本報訊(記者王梅)在每一個行政村中聘任一名質量監督員,建立起由縣到鄉鎮村的質量監督網絡,提高農戶識別假冒偽劣產品的能力,減少偽劣產品對農村市場的滲入。今年,陜西黃陵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采取的這一做法取得實效。
隨著城市打假力度的加大,假冒偽劣產品進一步向農村滲入,要有效防止這種趨勢的蔓延,必須從農村抓起。今年6月,黃陵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建立村級質量監督網絡的設想
,立即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
黃陵現有人口13萬余人,其中農村人口10萬余人。他們首先通過11個鄉鎮在142個行政村推選出責任心強、敢于堅持原則的村民作為質量監督員人選,然后分片區對這些人員開展免費培訓,從農民關心的種子、化肥、農藥、果袋、食品到農機配件等入手,培訓質量、計量和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使農戶能初步掌握識別真偽的知識和技能,了解自己和周圍群眾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的維權途徑。培訓合格后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聘書。
黃陵縣局專門抽調出執法人員與這些質量監督員保持聯系,同時對質量監督員提出明確要求:提供制售假冒劣質產品的案件線索,在各自的行政村中充當義務宣傳員,隨時向農戶講解相關知識。該局每半年對這些質量監督員進行一次回訪,對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村級質量監督網絡體系的建立,配合12365質量投訴專線的開通,黃陵縣在農村構筑了一道抵制假冒偽劣產品的質量防線。該體系運作4個多月來,接到案件數量比往年增加1倍多,查處案件的貨值達70萬元。
作者:記者王 梅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