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者的案頭有這樣兩組數字,其一是:中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在逐漸上升,目前已從5年前的十萬分之十七增加到2003年的十萬分之五十二,上升數超過3倍。其二是:目前中國約有2億人體重超重,6000多萬人患肥胖癥。長期以來,我們致力于學習西方文化,熱衷于接軌、引進、模仿,卻忽視了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造成“洋快餐”泛濫,“文明病”肆虐的嚴重局面。近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美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主辦的“東西方食品業高層論壇”上,一些專家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的特點和優勢,呼
吁人們珍視我國傳統膳食的“精華”。專家指出,“文明病”之所以肆虐,其原因正是由于未能珍視中華民族膳食的優秀傳統。“你的生命在你的手中”
JANEPLANT教授,是英國著名的地球化學家,她不幸于1987年得了乳腺癌,此后雖經過5次手術及相應的放療、化療,到1993年,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組織。
作為一個科學家,她以科學態度對待疾病。有文獻報道,只有5%至10%的乳腺癌的發生源于潛在的基因缺陷。就她來說,她的三代家族史中沒有癌癥患者,因此,她不必考慮。還有幾種說法,認為雌性激素、壓力與脂肪都與乳腺癌的成因相關。她仔細分析后認為除生活壓力外,沒有適于她的情況,這就促使她從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方面做進一步的探索。
她發現中國婦女的乳腺癌發生率很低,死亡率遠比西方人為低;而她們移居西方2~3代后,其患乳腺癌的幾率就接近所在西方國家。她認為,有些生活方式的因素會嚴重影響西方婦女乳腺癌的流行。
當她了解了中國飲食以后,她“決定立即放棄全部乳品”改以食用大豆食品,“6個星期后,頸部不再感到腫塊”。因此,她悟出了通過改變飲食生活自我調養的原則,來有效消除促進乳腺癌的種種因素,她為自己制訂的飲食組成、生活方式中,吸收了多方面的具有東方特色的中國飲食(養生)傳統。
她非常賞識中國、日本和韓國的飲食,但當她再次訪問中國、韓國,看到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正在消費大量西方的“垃圾”食品時,當她在北京的超市要費力才能找到豆奶等傳統食品時,于是,她寫道:“不會對東方國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上升感到驚異。”傳統膳食有諸多精華
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谷物作為主食,副食則是新鮮的天然食品,如蔬菜、水果、菌類、藻類,并搭配少量動物性食物,不做精細加工,茶為大眾化的天然飲料烹調大多使用素油,搭配有大豆醬等發酵食品,食用糖較少且大多是紅糖。國際營養學界認為這是預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其特點是:食物中70%的熱量與67%的蛋白質來自占人均糧約60%~65%的主食谷物,蔬菜等植物性食物非常豐富,動物性食物搭配合理。雖然礦物質鈣與微量元素鐵、鋅等略顯不足,維生素A及B族維生素相對短缺,但以評價人民健康水平的“出生預期壽命”為標準衡量,正逼近發達國家,這充分說明我國傳統膳食結構具備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與西餐不同,中餐有“主、副食”之分。主食即“五谷”,且以蒸、煮、燉等低溫烹飪方法為主,完全區別于西方燒、烤為主的高溫烹飪方式,不僅保證了食品安全(不含丙烯酰胺),也形成了豐富多采的食物品種。正是谷物帶來的全面營養和保健功效,使中國人堅信“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中國人民保持了“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粗茶淡飯,青菜豆腐保平安”的日常膳食原則,在幾千年中,形成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結構。
食物的多樣性是生物資源的多樣性的典型表現,也是人類進化的基礎。中華民族的傳統膳食結構具有的廣雜性、主從性和匹配性,使之不僅符合人類消化道的組織結構,適應人體生理全面營養的需要,有助于人類的健康和種族繁衍;還能夠縮短人類的食物鏈,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現有自然農業資源,提高食物資源效益。
與中餐相比,西餐在食物搭配上顯然單調得多,作為游牧民族的飲食文化傳統,歐、美的膳食結構中動物性食物過多,蔬菜不僅品種有限,攝入量也太少。
國際營養學界近年對膳食指南的認識發生了方向性的轉變:從過去以營養素為基礎,轉向以食物為基礎。西方公認的“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就曾經說過:“我們應該以食物為藥,飲食就是你首選的醫療方式。”食物中存在的許多生物活性物質———如低聚糖、香菇多糖、黃酮類化合物、葉綠素、番茄紅素、谷維素、茶多酚和二十八烷醇等,可以預防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延緩機體衰老,提高免疫力,而它們大多集中在蔬菜、谷物、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專家呼吁高度理解中國傳統飲食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高級工程師尹宗倫認為,東方飲食文化的一些優秀傳統,隨著生命科學的進展,不斷被發現、被證明,漸漸為西方相關各界所認知,但是,在一些東方國家的國際化城市中,由于飲食生活的盲目西方化,伴隨而來的也有重復西方飲食文化一些不良風習的負面影響,導致某些與飲食相關的所謂“文明病”幾率的上升。我們國家也面臨著這樣的情勢,理應像有些國家那樣加以關注,從各個方面采取措施,進行正確引導。
尹宗倫認為,我們理應一方面更好地繼承、發揚東方飲食文化的優秀傳統,一方面更積極、有效地吸收西方飲食文化中優秀的有益的部分,特別是結合我國實際,利于我國創新發展的先進科技成就。同時,要防止盲目全盤西方化,防止出于種種背景的誤導的影響,重蹈“文明病”的人類社會發展覆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員趙霖表示,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人類文明中出現的東西方文明,恰好構成一陰一陽的對立統一關系,人類文明的雙向性可導致兩者相互補充和滲透,只有將兩大文明中的精華結合在一起,才可能出現更加高級、完整的人類文明形式。因此只有站在兩個文明結合的高度,去學習、理解中國傳統飲食結構的科學內涵,并且身體力行,實踐應用,才能夠為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本報記者 李冬玲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