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國有銀行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11:24 新京報

  一段時間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引起廣泛爭議,其焦點在于目前的改革究竟目標明不明確,路子對不對,方式好不好,成本高不高,效果理想不理想。但表面上,則集中在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和海外發行股票中是否存在股權賤賣現象等極富刺激性的話題上。進而,這種做法是否威脅金融安全又進一步激發公眾的興奮點。

  國有銀行改革與每個中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事實上,這是一場圍繞國有銀行改革的爭論,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討論,也沒有因此提出進一步銀行改革的建設性意見。問題的關鍵在于,普通人又應該如何看待國有銀行改革呢?平心而論,國有銀行改革平素似乎與普通公眾沒有多大的直接關系,畢竟那只是少數人才有機會參與的事情。實際上,這樣的改革模式近幾年同樣在眾多領域也存在,雖然都直接關系到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大者如醫療、教育改革,小者如水電漲價等等,但普通人大多是無緣參與討論的,更何況是銀行改革如此專業性強的事情。說得不對,被人譏諷為外行;說得直率了,又可能被弄頂反對改革開放或狹隘民主主義的帽子戴上,豈不冤哉?難道普通人就真的沒有權利對銀行改革這樣的事情發表意見嗎?

  恐怕沒有爭議的是,國有

銀行改革與每個中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你沒見四大國有銀行是如何滲透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的嗎?領工資領離退休金,交水費交電費交暖氣費交電話費,買債券買保險買基金,無一不與之相關。誰又能說國有銀行改革只是銀行自身的商業化行為?當它極大地影響公共利益的時候,它為什么就不能成為一個公共選擇的問題呢?為什么就不能評價它對公共利益的影響呢?為什么不能質疑少數人對境外投資者的選擇方式呢?為什么不能質詢改革的成本和它帶來的風險呢?

  遍布全國的銀行網點和巨量客戶信息是國有銀行最大優勢之一

  縱觀各國,哪個國家對于涉及公共利益的如此重大決策不經過討論呢?哪個國家的哪家商業銀行又能與四大國有銀行在經濟與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相比擬呢?且不說它們是國家多年來實行專業銀行制度的受益者,也不說它們多年來在眾多貸款項目上取得的信息絕對優勢及其因此而獲得的壟斷定價權,就是那遍布全國每個角落的銀行網點和長期積累的客戶信息,就足以讓任何國外商業銀行犯暈。知道重置成本嗎?就是重新建立同樣的銀行網絡和客戶的信息資料庫需要花費的成本。它幾乎使得沒有一家國外銀行能夠在中國敢于建立同樣的銀行網絡,這就是幾十年專業銀行制度留下來的最大遺產之一。雖然它承擔過諸多本應由政府承擔的職責,積聚了眾多弊端和不良資產,但無可辯駁的是它仍然支持了27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在中國,仍然有很多人把國有銀行看作是政府在支持,或至少政府在擔保。事實上,這種狀況并不因銀行在海外上市而改變,如果政府職能本身沒有根本改變的話,何況第一大股東仍然是政府機構。

  近兩年,雖然一直在討論建立銀行的存款保險制度,也就是存款人將因銀行倒閉而面臨無法拿回存款的風險,僅能從保險人那兒拿回部分補償。但我一直懷疑它的有效性,不是懷疑實施它的智慧,排除四大銀行阻力的決心,我是懷疑四大銀行如果真的完全按照商業性金融機構運營,假如其中任何一家萬一出現全面性風險,政府會僅僅指望存款保險制穩定市場、穩定社會嗎?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政府不會坐視不管,一定還會由政府提供再貸款,實施救助。國外商業銀行是否同樣具備這種政府的隱含信用擔保呢?這一因素在國有銀行上市的價值評估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考慮呢?

  銀行的問題并不僅僅在銀行

  很多人以為,銀行的問題只要把銀行改好就行了。且不說長期以來造成80%銀行不良資產的體制性因素,單單靠在境外資本市場發點

股票,找幾個機構,就以為能引進所謂公司治理文化,改善銀行治理水平,增強風險管理能力,降低不良資產,實在是太低估中國改革的復雜性,而高估“洋和尚的經書”了。

  在我看來,銀行改革須與發展國內的金融市場相結合,增加金融部門的競爭性,分散銀行的風險和壓力,才能真正消除中國金融體系自身的弊端,也才能促進銀行部門改進效率。你見過哪個經濟大國依賴國外資本市場、發展金融部門的?且不說美、英、日,就是歐盟建立之后,德法兩國也馬上加強對歐洲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統一和整合,強者對弱者的整合。借口國內金融市場不景氣不爭氣,就加以放棄,其結果很可能是加劇其邊緣化,銀行部門最終也可能完全依賴國外資本市場。這樣的結果于國于民未必有利。

  □曹紅輝(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