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預期信號減弱 存在中長期貶值可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9日 12:10 經濟參考報 | |||||||||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堪稱2005年全球經濟最激動人心的事件之一。“相比改革開放26年中的任何時期,近兩年特別是今年,是中國匯率制度改革市場化措施出臺最密集、進程最快的年度,也是中國匯率制度有規劃、有部署改革的年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如此評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2005年中國匯率制度報告”稱,人民幣升值的市場預
人民幣升值預期信號在減弱 “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在不斷釋放人民幣升值壓力。”夏斌提供的報告稱。 這份報告認為,人民幣匯率改革措施的出臺,客觀上相對穩定了市場的預期,同時,美國近期警惕通貨膨脹所采取的措施,美元利率出現上漲趨勢,中美利差擴大,美元短期內將較為堅挺,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實際壓力。 從市場短期分析來看,海外近期人民幣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走勢在下降,銀行遠期凈售匯敞口也出現擴大趨勢。因此,夏斌認為,這表明“熱錢投機壓力在逐漸減小,人民幣大幅升值預期相對趨于平穩”。 另外,據這份報告分析,從FDI等長期資本流入因素看,2002年以來雖然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絕對額有所上升,但其占我國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2001至2004年四年分別為4.8%、4.3%、3.8%、3.7%。今年1至10月份,我國實際利用外資明顯下降,其中4至10月六個月甚至出現負增長,分別為-16%、-10.3%、-10.9%、-4.9%、-0.2%、-2.12%。根據IMF預測,國際資本流入發展中國家的速度將趨緩。“這也是考慮我國人民幣匯率變動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夏斌分析指出,“從市場數據分析來看,不論是海外投資者,還是國內的企業,尤其是國內的外資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下降。有升值預期,但幅度不大。” 人民幣匯率在雙向波動中繼續保持相對穩定 報告判斷,今明兩年,我國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調整,將更多體現在“觀察、適應”的方針。“期間,中央銀行有能力將人民幣匯率保持在即使有微弱升值,但仍是小幅雙向波動中的相對穩定。”夏斌說。 事實上,在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壓力明顯大于實體經濟內在升值需求的情況下,特別是中國金融改革進入關鍵時期,經濟、金融的變數增多,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浮動匯率尚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且在匯率調整對改善國際經濟不平衡影響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大幅度輕率調整人民幣匯率,風險過大,既不利于中國國內經濟金融的穩定,也不利于世界經濟與美國經濟的穩定”,因此,在人民幣匯率調整方面,“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基本原則不會變,也不應變。 “從更長時間看,市場供求力量決定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影響將越來越重要。”報告指出。至于何時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報告認為,“只有在進一步推進金融體系改革和外匯市場改革的基礎上,在基本吸納和消化已經采取和準備采取的一系列市場化改革因素后,當產生新的市場供求因素的刺激與推動,才會出現適當的時機。”但即便如此,中國的匯率制度仍將遵循“有管理”目標的“適度的”浮動區間。 “此期間不排除在個別時段人民幣升值幅度由市場力量所決定,不排除在匯率改革措施因各方面原因仍不能釋放和消化市場等因素帶來的升值壓力時,提前適度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 不排除人民幣中長期存在貶值的可能性 夏斌認為,隨著市場機制的進一步深度改革,“不排除人民幣中長期存在貶值的可能性”。 報告分析,從中長期看,中國勞動生產率持續高于美國,人民幣仍有升值的潛力。但是從中長期看,處于轉軌中的中國經濟,2萬多億元的社保資金缺口,1萬多億元的銀行不良資產,一些地方政府難以測算的巨額債務,對一個迫于各方壓力而經驗不足的開放經濟體制來說,體制中歷史痼疾的擇機解決和進一步主動調整內需主導戰略,并不意味著勞動生產率一定程度的提高,就肯定會使人民幣升值。 “換句話說,也許存在階段性貶值的可能性。”夏斌說。他進而分析道,這主要取決于市場化改革的力度和對赤字財政政策的態度。起碼從目前看,運用一定的外匯儲備,適時推出相關的改革措施,包括消化巨額不良資產、解決社會保障體系的欠帳、用于各種戰略儲備和重大設施的建設,都可以主動成為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有力措施。 同時,夏斌等金融專家認為,在中國的改革、發展和適度的資本管制過程中,只要政策運用適當,我們仍然有余地消化國際游資對人民幣升值的沖擊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