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香港會議農業談判難在何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4日 07:31 新京報 | |||||||||
12月13日,WTO在香港舉行的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正式拉開帷幕。與兩年前的坎昆會議一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農業談判仍是此次會議的核心,坎昆會議的失敗主要緣于農業談判的破裂,而香港會議的結果很可能也同樣決定于農業談判。 高額農業補貼極大的損害了不發達國家的利益
農業問題之所以成為多哈回合談判的主要難題,根源就在于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其農民的利益,往往利用強大的財力,給予農產品高額的國內支持補貼和出口補貼。根據OECD的測算,美國每100美元的農產品產值中有20—30美元是政府補貼的,歐盟達到40—50美元,日本達到50—60美元,還有少數歐洲國家,比如瑞士和挪威,該數據甚至高達80—90美元。資料顯示,發達國家每年對農業的補貼高達3500多億美元。這些巨額補貼造成農產品大量過剩,國際價格遠低于生產成本,再加上發達國家還為其農產品設置了較高的關稅和技術貿易壁壘,不發達國家的農產品根本不可能與發達國家競爭,從而使他們的農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農業往往在不發達國家的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國家甚至完全依賴農業。眾多不發達國家正是認識到了農業問題的嚴重性及相關貿易規則的不公平性,因而在這個問題上前所未有地表現出了與發達國家抗爭到底的決心。 歐美提出削減農業補貼的建議有深意 前不久,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提出了一份建議,根據這份建議,美國將削減60%的農業補貼。但波特曼同時表示,歐盟和日本的農業補貼應各削減80%,并把最高的農產品進口稅率降低90%.因為歐盟和日本支付的農業補貼比美國多,即使削減80%,歐盟和日本可支付的農業補貼仍相當于美國的兩倍。而在此之前,歐盟也曾提出可將其扭曲貿易的農業補貼削減65%,條件是美國相應削減55%.歐美各自提出的關于削減農業補貼的建議似乎讓人們看到了一線曙光。 從表面上看,歐美似乎都愿意在農業問題上作出讓步,只是讓步的幅度還需要磋商而已,但如果我們進行深入地分析,就會發現問題并沒有如此簡單。 歐盟前段時間之所以提出削減農業補貼的建議,除了內部財政負擔沉重以及外部壓力巨大之外,與其輪值主席國英國也不無關系。由于英國農業不發達,因此得到的農業補貼也少,為了補償其損失,從1984年開始,歐共體同意英國從其每年上交的財政支持款中得到一定比例的返還。但現在,多數歐盟國家紛紛向英國發難,要求其終止每年從歐盟財政預算中拿“回扣”;蛟S正是為了應對這種詰難,英國才在其最近提交的歐盟2007—2013年預算方案中將返款權問題與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改革問題掛鉤,提出了削減農業補貼等措施。然而,此方案遭到了法、意等國以及新入盟的中東歐等國家的強烈反對。 法、日很難在農業問題上讓步 農業補貼占歐盟總財政支出的40%至42%,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法國是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最大受惠國,每年得到的農業補貼占歐盟總農業補貼額的22.1%。如此巨大的好處,法國怎么會輕易放棄?今年5月29日舉行的法國全民公決剛剛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這表明法國民眾認為歐盟擴大讓法國吃了虧。如果再減少對法國農民的補貼,法國政府大概只有退出歐盟才能平民怨。 如果真如此,不僅法國政壇將發生地震,歐盟的未來也將受到巨大影響。 歐盟現在可謂正處于“多事之秋”,要想歐盟能夠在農業補貼問題上作出實質性的讓步,的確困難。畢竟,對于歐盟來說,維持自身的穩定更為重要。 就農產品領域來說,日本是世界上保護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以大米為例,日本國內大米的價格近幾年來是國際市場的六倍,目的是保護農民及日本的稻米。WTO協議規定必須進口5%的生產量,日本則買了米然后再出口或以提供食品援助的方式送掉,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國內市場。對于這樣一個國家,要想其能夠在短時期內較大幅度削減農業補貼,是難以想象的。 香港會議需要各成員展現靈活性 或許正是看出了歐、日的“軟肋”,美國才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態勢,提出了大膽的建議。美國的建議可謂是“左右逢源”:如果歐、日真的是迫于壓力,同意了美國的提議,則美國不但在國際上獲得了推行自由貿易的美名,而且由于歐、日削減補貼的幅度要大于美國,則方案的實施對于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并無多大損害,反而可能會借此占領歐日的市場;如果歐、日不敢“應戰”,則貿易保護主義的帽子將戴在歐、日的頭上。 日前,歐盟貿易代表曼德爾森明確表示,在香港會議中,歐盟不會就農產品貿易壁壘問題做出任何讓步。 看來美國的“如意算盤”真是打到家了。而曼德爾森的這一表態也讓人們對香港會議的命運更加擔憂。 當前,雙邊和區域貿易合作大有取代多邊合作之勢,如此次香港會議仍舊無果而終,WTO將遭受無比沉重的打擊,這應該是各成員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各成員特別是發達國家應盡快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香港會議能夠達成一定的協議,哪怕是達成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協議,都應該是此次會議乃至WTO的一個勝利。 □郭頔(北京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