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2家第二批全流通試點公司名單的出臺,全流通改革全面加速。當前已經推出的46家全流通試點公司已經初具規模,由于全流通試點已經確立了支付對價的核心思想,以送股為例,試點公司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含權而是實實在在地含利(送股后股價并不除權)。并且規模效應使得持有這類試點公司股票的開放式基金獲得了難得的套利機會。
與封閉式基金不同,開放式基金凈值的變動直接導致投資者收益的變化。因此,我們
可以設想如果開放式基金持有的資產獲得支付對價的話,那么這部分支付的對價將構成產生套利的源頭。而且事實上,由于第二批試點公司在出臺具體方案之前均被停牌,市場上已經無法購買到廉價的含利籌碼。但是持有這類資產的基金仍然在進行著交易、申購和贖回,從而在操作上為套利提供了可能。
開放式基金凈值的計算是按照股票最近交易日的收盤價計算。而對于試點公司,停牌之前的價格顯然是相對廉價的。這也意味著持有這類資產的開放式基金凈值被低估。以嘉實服務增值為例,2005年一季度季報持有長江電力4780萬股(假設至今這一倉位沒有發生變化),按照6月17日的收盤價8.17元計算其持有長江電力市值為3.9億元人民幣。假設長江電力的全流通試點方案為10送2,則嘉實服務增值持有的長江電力的潛在市值為3.9×1.2=4.68億元。按照嘉實服務增值80億份額的規模折算,如果我們立即申購嘉實服務增值,持有長江電力帶來的套利空間為每單位(4.68-3.9)/80=0.01元。更何況嘉實服務增值除了重倉持有長江電力之外,還重倉持有上港集箱、申能股份等。
在我國A股市場,通常高市值的股票非流通股比重較大。而非流通股比重大的公司有望獲得更高的支付對價預期。顯然,持有第二批42家全流通試點公司市值越高,并且投資占比在開放式基金份額越大的開放式基金套利的機會越大。
[胡 琦]
作者:胡 琦
(來源:海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