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者黃先生持一張古畫向省博物館名譽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書畫鑒定專家李元茂先生求鑒,記者也順便記錄了鑒定過程。
據李元茂先生介紹,此畫畫軸為豎幅,紅木軸頭,包首為澄黃色現代絹裝,畫簽上有正楷體字題“明沈周秋江晚釣圖”,落款“平齋珍藏”。開卷視之,畫面長42厘米,寬27厘米,裝裱十分考究,看得出是解放后重新修復裝裱的,雖用的是現代產的大鳳綾,但很規整
,上海博物館修復的古畫常用這種綾裝裱。
畫面是以大寫意手法所畫,畫一漁翁頭戴翻邊斗笠,身穿蓑衣在江邊釣魚,神態很是傳神;漁翁身后即為山崖,崖上有樹一株,全用大寫意手法畫成。落款“弘治壬子秋七月既望作秋江晚釣,沈周”,鈐印“啟南”朱文印。左下角有圓形朱文印“鷃英齋”,右下角有“吳平齋”、“二百蘭亭齋所藏書畫印”兩方朱文藏印。從畫的包漿舊度審視,能看出是一幅舊指頭畫,明末至清初時期,文人指頭畫盛行,故初步認為此畫似與沈周無關。
沈周(1427-1508)是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領袖,字啟南,號石田,江蘇蘇州相城人,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稱吳門四大家。其畫藝精博,山水、花鳥、人物各科俱能接收元四家的文人畫傳統,又能兼取北宋董巨風格,形成一種在當時不類于他人的精謹縝密的特殊風格。他在世時就有多人偽其作品出售,高仿者與原作只是大同小異。沈周的真跡書畫多是流傳有緒之物,可知的傳世作品已超過160幅,多紙本,目前多收藏在國家各級博物館中。
經過仔細審視,此畫款識與畫本身墨色有異,可斷定款識為后添,又,藏印與名印新舊程度幾乎一致,且年代不長,可知鈐蓋名印與收藏印的時間差別不是太大,說明此畫原是一張無款畫,名款是在數十年內添上去的。為此,鑒定結論是:畫是明末清初的無款舊畫,在近幾十年內被人添上了沈周的名款,收藏印不管是誰,概無意義。但因其是一張明末清初的舊畫,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記者袁鋒】
作者:袁鋒
(來源:海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