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收藏 > 藝術品市場 > 正文
 

外資銀行垂慕中國藝術品 銀行首代頻顯身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2日 17:52 《財經時報》

  他們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熱情日漸升溫,目前在北京投資藝術品的外資銀行工作人員越來越多。但作為銀行的經營項目,似乎還不愿意全面涉足

  □ 本報見習記者 胡勁華

  “試水,目前來看還只是一種試水,畢竟外資銀行最先關注的是風險。”

  東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樊先生,剛剛忙碌完2005年春季“金融與收藏”拍賣會,對近期幾大拍買會上不斷有中國藝術品被外資銀行代表拍走表示了看法。他認為還不能肯定這是機構所為,但他相信,2—5年內,外資銀行勢將踏足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

  “東方國際”的隔壁就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心臟”,也許是周末,“證監會”看上去有點冷清。

  這幾年,證券市場低迷不振,藝術品收藏及拍賣市場卻是熱鬧非凡。內資、外資、游資源源不斷涌入溢出,頻造天價。

  “至于有多少是被外資銀行拍得,我真的拿不出數據,競拍者只要提供身份證就能參與競拍,而這些外資銀行在京辦事處的首席代表,是以個人身份競拍還是迂回代表外資銀行參與,我們未能得知。” 樊先生說話非常謹慎。

  銀行首代頻頻顯身

  1995,《毛主席去安源》被中國建行廣州分行以550多萬元買走,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使當時還較冷清的拍賣市場一夜火爆。作為浪尖上的銀行,介入藝術品,給很多投資人一個啟示,而現代油畫的高價成交則為國內藝術品打開了大門。

  “十年前以高價拍走此畫,雖然不排除是一種政府行為,如現在拿出來拍,估價應不低于2000萬元到3000萬元人民幣”。東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裁吳淳說。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駐北京首席代表郭仲華就是在那時開始關注中國畫的。他的一個同行,也是中國大寫意畫的愛好者,經常奔波于各個拍賣會場。不過,目前都是以個人身份購買中國藝術品,有時還在自己的辦事處不定期舉辦個人藏品展。

  他們對中國畫的熱情,悄然中感染了不少人,目前在北京投資藝術品的外資銀行工作人員不少。但作為銀行的經營項目,他們還不愿意全面涉足。

  郭仲華認為,外資銀行在進入中國市場中還面臨傳統金融產品業務的開拓期,“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形成也是近幾年的事,讓一個成熟的外資銀行將大量資本投入到目前還不是很規范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而前世界銀行高級官員美國普萊姆銀行控股公司董事長安東尼奧則稱,西方銀行對藝術品市場介入,“每個銀行都有,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方面有藝術品投資項目,協助富人來收藏藝術品,有人投資一個億美金來收藏凡高的作品,而相當資本則來自信托銀行。也許西方收藏觀點還需和東方文化融合一段時間。”

  據說意大利盛保羅銀行每年都會把自己收藏的油畫出一本畫冊贈送給客戶,“他們的分支機構正在考察中國藝術品市場。”

  瑞士銀行則在世界各地收藏各種最好的藝術品,接近該銀行的內部人士稱,他們正在考慮將中國藝術品打包收藏。

  卻步中國市場環境

  雖然沒有任何一條規定禁止金融機構投資藝術品。然而,在允許經營的范圍內,卻沒有藝術品這一類。國內銀行內部管理人員將金融機構不能進入藝術品收藏市場的原因歸于政策上的不明朗。

  與外資銀行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彷徨相比,個人投資此市場的人數比比皆是,一些證券從業人員也紛紛以個人身份躋身其中。

  中國國家注冊女拍賣師顏彥透露,中國目前參與藝術品、文物投資的人數眾多,緊隨證券市場之后。根據中國拍賣協會統計,中國目前有兩百家從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企業,所有這些企業2003年的成交額是25億元,2004年是57億元。然而這些增長的成交額多是由這0.5億投資者支撐,部分由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少量房地產商投入。銀行等金融機構基本沒有在國內投放藝術品收藏的金融產品。

  但外資銀行看到的是危機四伏的風險和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規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資深人士稱,有的拍賣會贗品較多,一些拍品拍成天價,今年元旦某拍賣公司,將宋代一官員的畫作拍出60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這在業內成了笑談,有消息稱,買家只支付了1000萬元人民幣就把畫拿走。這也是拍賣公司做噱頭,聯手做籠子的常規手法。

  這位人士透露,拍賣市場不規范的手法有“喊空價、自買自賣、拍偽品”等,這些在外資銀行等投資者眼中就表現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規范。

  吳淳透露,一美籍畫家,他的一幅八平尺的畫作在國際上能賣到10萬美金,但在國內無人問津,而在國內某些畫家的作品炒得天熱,但在國際上又不認可。“除了東西文化差距外,一些機構的運作也是拍賣市場無序的原因。”

  加上稅收問題、鑒定問題、出入境問題、外匯結算問題、保管運輸問題、保險問題、真偽問題等等,讓外資銀行難以準確的量化中國藝術品的風險。

  國家發改委任建軍曾用計量經濟學和傳統的數量定型模型去計算收藏品的價值和風險,但失敗了,原因是收藏品根本就沒有什么“現金流”。

  安東尼奧表示,假的藝術品是外資銀行頭痛的問題之一。面對“目前大的拍賣公司中拍賣的贗品達到20%的比例,在小的拍賣行贗品的拍賣比例達到80%的傳言”,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坦承這是個敏感話題,“在這方面我們壓力很大,這也是國內各拍賣行業之所以積極網羅人才的原因。”

  中國收藏的金融化前景

  “投資藝術是個好選擇,”但目前支撐藝術品投資熱的僅僅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和極少的民營企業,眾多金融機構對所謂的藝術品投資金融化趨勢反應冷淡,大多不敢越雷池半步。“藝術品市場完全靠個人支撐,永遠掀不起大浪。”

  吳淳認為,“收藏金融化”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凡高、畢加索的作品可隨時在西方的銀行抵押、貸款。”

  參與了兩次“金融與收藏”論壇的法國里昂證券駐北京首席代表孟怡、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駐北京首席代表郭仲華則表示,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歐美國家的商業銀行,投資藝術品已成為一種時尚。

  孟怡還透露他原在英國工作單位——英國富林明投資銀行就投資收藏了價值2億英鎊的逾千幅油畫。

  而“澳商西太平洋銀行”自1986年在中國臺灣建立辦事處以來,收購了許多藝術品,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賣出了12幅畫,獲款152.95萬臺幣,10年不到,增值了十幾倍,成了臺灣首宗銀行收藏藝術品有規模讓出的成功案例。”

  “目前中國藝術品的價格普遍被低估,齊白石與畢加索并稱為東西方的藝術大師,但畢加索的畫作可以賣到1億多美元,而齊白石畫作的最高價格連500萬美元都達不到。如果實力雄厚的外資銀行能介入中國收藏市場,則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將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的暴漲。”吳淳說 。

  新聞回放

  2004年底,東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首次舉行 “金融與收藏論壇”。

  2005年6月16日,在北京國際飯店結束的“金融與收藏”拍賣會上,共有數十家外資銀行駐京代表進入了拍賣現場,“拍品總件數423件,成交354件,成交率83.7%,總成交額3860萬元,其中明仇英的《春苑行樂圖》拍出231萬元,成為該場拍賣最高價”。

  成交總額從3103萬元到3860萬元,成交率從82 .1%到83.7%”。

  根據“東方國際”提供的數據,加拿大皇家銀行、意大利國民勞動銀行等40余家外資銀行或是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或是北京分行的副行長參加了“2005年金融與收藏拍賣會”的拍訊發布、論壇和拍賣會。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