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重蹈銀行、證券、信托丑聞覆轍
保險業公司治理風險的苗頭正隱隱出現。
“在民營資本居控制地位的保險公司中,有保險公司個別股東企圖拿公司當融資平臺”保監會官員透露。保監會目前正在制訂有關保險公司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引性文件,目的是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規定,防止大股東利用不正當關聯交易挪用保險資金。
這一消息是記者從4月22日在山東濟南舉行“保險業投資主體多元化與公司治理論壇”上得知的。
最近幾年,中國銀行、證券和信托業丑聞迭出,深層原因就在公司治理結構缺陷。中國保險業正努力避免重蹈覆轍。
完善治理結構防止保險資金被挪用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吳小平指出,保監會將督促保險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研究制定指導保險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規定,特別是要研究如何防止大股東利用不正當關聯交易,挪用保險資金,侵害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利益的情況。
目前,我國保險業仍然是國有保險公司和國有控股的保險公司占主導地位,不過,新生的民營資本參與的股份制的保險公司正越來越多。保監會法規部主任楊華柏說,這些公司正處在生存發展初期,“個別股東追求短期利潤、急功近利,甚至極少數股東企圖用保險公司作為其他企業的融資平臺,對此,監管機關應當予以特別重視。”
“德隆系在金融機構濫用股東有限責任權利造成的嚴重破壞,給了我們高度警示。”楊華柏說。他表示,保險公司是典型的負債經營的金融機構,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它的經營狀況直接關系到廣大保單持有人的利益,其經營風險一旦爆發,必將轉化為社會風險。如果保險公司的股東濫用有限責任制度,任意轉移資產或者利潤,將會影響社會穩定。
楊華柏表示,必須對保險公司的股東和管理層施加更嚴格的責任。我國臺灣地區的保險法就明確規定,如果保險公司違法經營業務致使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其董事長、監察人、總經理以及直接負責的經理人員,對公司的債權人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他認為,在修改保險法時,應考慮借鑒臺灣保險法的這一規定,加重保險公司股東和經營管理層的責任。
現階段我國保險業公司治理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經營管理層在公司權力結構中不夠受重視,受到股東或者董事會的過多干預和制約,經營管理層對個別股東的違規要求難以違抗。這個問題在股份制保險公司里尤為突出。
楊華柏認為,保監會的公司治理指引或者標準,應當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在公司治理的權力制度安排中,應適當制約股東的權力,賦予經營管理層更大的獨立性,要鼓勵經理層敢于拒絕各種非法干預,不執行違法決定,以此作為保證保險公司合法經營的重要一環。為此,必須通過高管人員任職規定等辦法,拓寬經營管理層和股東雙向選擇的空間。
進一步鼓勵保險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
隨著保險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保險公司治理結構越來越受到廣大投保人和投資者的重視。“引進戰略投資者,能為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打好基礎。”
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要從優化股權結構入手。“鑒于部分保險公司通過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在完善治理、建立約束機制、引進管理技術和管理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顯著效果,應進一步鼓勵保險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
改革開放以來,中資保險公司與國際資本的合作不斷加強。平安、新華、泰康、華泰等保險公司先后通過增資擴股的形式,引進了匯豐、摩根、高盛等境外著名的金融保險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外方投資者在加強內控和風險防范等方面發揮作用,提升了我國保險公司的治理結構水平。
總結過去的經驗,吳小平指出,保險公司在選擇戰略投資者時“不僅要注重引進保險公司需要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更要注重引進先進的公司治理經驗,促進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
據透露,保監會在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方面,重點把握四個原則:一是責任原則。保險公司治理結構應體現社會責任的要求,保險公司及其高級管理人員應當積極承擔誠信和守法的基本責任。二是透明原則。保險公司應建立信息披露機制,及時準確完整地披露影響股東和被保險人利益的重要信息,切實保護股東和被保險人的知情權。三是公平原則。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數量眾多的利益相關者,不僅要確保對所有股東的公平待遇,更要突出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四是穩健原則。保險公司應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強化高級管理人員考核監督,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有效控制風險,促進公司穩健經營。(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