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跨入2005年4月,中國股市的公眾投資者似乎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受重視的時期。從溫家寶總理近期就股市問題的表態以及證券監管部門發表的言論看,保護社會公眾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都成為必然被提及的重點。但是,如何保護中小投資人的權益,如何把制定的大政方針落到實處,投資者心中依然感到茫然。
在股權分置問題上,由于各種方案傳聞混亂,投資者心里并不塌實,畢竟中小投資人
在這個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博弈中并沒有多大的發言權。近期股票市場的大幅度震蕩也說明,一有風吹草動,投資者依然只有習慣性地“用腳投票”。保護社會公眾投資者權益備受重視
4月12日,中國證監會在就股市八大敏感問題答記者問時,作出“股權分置已基本具備啟動試點條件”的表態,并強調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是“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次日,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表示《證券法》的修改應“突出保護社會公眾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和完善對上市公司及證券公司的監管,防范和化解證券市場風險,同時要為資本市場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提供發展的空間。”
證券市場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作用日益顯現,地位日益提高。同時中國的證券市場的嚴重問題,已引起最層高的關注。政府對證券市場問題的關注,說明證券市場的轉折之點就要來到,盡管何時徹底完成轉折尚不清楚,但種種跡象讓善良的中小投資者產生了許多遐想:也許在解決股權分置的進程中,一直以來偏向于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的“股市天平”,真的將隨著政策環境改善的加碼而趨向平衡。中小投資者為股市付出太多成本
中國股市誕生之初就是一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數以千萬計的中小股民為股市貢獻了自己的收入、積蓄、熱情和夢想。然而,有著諸多與生俱來的缺陷的中國股市,并沒能給這些股民以應有的回報。
質量堪憂的上市公司群體,層出不窮的市場丑聞,防不勝防的內幕交易、“黑箱操作”……股民們為股市的種種弊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中國證券報》的一項調查顯示,2004年出現虧損的投資者比例高達八成,僅有5%的投資者稍有盈利。另有統計顯示,從2001年6月股市出現歷史性高點到2004年9月,內地股市流通市值縮水7100億元,加上其間上市公司融資2726億元,投資者為國家上繳的印花稅478億元,支付交易傭金等其它成本約500億元。這些數字相加,再減去上市公司現金分紅391億元,投資者的凈損失超過1萬億元。用腳投票中小投資者無奈的選擇
在股權分置這個觸及到證券市場根本的問題上,中小投資者此前一直是被輕視的一方。
2001年6月,作為解決“一股獨大”問題的嘗試,國務院正式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其中第五條規定: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眾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
盡管當時市場人士對國有股存量發行的減持新方案大多持肯定態度,認為它基本上兼顧了國家、企業、投資者和廣大群眾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考慮了市場的承受能力,并有望將國有股減持對市場的沖擊減少到最小程度。但是,由于轉讓定價的不科學,加上“首發”與“增發”捆綁方式的不合理,國有股減持出現了事與愿違的結果。
作為減持進程中被犧牲的群體,中小投資者被迫選擇了“用腳投票”的方式來表達抗議。股市在離開2245.43的歷史最高點后,開始長達近4年的熊市。
2001年10月23日和2002年6月24日,由于中國證監會、國務院先后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及停止通過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滬深股市兩度全線漲停,上證綜指在這兩個交易日的漲幅高達9.86%和9.25%。股民們用這種獨特的方式歡慶了自己在爭取正當權益道路上為數不多的一次勝利。股權分置試點誰是最后的贏家
4月13日,中國證監會作出“股權分置具備啟動試點條件”表態后的首個交易日,滬深股市出現了大幅上揚的行情。
滬深300指數當天以1000.90點報收,較前一交易日上漲2.27%。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報收于1248.20點和3371.49點報收,漲幅為2.35%和1.8%。當日滬深股市成交量高達188億元。
然而,“股權分置試點”并沒能將其利好效應持續太久。此后的兩個交易日,滬深股市連續縮量下挫。股指的走勢表明了市場的態度:試點方案是否真的能實現管理層“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合法利益”的承諾,實施過程中是否能避免“政策性內幕交易”,以及由此帶來的對投資者新的傷害,仍是投資者普遍關心并擔憂的問題。
市場的擔憂無不道理。但如果客觀地審視過去幾年中政府相關部門在保護投資者利益方面所作的努力,中小股民們的憂慮和怨氣或許可以稍稍平息。
去年年初發布的“國九條”,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關注。今年2月20日,證監會和財政部聯合宣布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并將公開發行股票、可轉債等證券時的申購凍結資金利息作為其來源之一。這一政策也表明了管理層對股市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姿態。
而有望在6月底出臺的新《公司法》,則將通過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實施賦予中小投資者充分的訴訟權,保證其在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擁有法律的武器。
記者近日在一些證券營業部采訪了一些中小股民,民族信托北京營業部的一位劉先生說:“證監會的發言中關于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應該被看作是處置股權分置問題的重點,希望上市公司在股權分置問題解決后,能夠對得起股民的投資,給股民以合理的回報。”
一位周先生表示,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后,他對未來的股市比較有信心。他希望解決股權分置時,國家的政策能夠切實保護中小股民的利益。
首都經貿大學楊和清教授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解決股權分置試點在即,在處理股權分置問題的博弈中,涉及證券監管、上市公司、國有資產管理、財稅、機構投資人、中小投資人等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利益集團會采納不同的國有股減持方案。這些利益集團里,中小投資人以往并沒有話語權,只有用腳投票的權利。由此產生了國有股減持方案一出臺,股票市場隨即大跌的定律。這次管理層在出臺減持方案中,應該會更加重視社會公眾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也只有符合中小投資人利益的減持方案才會被市場接受。
如許多證券業內人士所分析的那樣,在股權分置問題上,出臺讓市場各方都滿意的方案難度很大。在最終的試點方案出臺之前,很難確定在這場博弈中誰是真正的贏家。但是,如果管理層能將利益的砝碼更多地加在普通投資者這一邊,那么這個令人期待的方案或許會讓國家、企業、機構投資者和中小股民都成為最后的贏家。
:
股權分置四大民間解決方案
本報實習生 羅磊
目前前市場上股權分置的解決方案據稱已達上千種,多數方案都有可行性,眼下就等著管理層進行試點了。在上千種方案中,以下四種方案頗受市場人士關注:韓志國:凈資產-權數定價方案
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的解決方案為:以凈資產-權數定價方案,國有股減持的價格以凈資產值為軸心。他認為,此方案只是定價方案而不是具體的操作方案,因而留出了比較大的市場操作空間和市場選擇空間,各上市公司都可以根據這個定價原則來制定各自的配售、回購、縮股、權證甚至股轉債和股轉股(普通股轉為優先股)等各種各樣的操作方案。這樣做,既符合市場經濟和股份經濟的企業自主原則和投資者選擇原則,又符合政府進行功能歸位和角色調整的要求。張衛星:市場化定價方案
頤合財經首席經濟分析師張衛星的方案認為,“定價”方案需從兩種股票“不同價”入手,對已形成事實的兩類股票分別確定利益價格。在不同利益價格確定后,按比例關系將兩類股票技術處理為“同價”股票,并因而解決“同股”問題。
流通股股票的價格確定,可采取三年或五年流通股股票的成交量加權平均股價。非流通股的定價方法是:非流通股東擁有非流通股票“全可流通”的“叫價權”,構成市場確定價格的一方獨有的資源;與此相應,流通股股東掌握非流通股的“全可流通”的決定權,構成市場確定價格的另一方獨有的資源。在分別確定非流通股股票價格和流通股股票價格后,按兩類股票價格的比例關系,采用“非流通股按比例縮股”或“社會流通股按比例擴股(拆細)”進行技術處理。
林義相:折股、擴股方案
天相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義相提出了14個有關國有股減持的方案,其中折股和擴股的方案最為有名。一、折股流通方案。該方案的出發點是折股前后流通股的每股價值不變。通過確定出的市場公平價格,計算出折股后的國有股本大小,從而確定折股比例。折股后的國有股可以全流通。二、公開競價發售+送股+國有股流通方案,具體做法是將全部非流通國有股中劃出三部分:一部分供全社會競價發售;國有股對流通股的無償送股一部分;國有股東繼續持有并轉成流通股的部分。古前進田輝:復權全流通方案
作為普通人的古前進是一家小企業的法人代表,他的方案的主要思想包含兩個方面:用“復權思想方案”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采取“漸近式”方法逐步實現全流通。該方案的新意在于“完整股權”的概念,用“完整股權”廢除A股和法人股,不要求明確補償、不糾纏于凈資產,非常巧妙地回避了“試圖計算不公平量的企圖”,以公平為理論基礎。
方案通過限定時間完成轉換工作,為了配合這一過渡,在維持A股市場正常交易的同時,單獨開辟一個非流通股的交易平臺或者在目前A股市場上增加非流通股的交易功能。(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