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投資理財 > 正文
 

牛市來臨根據何在且聽資深人士一一道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8日 08:50 海南新聞網-海南日報

  本報4月12日十二版“牛市已來臨”一文引起廣大投資者極大興趣,對于經歷長達四年熊市的投資者來說,既喜且憂。喜的是牛市來了,深套著的股票,虧損累累的賬面終于有望解套了,發財的機會來了;憂的是牛市真的來了嗎?這會不會是一個美麗的圈套?就此,記者特地和提出這一觀點的第一證券海口營業部首席分析師張學文進行了一番長談。他從基本面、政策面和技術面等詳細的闡述了他的根據。

  上市公司有大發展空間

  基本面: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有目共睹。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大國,中國人力結構中,低、高端人才的組合是世界其它地方少有的,改革開放讓中國人長期被禁錮的聰明才智釋放出來,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世界各國感到恐慌的重要因素。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各國大企業前來分一杯羹。因此,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上市公司,無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那么,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但股市卻背道而馳,屢創新低,熊氣彌漫,這與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為什么格格不入?滬深股市建立迄今,僅有十多年,在此過程,政府對股市認識不足,導致監管不到位,市場定位偏差,以致包裝上市等弄虛作假行為不絕于市,但這是股市初級階段不可避免的表現。

  隨著入世,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包括資本市場,必然要與世界市場接軌。投資者要跑贏市場,就要樹立國外市場比較成熟的投資觀念,像世界股王———巴菲特那樣,以股東的心態去挑選上市公司,認識個股的投資價值。未來的滬深股市個股分化將異常嚴重,有幾百元的股票,也有可能出現幾分錢的股票。因此,并不是牛市來了,個股就會雞犬升天,齊漲同跌。由于監管日趨嚴格,今后上市的股票相對來說,質量會好很多。

  各方對股市運行有共識

  政策面:經過滬深股市初級階段的痛苦洗禮,管理層及市場各方,對股市的運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前期要市價減持國有股,到目前的以不低于凈資產減持的共識,市場各方認識到股市并不是取之不盡的金山,它的健康發展需要各方精心呵護。因此,股權分置的解決,相信也不難。這幾年,每當股市大跌,市場總是寄托于政策救市,但政策出來,卻僅是造成脈沖的市場行情,市場在短期的上漲后,又是無休止的下跌。其實,股市運行,自有它自己的內在規律,任何人為的干預,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它。股市的上漲,最終只能靠其自身的良好素質來支撐。良好的上市公司和嚴格的監管都是不可缺少的。

  市場拋售動能基本耗盡

  技術面:張認為,周線、月線已嚴重超跌,意味著市場的拋售已基本耗盡。其實,從2001年6月,滬市從2200高點下跌至今年1200點以來,他就一直看空,其間,每一次反彈,他都作為僅是下跌修正來對待,并據此指導客戶操作(有心的投資者不妨查一下這一段時間,他在本報上發表的相關分析文章)。他認為,牛熊拐點已在2005年4月出現。今年將是構筑牛市大底的過程。牛市第一階段,將是緩慢的、進三退二、反復震蕩,在投資者的疑惑中上升,2006年或2007年后,當人們回首股市,將會發現這就是股市的大底。需要指出的是,牛市指的是績優成長股的牛市。對于垃圾股不存在牛市。

  操作建議

  基于市場已從熊轉牛的總判斷,因此,操作上就要以牛市思維來指導,可以說,誰能盡快轉變觀念,誰就能搶占先機。具體操作中,要尋找行業中運作最規范、成長性最好,靠實實在在通過正常經營來壯大自己的上市公司。當然,如果自身水平有限,不妨請投資理財行家、高手幫忙打理,也不啻為好方法。那種靠題材包裝的莊家炒作,在當今市場上將失去存在的價值。為此,他建議大家多關注中小板股票。[記者陳平]

  編后

  對牛市或熊市的判斷,正確與否,不是由某個人說了算,最終還是要由以后的市場走勢來下結論。因此,本報刊出這篇文章,僅僅是拋磚引玉,一家之言,絕對沒有強求投資者接受的意思。當然,投資者對此話題感興趣的話,不妨來稿聊一聊。

  作者:陳平

  (來源:海南日報)






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陳逸飛病逝
英國王儲查爾斯婚禮
個人房貸提前還貸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漫畫版《紅樓夢》
網球大師杯官方站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中國多性伙伴個案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