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大的投資潛在賠率優于安全投資 富貴險中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1日 15:51 《Value》價值 | ||||||||
胡海/文 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看似風險很大的投資,其潛在的賠率往往要優于看似安全的投資。因為對于大家都不看好的股票,如果你賭它會好的話,即使你賭錯了,你的損失最多也就是百分之一百;但如果你賭對的話,你的收益卻可能是百分之幾百
隨著股市的持續下跌,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喜歡尋找“防守型”、“安全”、“穩健”的股票進行投資。然而,由于許多投資者并沒有真正理解股票投資中風險與安全的意義,他們所自認為安全、穩健的投資品種,往往非但沒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投資收益,反而是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 “防守型”股票果真很安全? 投資“防守型”股票,本身就是一種很有問題的投資策略,因為所謂防守型股票無非就是雖然上漲空間有限但下跌幅度也有限的股票。投資這類股票的惟一理由,就是當你對大盤前景不太看好時,希望買入這類股票后,萬一大盤下跌,你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否則的話,你當然不會去買防守型股票,而是會買上漲潛力更大的股票。 證券公司很可能是“防守型”投資策略的主要推動者,因為如果大家對股市前景不看好的話,就會不買股票,這樣證券公司也就得不到傭金,就沒有飯吃了。于是他們就推薦一些“防守型”的股票,告訴你們,即使對大盤前景不看好也不要緊,因為你買的防守型股票在大盤下跌的時候也不會虧什么錢。 但問題是,買股票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如果是為了避免損失、不要虧錢的話,持有現金豈不是更好嗎? 如果你對大盤前景不看好的判斷是對的,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所持有的防守型股票可能確實是比其他大多數股票的下跌幅度都要小,但通常仍然是很難逃脫虧錢的命運的。而如果你的判斷是錯的,大盤沒有下跌反而上漲的話,那你所持有的防守型股票也不會有什么漲幅,很難給你帶來什么可觀的收入。 大盤下跌的時候不能幫你完全避免損失,大盤上漲的時候又不能幫你賺什么錢。也就是說真正要守的時候又不能完全守住,要攻的時候又攻不出去,這種“防守型”股票實在是不值得持有的。 如果你真的想在股市里賺錢的話,就要在該守的時候真正守住,不要買任何股票;而在該攻的時候,就要全力進攻,購買增長潛力最大的股票。 然而,經歷了中國股市過去十幾年來的炒作、做莊之后,許多投資者都損失慘重,痛定思痛之后,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對“成長性”退避三舍,更喜歡關注上市公司業績的穩定與真實性。 毫無疑問,這種風險意識確實是投資理念的一大進步,但如果就此認為業績真實、穩定的股票,就一定是安全、穩健的投資對象的話,那就陷入了另一個認識誤區,這種認識誤區可能會和“一點都不關注業績”一樣地讓你虧錢。 因為對任何投資來講,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它“目前”看上去有多少風險,而是它的風險“將來”會怎樣變化。 你現在很看重股票業績的真實性與穩定性,這確實是一種進步。但別人的認識同樣也在進步,別人同樣也會很看重股票業績的真實性與穩定性。于是,那些大家所公認的業績穩定、真實的股票,就會吸引一批買家,從而使這些股票的價格中反映出其業績的穩定性與真實性。 因此,如果這些股票以后真的能保持業績的真實性與穩定性的話,無非也就是達到了人們的預期,股價的漲幅可能仍然很有限。相反,如果出現一些意外的話——在股市里,可以說“惟一不意外的是意外”,比如,被發現業績原來也有造假,或者業績出現波動,股票所可能遭受的拋售就可想而知。 當然,從理論上講,意外的變化未必都是壞的,也可能會出現意外的驚喜。然而,如果是大家一致公認業績真實的公司,其誠信度的意外變化只能向壞的方向變化。如果是一直能夠穩定賺錢的公司,其吸引更多資金參與競爭的可能性,肯定是要大過讓它舒舒服服地賺更多的錢。 因此,盡管并不能完全排除這些股票給投資者帶來意外驚喜的可能性——歷史上一些表現出色的股票,像美國的沃爾瑪、微軟、戴爾等,就是不斷地給投資者帶來意外的驚喜,但對大多數被公認為安全、穩健的股票來說,意外變壞的可能性確實要比意外變好的可能性大得多。 這就好比如果你讓我賭姚明的孩子會比他高還是比他矮的話,我肯定會賭他(或她)要比姚明矮。因為盡管他的父母個子本來就很高,但能讓他長到現在的高度,無論是先天還是后天的因素,都已經是一種很不容易的組合了。因此,盡管他未來的夫人也很高,但要使他的孩子取得和他一樣的先天與后天條件的話,可能性要小得多。 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看似穩健、安全的股票,卻可能正是風險相當大的;相反,一些人人都認為風險大的股票,卻可能正是投資風險最小的。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喜歡投資業績穩定、容易預測的股票,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巴菲特在買這些股票的時候,通常都是這些股票處于危機之中、人人都認為這些股票風險太大的時候。比如,奠定巴菲特早年事業基礎的一些著名股票投資,像美國運通、蓋格保險公司、華盛頓郵報,巴菲特都是在市場普遍擔心這些公司會面臨破產時買入的。 當然,這并不是說凡是風險大的股票就都可以買入,就好比目前的許多莊股、ST、PT股票,大家都說有風險,你最好還是聽大家的。然而,如果你能夠在大家都認為風險巨大的時候,找到一些被忽略的利好因素的話,那你就能夠有賺大錢的機會。而且通常也只有在這時,你才能賺到大錢。這也就是“富貴險中求”的道理。 不要購買有固定回報的投資品種 其實,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看似風險很大的投資,其潛在的賠率往往要優于看似安全的投資,因為對于大家都不看好的股票,你賭它會好的話,即使你賭錯了,你的損失最多也就是百分之一百;但如果你賭對的話,你的收益卻可能是百分之幾百。而如果你是投資于人人都認為是安全的股票的話,即使你對了,你的收益可能也就是百分之十幾、二十;而如果一旦你錯了的話,你的損失卻可能有百分之幾十。 這種不合算賠率的最典型體現就是有固定回報的投資品種。對我來說,我永遠不會投資有固定回報的投資品種,除非: 1)作為現金替代物; 2)市場對這種投資品種的風險過度反應。 然而,不少投資者卻偏好有固定回報承諾的投資,以為這樣可以減小風險,殊不知這種投資品種的風險要比他們想象的大得多。因為當萬事順利、一切安好的時候,你所能得到的最多就是事先承諾的有限收益。而萬一出了點什么岔子的話,你就可能損失掉你全部的投資。因此,無論是對債券,還是對有回報承諾的投資項目,都不要被其看似安全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而要特別當心其風險。 比如國債,看似一點風險都沒有,但如果你考慮到物價因素的話,很多時候,其收益并不足以補償因物價上漲而造成的購買力損失。而社會上一些承諾有固定回報的投資項目,更有可能讓你損失慘重。目前讓許多投資機構焦頭爛額的“委托理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好光景的時候,他們每年也就是能獲得10%左右的收益,而一旦年景不好,他們則可能連本金都拿不回來。 很多投資者所沒有意識到的是,無論是否有承諾,投資收益最終是由投資項目本身的回報決定的。如果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超過承諾收益的話,融資的一方當然會很樂于支付你承諾的收益。而如果項目的實際收益達不到承諾收益的話,融資一方就會想方設法回避支付給你承諾的收益。實在不行的時候,還有索性一拍兩散的可能,一分錢也不還你了。這時候,如果是共同承擔投資項目的收益與風險,風險可能反而更小。 當然,這并不是說所有的固定回報的品種都不值得投資。如前所述,如果你是想持有現金的話,沒有兌付風險的國債至少能夠讓你取得一定的利益收入。另外,如果市場對于這些投資品種的風險反應過度、定價過低的時候,它們也可以成為合適的投資對象。 比如,在通脹周期的后期,投資者往往會對今后的物價漲幅有過高的預期,以致利率會上漲到大大超過補償購買力損失的高度。在這時候投資國債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就好比如果你是在1995、1996年時投資長期國債的話,就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益。 另外,在目前宏觀調控情況下,一些經營狀況良好、發展前景都不錯的企業,也會因為政策影響而難以籌措到周轉資金,這時候,它們常常會不得不支付大大超過合理收益的回報,它們的這種固定回報項目也就會變得值得投資。 然而,這時候投資這些品種或項目,卻并不是因為它們安全,而恰恰是因為它們看似風險的外表下所提供的機會。因此,如果要成為一名真正能賺錢的投資者,就一定不能被投資對象表面所表現出來的風險或安全性所迷惑,而要像巴菲特所說的那樣,當人們都討厭某個股票的時候,就要拼命找出喜歡它的理由;當人人都喜歡某個股票的時候,就要拼命找出討厭它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