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3月1日《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相配套的4個相關法規開始正式生效,企業年金市場的爭奪開始進入白熱化。市場預測,至2010年,我國企業年金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參保人數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面對如此巨大的資金規模和龐大的客戶群,誰能成為賬戶管理人,成為企業年金市場目前最大的疑問。
據了解,《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規定了企業年金運營業務應包括5類人,分別
是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賬戶管理人和投資管理人,而有希望參與其中的則有企業年金理事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企業年金管理業務中,賬戶管理是其基礎,賬戶管理人必須要有較好的安全防范措施、完善的內部稽核監控和風險控制制度。這對賬戶管理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較之信托、保險等機構,基金管理公司則因為其完備的開放式基金注冊登記體系與其業務的公開性、透明性,在年金賬戶管理的競爭上具備了較大的天然優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據介紹,我國企業年金管理以個人賬戶為基本模式,而開放式基金對個人賬戶管理的需求早已促使基金公司普遍建立了賬戶管理系統。從2001年華安基金管理公司自主開發推出第一套涵蓋注冊登記、客戶服務及基金核算等部分的賬戶管理系統開始,國內的開放式基金注冊登記系統運作至今已經將近4年。基金公司的開放式基金注冊登記系統包括了登記、申購、贖回、投資轉換等業務,非常匹配企業年金的賬戶管理。時至今日,一批老牌基金公司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賬戶管理經驗,如最早涉足該領域的華安基金,據悉,該公司擁有的賬戶數量已突破40萬戶,其中一半以上的賬戶擁有華安現金富利基金。這對其系統的作業品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當然,這也為其進一步研發完善企業年金賬戶管理系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性技術平臺。
“從國際慣例看,基金公司也完全有能力充當賬戶管理人的角色。”華安基金相關負責人說。(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