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億元,在任何人眼里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筆巨款是一家民營企業以流動資金的名義從7家銀行貸出的。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7.7億元最終現身證券市場,隨著一個又一個跌停板的出現,一筆又一筆地“人間蒸發”,事件的策劃者也蹤影全無。
事情發生在江蘇省常熟市,申請這筆巨額貸款的“江蘇阪神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其董事長王哲翔在當地赫赫有名。
本應用于企業經營的這筆巨額資金被王哲翔通過子公司在深市上購買了9274萬股三木集團的股票,占其流通股的91%。1月31日,該股票每股市值為8.65元,從次日開始,該股票連續7天跌停,到2月21日收盤價僅為4.14元。
老板失蹤
留下爛賬無數
其實,在股票大跌之前,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就從阪神公司內部傳出了:
1月21日,公司董事長王哲翔與公司失去聯系,與他同時失蹤的還有公司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有傳聞和他早就有曖昧關系的陳云芬。
這令在企業代他“執政”的弟弟王哲海無法應對:按慣例企業到年底要有兩筆資金是必須兌付的:一個是中層干部的年薪,另一個是180多家供貨單位的貨款,總額超過1億元,而王哲翔不在則無法兌付。
與阪神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銀行很快“爭先恐后”地申請訴前資產保全。現已查明,王哲翔以阪神公司的名義向7家銀行貸款7.7億元,還以借款形式向職工融資5000多萬元,并將其大部分投入股市。
王哲翔失蹤的消息一經傳出,原本紅火的企業停產,企業職工5000多萬元的集資款一時失去著落,7家銀行的7億多元貸款遭遇可能受損的風險,企業其他股東的股份一夜之間損失殆盡。
常熟市為處置這一突發事件成立了應急領導小組,根據清查,阪神公司資產負債嚴重倒掛,不算無形資產價值,其資產與巨額貸款之間存在2億多元的“窟窿”,資產負債比約為70%。
“黃金客戶”不為
人知的一面
在當地銀行界人士眼里,說阪神公司是“黃金客戶”一點兒都不過:
多年來,阪神公司生產經營一直紅火。公司注冊資本4451萬元,是常熟市百強民營企業之一,也是蘇州市民營企業納稅50強,其“阪神”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之一,產品主要是冷柜和空調,其冷柜年產50萬臺,占全國冷柜市場的16%,2004年銷售收入4.4億元。
阪神公司從不拖欠供貨商的貨款,信譽好贏得業內人士交口稱贊,當地銀行界均以能與阪神公司發生信貸關系為榮。更何況,近幾年阪神公司和王哲翔頭上還不斷戴上諸如“蘇州民企納稅50強”“百強民營企業”“省人大代表”等光環。
然而,阪神公司的平靜中卻蘊含著危機。
阪神公司的一些中層干部說,自從2001年企業二次改制,王哲翔擁有企業54%的股份以后,他就萌生了“做企業太辛苦,要一分一厘地去算,我要賺大錢”“今后我要用別人的錢來發展”的念頭,開始將企業的資金投入資本運作,不容他人染指企業的財務工作。對此,出于對王哲翔的信任,企業職工并沒有提出異議。然而,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王哲翔居然瞞過所有人,使企業對銀行巨額負債,并通過轉賬形式將貸款投入股市,最后血本無歸。
是王哲翔太精明
還是監管漏洞太多
我國有嚴格的貸款審批制度,可王哲翔是如何貸到遠遠超過其可抵押資產價值的巨額貸款的?
按規定銀行應對貸款的流向進行監管,而貸款又嚴禁流向股市,王哲翔又是如何“躲”過銀行監管的?
收購上市公司流通股超過5%即須公告,而王哲翔通過阪神旗下的翔和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了三木集團91%的流通股,他又是如何逃過證監會的監管暗地“坐莊”的?
這一系列問號,暴露出我國現行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存在漏洞。
蘇州銀監分局常熟監管辦事處一位負責人在與記者交流時說:“王哲翔對資金操作中的種種‘訣竅’一清二楚。他的企業經營得非常好,從表面上看絕對是銀行的‘黃金客戶’,各家銀行爭相與其發生業務往來,形成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倒掛’,如此一來,在貸款的審批環節上就出現了失誤。”
他說,王哲翔通過關聯單位將資金轉來轉去,使銀行事實上不可能對其流向實行全程監管,也是導致巨額信貸資金能夠流向股市的原因之一。另外,宏觀調控前,各家銀行奉行積極放貸的政策,彼此間的競爭使當時的“金融生態”極為惡劣,為了爭取客戶,開拓業務,一些銀行不惜冒險發放風險較大的保證金貸款,使王哲翔有空子可鉆。在貸后監管方面,各家銀行之間信息互相保密,也使大家都發現不了阪神公司資產負債嚴重倒掛的問題。
他無奈地說:“銀監會只能監管一級法人,而國有商業銀行法人在北京,我們真正面對的只有常熟本地的農村商業銀行;其次常熟監管辦事處只是蘇州銀監分局的派出機構,僅有4名工作人員,面對的卻是去年378億元的貸款總額和650億元的存款總額……”
據這位官員介紹,王哲翔首先通過阪神公司在多家銀行開戶,而他旗下的10多家子公司也都同樣在多家銀行開戶,如此一來,通過他“絕對控制”的公司財務部門,就能以“應付款”的名義,將從甲銀行貸的款匯到A公司在乙銀行的戶頭上,隨即又以同樣的名義,將這筆款項再匯到B公司在丙銀行戶頭的賬上,最后再轉向股市。如此一來,盡管發出貸款的甲銀行對資金的流向負有監管責任,但它勢必既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掌握資金的最終流向。
常熟一位地方銀行負責人說,盡管2004年他們在人民銀行的資信系統中發現阪神公司在各家銀行的貸款總額有所上升,但由于有的銀行采取簽發銀票的方式為其發放貸款,人行資信系統不反映,數字比現在清查出的小很多,因此沒有引起他們足夠的警覺。
王哲翔躲過了銀行業的監管,也同樣躲過了證監會的監管。據了解,王哲翔通過其子公司出資“坐莊”三木集團股票,但他全是以自然人的名義進行收購,所以雖然他最多時實際控制了三木集團91%的流通股,但當時排名前十位的股東全部是自然人,而且單個戶頭最多也沒有超過5%的。
無論是阪神事件,還是近年來證券市場上爆出的一件件丑聞,很多“莊家”都是用這種分散“建倉”的形式避開市場的監管,屢屢得手。
阪神事件折射
金融安全隱憂
常熟經濟界人士分析,“穩健經營、積極發展、追求超越”曾經是阪神公司的口號。在事業發展的初期,王哲翔確實做到了前兩條,但就是在尋求“超越”的過程中,他選錯了“捷徑”,濫用了他所掌握的資本賦予他的權利,濫用了股東、職工和社會對他的信任,隨之又將風險轉嫁給了社會。
阪神公司一位中層干部說:“實際上,只要王哲翔動了這個念頭,在公司內部就沒有辦法防止。首先,王哲翔是老板,絕對控股,主意是他拿的,誰也不能質疑他;其次,他為企業發展做出過決定性的貢獻,誰也不會去質疑他;第三,由于不知道他財務上具體搞什么名堂,企業表面又運行良好,質疑了也沒用。”
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副教授張理認為,我國多數民營企業家都能夠像王哲翔這樣對企業進行“絕對控制”,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家和他們所代表的民營資本的道德風險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難以控制。雖然企業家以自己的資本承擔有限責任,但實際上隨著資本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社會給予民營資本的資源越來越多,一旦道德風險爆發,企業家承擔的只是有限責任,更大的風險則轉嫁給社會。有限責任的本意是鼓勵投資的,但是在鼓勵資本進行投資的同時,要防止資本權力的過分膨脹,如果資本發生道德風險的成本過低,債權人、勞動者和整個社會的權益就會難以保障———在王哲翔“靈活”的“市場化操作”面前,看似“嚴密”的監管網絡蒼白無力。
每一道關口王哲翔都不應該能通過,可事發之后每道關口的負責單位卻都能找到似乎“說得過去”的理由,這不能不說是我國金融安全體系的悲哀。
南京大學國際金融系的商業銀行專家杜亞斌教授認為:“王哲翔通過不實的財務報表、企業主營業務繁榮的假象和由多家關聯企業、多家關聯銀行組成的資金轉移網絡,成功地套取了貸款,并將其轉移到股市,使風險控制體系在這一個案中完全失靈。從全國范圍講,這樣的違規行為也不是孤例,而是一個相對‘成熟’的體系。假如這些積聚起來的風險一起爆發,后果將不堪設想。”[新華社南京3月20日電
記者翟景耀、姜帆](來源:海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