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家》日前發表文章稱,盡管德國證券及衍生工具交易所(德國證交所)對倫敦證交所的并購擱淺,但這一行業內部的業務整合已漸成風氣,而在交易所業務日益多樣化的情況下,監管機構也將出現合并的趨勢。
3月5日,由于部分股東的反對,德國證交所被迫撤回了去年12月針對倫敦證交所做出的總額26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不過,德國證交所首席執行官維爾納·塞弗特并不輕易言敗,
他暗示對倫敦證交所的收購仍有可能繼續下去,如果股東們不支持就采用貸款方式。
盡管歐洲第二大股票運營商Euronext也對倫敦證交所提出了收購要約,但分析人士認為,倫敦證交所現在依舊命運多舛。有消息說,反對德國證交所此次收購行動的幾個大股東同時也是Euronext的股東,因此Euronext可能也會放棄收購。
就倫敦證交所本身來說,盡管按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市值計算資本總額達2.56萬億美元,在歐洲排名第一,但幾乎完全是一個現金交易市場,金融衍生品業務很少。而現在金融衍生品業務有很高的收益率,而且交易成本低,發展前景看好。可以說,倫敦證交所在業務多樣化方面處于劣勢的尷尬境地下,現在最希望被別的證券交易所“吞并”。
美國的各大交易所也在謀求業務多樣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正在和美國國際證券交易所談判收購事宜,電子股票市場芝加哥證券交易公司則在最近購買了從事期權交易的太平洋交易所。
《經濟學家》的文章認為,各國交易所并購活躍的主要原因是,倫敦證交所、德國證交所、Euronext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都通過上市獲得了大量資本。而股票市場似乎也特別看好這些上市的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股票價格自上市以來上漲了4倍,國際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價格從3月9日第一天上市以來已經上漲了69%。
交易所合并步伐的加快也帶來了許多監管問題。在跨國并購中,究竟由哪個國家的監管機構負責監督存在爭議。如果監管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許多交易都無法正常進行。目前,英國金融服務局承擔著倫敦證交所的監管工作,德國證交所處于德國黑森州政府的監管之下,Euronext則涉及多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因此“婆家”也就最多。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倫敦證交所最后被誰吞掉,英國金融服務局恐怕都要讓出一部分監管權利。(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