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錢空賬運行六千億元 不做實新人難養老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09:19 金羊網-羊城晚報 | |||||||||
廣東年內全面啟動個人賬戶做實制度,實現養老金跨市轉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勞動保障部部長鄭斯林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證實,包括廣東在內的13個省份,要實現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制度,每月個人和企業上繳的養老保險中,至少有3%留在個人存折里“雷打不動”。
為什么要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保險的“大頭”帶不走,打工仔豈不是很吃虧?靠基本養老金生活不“寬裕”,退休待遇能不能大幅提高……對這些與老百姓關系最密切的問題,廣東方面情況如何?怎樣應對?本報記者對此進行“貼身”追蹤。 熱點一為什么要做實個人賬戶? 個人賬戶“有賬無錢”“空賬”運行六千億元 不“做實”新人難養老人 對“實現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制度”,中山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申曙光教授說:“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到來,把個人賬戶做實是越早越好!” 申曙光解釋說,“個人賬戶”問題與我國的養老保險模式有關。參照各國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我國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職工及單位上交的養老保險費分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社會統籌”部分拿出來供養現在的退休人員,體現社會的共濟性,也使養老水平不致受通貨膨脹太大的影響;而“個人賬戶”部分則歸個人,體現交得多享受得多。但是,我國是到1997年才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因此,已經退休的老職工和新制度實施前參加工作的職工過去并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這部分個人賬戶是“空賬”;而目前我國用養老保險社會統籌部分尚難滿足支付離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的需要,因此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的資金也要拿來統籌使用。結果,“個人賬戶”就變成了“有賬無錢”的“空賬”。 申曙光說,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非常快,如果再不做實個人賬戶,使個人賬戶變成實實在在的積累的話,單靠年輕人對上一代人的贍養,其負擔就會越來越重,最終可能難以為繼。 對策 廣東年內啟動做實制 有關專家認為,做實個人賬戶將對各級財政產生一定的壓力。目前,中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運行規模已超過6000億元,并以每年1000億元的規模在擴大。現在發放養老金要靠動用個人賬戶的部分來補充,如果將個人賬戶做實,那就意味著不能再動用個人賬戶錢,同時又必須保證退休人員養老金足額發放,這將不是個小數目。 當然,由于養老保險制度的長期性,因此6000億元空賬并不會轉化為即時的壓力,可以在長期內逐步消化。國家從2001年已開始在遼寧省進行做實養老賬戶的試點,并將逐步在全國推廣。 記者從廣東省勞動保障廳獲悉,按照國家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部署,省勞動保障廳今年將出臺指導意見并作專項部署,各地區要提前開展資金測算,確保年內全面啟動。 個人賬戶“虛” 余額可打單 參保人將來可享受的退休保險待遇是多少,與個人賬戶上的金額直接相關。按照有關規定,符合條件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其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為所在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賬戶養老金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含利息)除以120。 據了解,目前廣東省的參保人員已可以通過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網站查詢到自己的個人賬戶對賬單,對賬單上參保人的參保時間、繳費工資、累計余額等項目一目了然。不過,未“做實”賬戶之前,個人賬戶上的金額只是賬面的數字,而做實個人賬戶后,這些數字將變成實實在在的金額放在那里。 熱點二:養老保險“大頭”為何帶不走? 養老保險轉移難不可簡單說“吃虧” 各地壁壘造成流動障礙 養老保險轉移難一直受到人大代表的關注。農民工到珠三角打工幾年,回家或者流動到另一城市打工,幾年間在當地的養老險只能帶走屬個人部分的30%,70%帶不走。“大頭”帶不走,打工仔豈不是吃虧? 對此,廣東省勞動保障廳養老保險處陳廷銀處長指出,養老保險“大頭”帶不走的問題,與我國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有關,并不能簡單地認為個人就“吃虧”了。 按照“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全省統一按被保險人月繳費工資的11%建立個人賬戶,其中被保險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其余不足部分從單位繳費中劃入。而單位繳費的其余部分是作為社會統籌的,計入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屬于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全體被保險人共同所有。如果個人和單位繳費100%計入個人賬戶,那就根本無從社會統籌了。 當然,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難也是事實。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廣東有代表在一份建議中就提到了現行社保制度的一些弊端:由于職工流動時,只轉移個人賬戶,反映其過去權益的、占基本養老金達2/3以上份額的過渡性養老金不隨同轉移,在“財政分灶吃飯、養老基金獨立核算”的格局下,加重了轉入地區的歷史負擔,因此,各地均建立壁壘以自保,結果是給勞動者流動形成障礙。 對策 關鍵提高統籌層次 “目前社保關系轉移難,主要癥結就在于統籌層次低。”專家指出,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目前還難以實現全省統籌。而一旦實現全省社保大統籌,職工在省內就可以實際跨市轉移,只要交滿15年養老保險,退休后無論身處何處,都可以享受到社會統籌部分了。如果實現了全國大統籌,則在全國跨省轉移也不成問題。 據了解,廣東省的社保統籌層次已較過去大大提高,目前已有20個市啟動了市級統籌,基本做到統籌區域內繳費費率統一、繳費基數統一、待遇標準統一,有效增強了統籌調劑的能力。 動不動就退保不明智 對現在珠三角不少地方外來工頻繁退保,陳廷銀處長特別提醒這樣做不足取。 陳廷銀說,由于廣東率先在全國實行不分所有制、不分用工形式的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而國內不少地方對城鎮職工和農民工實行的是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甚至還沒有為農民工建立養老保險,因此,一些外來工考慮到將來確實不再來廣東工作,而回去后社保關系又無法接收,在這種情況下退保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外來工認為與其參加養老保險,幾十年退休后再領養老金,還不如現在就取出個人賬戶里的金額“實惠”,或者認為參保退保都很容易,換個工作單位又可重新參保,結果造成參保年限無法延續,這種退保的情況就顯得不明智。 陳廷銀說,現在由省直接管理的部分和深圳等地已經有不少外來工領到了基本養老金,這種情況正越來越多。 熱點三:基本養老金能否再提高? “封頂”保障個人生活 “年金”提高生活水平 養老保險繳費300%封頂 基本養老金能否再提高些,也是公眾關注的問題。在廣東,至去年9月底,全省207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已達769元,相比全國水平這已經算高的了,但與當地普遍的收入水平相比,單靠769元生活顯然并不“寬裕”。 現時收入較高的職工能不能多繳納社會保險費,退休時享受更多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呢?專家的回答是:按照《廣東省社會養老保險條例》,被保險人月工資收入超過所在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部分,不計征養老保險費。亦即300%封頂。 廣東省勞動保障廳有關專家解釋說,這與我國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出發點有關。我國建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基本養老保險保基本生活”,其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雖然廣東的基本養老金在不斷地提高,但畢竟承受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提得很高。 對不少退休人員抱怨,養老金太少,不能解決家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關專家強調:“退休金沒辦法解決很多問題,它只能保障被保險人個人的生活,這個定位要清晰。” 對策 企業年金加地方“補養” “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有條件的企業完全可自愿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針對有能力的個人和企業希望提高退休后的養老待遇問題,廣東省勞動保障廳養老保險處陳廷銀處長這樣表示。 據介紹,凡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生產經營穩定且經濟效益較好、已建立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等民主集體協商機制、內部管理制度健全的企業,均可實行企業年金制度。年金的資金來源包括企業和個人兩部分,資金全部計入職工個人的年金賬戶。職工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可以從本人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中一次或定期領取企業年金。這意味著,效益好的企業職工將來有望拿到更高的養老金。 據陳廷銀向記者透露,廣東已經擬定了推進企業年金(即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具體意見,目前正處于征求意見階段。 另據了解,廣東省還將建立地方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經濟發展狀況和財政支付能力較好的地區可以通過建立地方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更好地提高本地區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水平。 月入3000可存年金6000 企業年金制度實施,職工最多可受惠多少?專家介紹,根據去年勞動保障部出臺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規定,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1/12,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合計一般不超過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1/6。即企業繳納的一年年金不得超過職工一個月的工資,在此基礎上職工個人最多可以再繳納一個月工資的數額。 比如,廣州某企業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000元,則企業最多可給職工的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注資3000元,而職工個人也可以出3000元,加起來一年繳存的年金最多可達6000元。 另外,按照新的規定,由企業繳納的年金費用在4%以內部分可以稅前列支成本,這可大大提高企業建立年金制度的積極性。 馬漢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