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理財已成攬儲利器 規范才能行得萬年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1日 11:00 證券時報 | |||||||||
人民幣理財成攬儲利器 2004年末以來,由股份制銀行發起的“人民幣理財”大戰無導致四大行不少存款都成了中小股份制銀行人民幣理財大餐的一部分,不少儲戶拿著其他銀行的存單取款到發行銀行認購人民幣理財產品,因此,原本無動于衷的四大國有銀行顯然也不能再沉默。熱賣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正成為中小銀行爭奪存款的利器。據有關粗略統計,自去年人民幣理財產品首現
剛剛發完一期人民幣理財產品的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以前年底是銀行吸收儲蓄的黃金季節,明里暗里用盡各種手段吸收存款,競爭特別激烈,吸儲成本也較高。而2004年末由于人民幣理財產品市場的火爆,各分行、支行的行長們都松了一口氣,指標大都超額完成,市場份額也得到提高。 監管層密切關注風險 人民幣理財產品作為發展中的一個新事物,監管層對股份制銀行們抱著一種先松后緊的態度。去年,股份制銀行在銷售時所用的保本保息概念成為吸引廣大投資者的一個賣點。12月初,銀監會發出通知,不允許商業銀行在宣傳中提出保本保息概念,并提醒投資者需注意投資風險。此后,一些銀行紛紛使用了預期收益率的字眼。專家分析,銀監會之所以在火爆之時及時潑上冷水,主要在于控制銀行資產結構的風險。人民幣理財屬于銀行資金自營業務,主要用來購買央行票據和金融債券。現在銀行是拿出自營的這個投資渠道為客戶建立一個資金庫進行投資,對銀行而言風險壓力顯然加大了。 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指出,貨幣市場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并非保賺不賠的“保險箱”。在尚未出臺專門針對理財產品的監管法規的情況下,一旦不能實現承諾的收益,銀行必將面臨信譽風險。 規范才能行得萬年船 有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追捧不能掩蓋其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隱含風險。記者了解到,業內對人民幣理財到底是委托理財類產品還是儲蓄類產品尚存在分歧。依照現行監管規則,包括券商、期貨經紀、信托等門類的委托理財都不允許承諾最低收益,而對于人民幣理財在相關的信息披露、賬戶獨立等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法規來規范,相對于其他理財產品,顯然很不公平。如果是作為儲蓄類產品來看,那么其實質就是銀行的吸儲手段。 從風險控制來看,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賬戶獨立顯得尤其重要,必須設立與銀行自營業務相分開的專門的資金賬戶和資產賬戶。如果不對此進行嚴格的規定和監控,難以保證銀行不將理財業務與自營業務混合操作。而理財業務與自營業務混合操作,既有可能損害委托人的利益,也將給銀行帶來經營風險。 據悉,銀監會近期將出臺“理財產品風險管理指引”,指引將對目前市場上的各類銀行類產品進行定義和明細的分類,并針對其風險進行更嚴格的管理,如分賬管理等,相信屆時銀行的人民幣理財市場能夠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