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持卡量約兩人一張 銀行卡你到底變了多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0日 18:56 精品購物指南 | |||||||||
卡是這樣來的 據中國銀聯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04年上半年,我國人均持卡量約兩人一張。而北京人手中的銀行卡數量顯然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借記卡則是這些銀行卡中的多數。 我們手中這些銀行借記卡的來歷,基本上有以下三種:
一是附屬于儲蓄賬戶,在存錢時只要在開戶單上多填一項,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張卡;第二種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而被動地辦理的,比如單位辦理的工資卡、還貸款的卡、為了交某某費或者某某稅,或者在商場購物時辦理的聯名卡等等;第三種,則是因為我們確實心儀某銀行的服務或者某個卡特別的功能,而主動辦理的借記卡。前兩種是被動的,第三種是主動的。 對于三種借記卡來源的比例,無從統計,但從經驗上判斷,出于主動選擇而辦理的卡,應該占絕對的少數。以編輯本人為例,全部擁有或曾經擁有過的銀行卡大概有20種以上,其中只有一張是主動辦理的,周圍的人也大多是這種情況。有趣的是,我們絕大部分的資金往來,其實是集中于一兩張卡中的,這樣,絕大部分卡都成了睡眠卡,或者偶爾一用的雞肋卡。 正是由于睡眠卡和雞肋卡存在的普遍性,也由于某些功能與這些卡的“強迫綁定”,2004年,從農行開始,某些銀行對借記卡開始收年費的消息引來軒然大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討論。之后,掀起了一輪“消卡”熱潮。然而事到如今,該收費的按計劃收了;不收的依然不收,各銀行似乎并未達成“攻守同盟”。這樣最好,否則難免有“不正當競爭”之嫌疑。 卡沒變 內容變 2005年伊始,在個人金融服務領域,有兩條消息引人注意,雖然不大,但涉及面卻很廣: 第一是中國銀聯于1月10日正式開通人民幣銀聯卡在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的受理業務,屆時,內地銀行發行的帶有“銀聯”標識的人民幣銀行卡可在上述三國貼有“銀聯”標識的自動柜員機(ATM)和商戶銷售終端(POS)上使用。這是人民幣銀聯卡繼2004年1月18日和9月8日分別在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實現受理后,首次真正意義上地走出國門。 第二是從1月1日起,地稅部門在保留2004年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商業銀行代征車船稅的同時,還將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聯納為代征單位。納稅人可去地稅局的61個征收點,以及各家銀行在京的1132個代征點繳納車船稅。有上述4家銀行的銀行卡,通過這4家銀行的網上銀行或者電話銀行就能繳完稅。4家銀行外銀行的銀聯卡,也可在北京銀聯設在公共場所的自動柜員機以自助繳費方式繳納稅款。 一張普通銀聯卡可以刷到鄰邦國家了,可以預見刷到歐洲、美洲也為期不遠了。換一個方向看,VISA、萬事達卡的標志也越來越多地印到了我們錢包中的卡片上。如果我們辦過國際卡,會知道如今幾乎所有借記卡都是銀聯卡,但VISA、萬事達只能二選一。隨著銀聯越走越遠,另兩種越走越近,以后我們辦卡時,會不會是銀聯、VISA、萬事達三選一呢? 過去,一張卡辦一件事,因為要辦很多事,所以需要很多卡。如今,雖然這種過程還在進行中,但可以看出,一張卡可以辦越來越多的事了。也許,今后我們只要有一張卡就可以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這張卡上完成,那么,我們又該選擇哪家銀行的卡呢? 卡還是那張卡,但也早已不是那張卡了。(文/賈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