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披露即將來臨,業績預增股有望成為機構炒作重點
本報訊昨日滬市跳空低開,午市跌破1300點關口,最低達到1299點。主力多頭隨即入場護盤,股指有所企穩,尾市收于1309點,比前日下跌8點。成交量繼續萎縮,滬市只有48億元。
三次出臺利好市場靈敏度漸低
自9.14行情以來,市場總共經歷了三個集中出臺利好消息的階段。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對于利好消息的反應靈敏度在一步步降低。從近期的走勢上可以明顯看出來。9.14行情爆發的時候,股指連續逼空大漲,幅度達到200多點,時間長達9個交易日。11.10行情時的反彈幅度降為100點,時間上為7個交易日。而上周的反彈不到40點,時間上只有一個交易日。
如此的表現說明,市場已經對利好消息感到麻木。反彈無力,量能萎縮,投資者感到越發迷惑。觀察盤口,一方面是短線資金參與的超跌股大幅下跌,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
另一方面,基金近期“不作為”的表現令人失望,投資者對政策效果產生懷疑。這一現象背后的潛臺詞是:一般性的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弱,市場運行越來越遵循本身的發展規律。
年報披露在即業績預增股要火
從三季度的投資組合來看,基金選股思路由先前的主動進攻,轉向以防守反擊為主。基金對周期性行業進行了較大比例的減持,尤其是對于鋼鐵、水泥等板塊,總體上采取減持的策略。市場大環境發生變化,基金順勢而為、調整思路是必然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公司業績的提升是機構資金選股的最根本條件。大盤4月調整以來,部分個股價值已被嚴重扭曲。其中,就包括部分業績大幅增長的個股。年報披露即將來臨,“個股價值回歸”具備市場基礎。在技術超跌和業績增長的雙重作用下,業績增長類個股的行情將會充分演繹。筆者認為,業績預增股將在近期受到市場青睞,將成為機構資金重點選擇的對象。
摸準基金脈搏選股緊跟大機構
中國股票市場屬于資金推動型的市場,主流資金的性質及投資偏好決定了行情的發展方向。在當今的證券市場,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已經成為主導力量。
他們的投資理念代表了市場的主流盈利模式,他們的估值體系決定了市場的總體估值水平。一般認為,機構投資者包括基金、券商、保險資金、QFII等等。
自1997年管理層制定和實施積極培育機構投資者的政策以來,基金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目前已經具備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和控制力。也就是說在四大主流機構中,基金的影響力最大。在市場沒有出現能與基金相抗衡的新生力量之前,基金的投資行為左右著行情的發展方向。沒有基金的參與,市場不會產生大的行情,而只會有短暫的波動。明白了這一點,投資者也就搞清了9.14行情及券商重倉股行情曇花一現的根本原因。因此筆者認為,目前投資者應該將選股的思路放到基金層面上,還有券商、QFII、保險資金等,他們的動向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
北京首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