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江南
從近來關于是否減稅的爭論中我們注意到,對減稅持憂慮態度的人們認準了一個問題:下半年財政支出將大幅增加,且這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因此減稅會對財政造成壓力。
筆者以為,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論點。
根據財政部有關人士的分析,造成財政支出壓力較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在逐步推進,要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意味著支出的不斷增加;其次是化解在經濟高速增長中出現的很多矛盾需要大量的支出,包括通貨膨脹、資源缺乏和環境破壞導致的大量支出;第三,維持社會穩定的支出,包括公共安全、社會保障和就業的支出增加較快——在今年的預算中,社會保障和就業的支出預算超過6600億元,在所有支出項目中位列第四。
且不說眼下財政收入的增幅較支出增幅還高出近6個百分點、半年財政盈余便達萬億元人民幣,單從這財政支出入手,我們也可以找出一條開源節流之大道,足以應對公共服務需求大增所需要的資金。這條康莊大道的名字便是——壓縮行政開支。
從1986年到2005年,中國人均負擔的年度行政管理費用由20.5元增長到498元,增長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為14.6倍;另有數據顯示,在所有的財政支出預算中,行政開支大約占到了五分之一。1/5是個什么概念?按照上半年22882.02億元的國家預算支出來計算,就是4576億元,接近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全年預算的70%。再將這4576億折算成全年所需的行政開支,就是9000億元——等于再造了半年的財政盈余。這筆錢夠不夠下半年可能增加的財政開支?大家都可以算一算。
其實,拿財政開支增加來反對減稅,歸根到底是我們有些政府官員習慣了“藏富于官”,畢竟手里有錢嗓門亮、腰桿挺?墒,很多時候,政府官員的嗓門亮了,居高臨下的氣勢也就上來了,投這個項目、投那個項目,感覺超級好,可老百姓的疾苦也就往往從眼門前“哧溜”過去了。
事實上,從政府經濟學的角度來講,作為經濟理性人,政府增加開支的沖動絕對不比任何個人小,而要求減稅,很可能便是減掉了政府可以控制的錢。從這個意義上出發,減稅的過程必然是艱難的。但從長遠考慮,我們有必要借助此輪經濟調整進行稅制改革,爭取按照“藏富于民”的發展思路,從法律上為財政的收支尋找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