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羅維
今年以來,人們都認可了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2008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不過即使在這樣的年頭也時不時會有一些好消息讓人“興奮”一下,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數據,上半年全國稅收達32553億元,同比增長30.5%,其中特別令人關注的是,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完成2135億元,增長27.3%。在經濟遭遇巨大困境的時期里,稅收收入反而取得了如此快速的增長,意外之中也不由得引來了一片喝彩聲。
然而這樣的增長真的值得慶賀嗎?筆者對此并不認同。有幾個數據頗能說明問題:首先,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上半年我國GDP總值130619億元,同比增長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其次同樣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065元,同比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實際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9個百分點;最后在經濟向來發達的浙江省,1~6月全省GDP為9889億元,比去年同增長11.4%,增幅回落3.3個百分點,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25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僅增長3.6%。
這是與稅收增長趨勢截然相反的幾個數據,它們的同時出現無疑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在稅收收入異乎尋常快速增長的同時,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卻在下降,這種巨大的反差顯然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對此筆者認為,在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更應該讓廣大老百姓得到實惠。
這幾年來我國的稅收呈直線上漲的趨勢,遠遠超過了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有一個數據就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2003年到2007年,我國稅收收入增速分別為20.4%、25.7%、20%、21.9%、31.4%,而同期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速卻只有19.2%、15.4%、18%、14.6%、6.8%,難道稅收多了,人們的“錢袋子”反而少了?
其中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社會總財富變化不大時,稅收收入的增加帶來的結果只能是對社會分配部分的減少。其實長期以來,我們的調控目標針對的都是投資過熱、通貨膨脹等經濟范疇,但有沒有想到過熱的稅收增速也應該調控一下呢?
對于這一點,我們不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反而走入了一個誤區。一直以來,財稅收入的增加都被認為是一件大好事,而沒有考慮過它給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危害。而如果任由稅收收入無節制地增長下去,結果是消費少了、企業垮了,經濟還能健康發展嗎?
有些稅收政策的確到了可以“調整”一下的時候了,現在物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居民每月的生活成本支出大大提高,但個稅的起征點卻仍然定在2000元/月,這樣的稅收早已違反了它調節貧富差距的本意,為何不能大幅調高呢?此外,利息稅雖然已經有所下調,但目前仍然在按5%征收。其實,即使按照CPI最新的數值7.1來計算,銀行存款的實際利率早已為負數,既然沒有收入又何來所謂的利息稅呢?
這些讓人憂慮的現象歸根到底還是道出了這樣一句話,現在到了稅收可以降、能夠降也應該降的時候了。中國社科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楊志勇表示,今年或許將是我國進一步減稅的良好契機,這是由于今年出口面臨很嚴峻形勢,目前從緊的貨幣政策有利于穩定物價,卻無法在拉動內需刺激經濟上大有作用,相應的責任落在了財政政策上。此前廣東東莞發放千元“紅包”的做法雖然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但是其中的“原理”卻是值得我們的借鑒的,既然政府的財稅收入有了較大的增加,那為什么不可以讓廣大中低收入者來分享呢?
最后大家要警惕的是,目前我們的調控已經遭遇了兩難的困境,一方面物價漲幅在高位,需要采取從緊策略;另一方面經濟增速在下降,又要求推行寬松的政策。然而稅收政策卻一直是調節經濟增長,并讓人民能夠得到休養生息的好手段,在當前的經濟態勢下如果能夠得到合理的利用,讓廣大老百姓真正分享到稅收增長帶來的實惠,就不失為一個一舉多得的好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