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個稅不降反升未必真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4:2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畢舸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通報了2006年稅收情況,其中2006年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共完成2452.32億元,超額完成了全年收入計劃。“個稅不降反升”對于普通民眾是一個好消息么?未必。對于中國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是一個好消息?也未必。

  無論“個稅不降反升”基于什么原因,有一個事實似乎可以肯定,民眾面臨的平均稅率正在變高,越來越多的經濟資源流向政府。在多年稅收收入增長超出GDP增長速度的情形下,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政府“掙錢”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民眾掙錢的速度。

  政府“掙錢”速度超過民眾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民眾稅負痛苦指數的上升。盡管

國家稅務總局人士認為,高收入人群的個稅增長是“個稅不降反升”的直接原因,但這兩天見諸媒體的,是“廣州12萬以上收入人群自行申報為零”的新聞,這似乎說明,由于高收入人群收入來源的多元化、隱蔽化和可轉移性,稅務部門對于其的個稅征收依然是一大難點。這似乎表明,“個稅不降反升”的主要征收對象很可能是無奈的中低收入群體。

  而由此引發的另一個議題是,即使稅務部門做到了100%對高收入群體的個稅征收監管,也只是實現了個稅政策的初級公平———各個社會群體在個稅交納上的義務均衡,并沒有達到個稅政策的更深層次公平———個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二次分配功能,以及目前世界通行的、以減稅為路徑的“藏富于民主義”。

  目前中國普通民眾面臨教育、醫療、住房“新三座大山”,說明政府在這些民生領域投入并不足夠;另一方面,當過多的經濟資源由政府掌控,又缺乏足夠的外部監督體系時,就會產生“政府亂花錢”現象。國家

審計署這幾年披露的各大職能部門挪用、擠占政府財政現象,證明了監督乏力的情況下,龐大的政府財政會變成“利益均沾”的“唐僧肉”。而地方政府頻繁上馬的政績工程,也無非是政府投入不加節制的產物。

  經濟學上著名的“拉弗曲線”映射了一個常識:當人們感覺稅負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時,就會采取各種方法逃避納稅。近年來,有關個稅征收“殺貧濟富”的全民討論,以及最近自行申報無人喝彩的尷尬,仿佛一面現實的鏡子,照出了人們對于過高稅負的反感乃至抗拒心理,這種趨勢如不加以改變,有可能使個稅征收走向理想的反面。

  在個稅征收一事上,政府不應一味地追求增量,而更應從存量的二次分配入手,通過全民醫療建設、義務教育普惠和對高等教育產業化的矯正、廉租房和

經濟適用房的供給,給予曾經為改革付出代價的眾多利益受損群體,提供直接和間接補貼。政府應當學會在民眾、輿論的外部監督和審計部門的內部監督合力下,花該花的錢,投入到基礎公共服務上;杜絕不該花的錢,遏止某些職能部門與地方政府將財政挪為己用,或者大肆浪費在政績工程上的利益沖動。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