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內外資企業能否實現平等納稅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14:42 法制日報
千呼萬喚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本月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 內外資企業能否實現平等納稅 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隆亨 本報記者 陳晶晶 據財政部官員日前透露,千呼萬喚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終于將在今年8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將統一我國目前內外資企業兩套所得稅法,因此該立法也常被稱為“兩法合并”。記者就此對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隆亨教授進行了專訪。 2005年我國稅收收入首次超過3萬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國入庫稅款已達19332億元,同比增長了22.3%。而稅收收入的80%來自工商企業收入,目前我國企業擔負著所得稅、流轉稅、財產稅以及特種稅等三至四種稅收負擔。 “就所得稅而言,企業稅負直接表現在三個方面,但這三方面內外資企業全部不公平。”劉隆亨認為,“只有稅負公平才有企業之間真正的公平,兩法合并必須消除稅收歧視。” 稅率不公平———統一稅率 稅負不公平的首要表現就是稅率不公平。雖然現行兩法名義稅率都是33%,但是實際執行內資企業稅率25%,外資企業卻只有11%,相差約14個百分點。 劉隆亨認為,25%的實際執行稅率與發展中國家相接近,建議兩法合并直接把25%定為法定稅率,并取消33%的名義稅率。名義稅率的后果是使稅法失去剛性,而產生執法的隨意性,從而給稅收偷逃者留下可乘之機,以致于出現合法或不合法的避稅現象。 他提醒說,兩法合并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也必須考慮到新稅率的高低對稅收總量的影響,并非一味低稅率就好。從企業所得稅在整個稅制結構中的地位看,企業所得稅的宏觀總量不應下降,規模也不應過小,否則稅收宏觀調控的功能將難以發揮。 優惠政策不公平———重新調整優惠思路 稅收優惠政策幾乎是所有招商引資的國家和地區的普遍選擇,但現行兩法對稅收優惠的規定卻使內外資企業的待遇顯失公平。劉隆亨認為,兩法合并須重新規范稅收優惠的資格和優惠的執行程序。 據了解,外資稅法共30條,其中有10條關于稅收優惠,優惠種類多、幅度大;而內資稅收條例共20條規定,其中才僅3條關于稅收優惠。不僅如此,不少地區還存在對外資實際優惠大大超過名義優惠的現象。大小稅收優惠達100多種,多、亂、雜、越權減免稅收屢禁不止。 劉隆亨說,兩法合并應按照公平和導向性原則,對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重新調整思路,同時要注意內資的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也應一視同仁地享受國民待遇。應改過去針對區域優惠的政策為針對產業提供優惠;改過去對外商投資實行全面普惠為特定優惠;改過去以直接優惠為主為以間接優惠為主,轉變減免稅的直接優惠實際上都補貼給了投資者所在國政府的現狀。 針對目前我國現行的各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劉隆亨建議進行“一分為五”的處理:一是“取消”,比如取消對校辦企業、勞務企業的稅收優惠,對沿海地區的一些優惠也可逐漸淡化乃至取締;二是“修訂”,比如按照產業政策導向和發展序列要求,統一對能源和原材料工業、交通運輸和通訊業、農林水利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給予優惠;三是“保留”,比如保留對環保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產業的優惠;四是“增加”,比如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勞動再就業等方面,應盡快做出相應的稅收優惠;五是“靈活”,對尚不確定的稅收優惠可采取控制總量、財政補貼、設過渡期等手段靈活規定。 稅前列支扣除標準不公平———縮小內外資差距 稅前列支扣除標準直接涉及稅收的成本和費用。現行兩法在稅前列支扣除標準的規定上“內緊外松”,使內資企業在這一方面也承擔著比外資企業更加沉重的稅負。 劉隆亨提醒說,稅前列支扣除與稅收優惠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稅前列支扣除的標準要體現出納稅人與取得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和損失。但目前稅制下,內資企業在稅前列支扣除中卻遭受到一些歧視和約束。內資企業采用計稅工資制度,并不能按照實際發放工資在稅前扣除;內資企業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等也受到計稅工資總額規定標準扣除的限制,而不能按實際發放比例扣除。 此外,內資企業用于公益救濟性質的捐贈,目前只能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內資企業的廣告費、宣傳費等稅前扣除,也不能超過銷售營業收入的2%、8%的限制。 劉隆亨認為,兩法合并應明確規定稅前列支扣除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取消這些限制性的差別待遇,讓內資企業可以按實際發生的費用數額進行扣除,與外資企業享有同等待遇。 他表示,兩法合并解決內外資企業在稅前列支扣除上的差距,實際上是解決內資企業普遍存在成本費用補償不足的問題,而只有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進行了充分補償,才能促進企業資金周轉的良性循環,這正是征收所得稅的前提。 相關鏈接 稅收小詞典 稅率 應納稅額與征稅對象或計稅依據之間的比例,在征稅對象既定的情況下,稅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的多少和納稅人稅收負擔的輕重。 稅收優惠 在應納稅所得額中,國家給納稅人一種或一定程度的免責規定。我國為鼓勵外商投資實行了多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本身就偏低的稅率基礎上再進一步給予外國投資者以優惠。具體按投資數額大小、時間長短、行業和地區不同、貸款利率高低、利潤匯出與再投資的差別等不同情況,從稅收減免期限、稅率比例、退還稅款、所得額或銷售額的計算等多方面給予優惠。 稅前列支扣除 企業為取得收入而支付的成本、費用和損失,是企業應當享受的權益,該扣除的而不扣除,是國家對納稅人權益的不尊重和侵犯。扣除一般包括職工工資薪金支出的扣除、資產折舊或攤銷的扣除、借款費用的扣除、租金支出的扣除等。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