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 如何降低成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3日 16:23 法制晚報 | |||||||||
如果能在節后收到應聘單位的面試通知,對于求職的學生來說是再興奮不過的了。昨天,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春節過后一直到4月,招聘單位面試扎堆,而參加面試的求職者的花費也驟漲。雖然囊中羞澀,但為了能給招聘單位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們也甘心“傾囊”一搏。 一些旨在為大學畢業生提供服務的簡歷設計公司和形象設計公司如今風光不再,并非
設身處地從大學生的角度考慮,特別是對就業形勢對大學生構成的壓力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乃可知他們在形象設計上如此“大興土木”、在求職競爭時如此不惜成本,實在并非多此一舉。我們不能一本正經地指責他們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 本來,在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社會中,一個人可以像愛因斯坦所羨慕的那樣,無需特殊的智慧,而只要具備普通的才能,依靠一種簡單的“手藝”就足以維持基本不錯的生活需要。此外,個人創業更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就業不足導致的“人才過剩”壓力。例如,一個博士學位獲得者不一定非得進入跨國大公司,或政府要害部門才算找到一份好工作,他完全可以自己開一家書店或者經營一個小公司,從白手起家直到成就一番宏大事業。這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而且還能夠為他人創造就業機會。 青年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大學生是不可多得的優質人力資源,從根本上講,不是因為大學生多得滿大街一抓一大把,而是因為我們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歷史和傳統的包袱太過沉重,體制、機制上的一些關系相對滯后,導致長期以來社會結構過于緊張、僵硬,未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幫助大學生降低求職成本的過程,也是一個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緩解社會壓力、增強社會活力的過程。盡管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明白了其中的癥結所在,也就明白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本報特約評論員 潘多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