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經驗難進外資企業 小海歸緣何吃閉門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2日 15:06 北京晨報 | ||||||||
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的廣州留學人員交流會,尚未開幕即已新聞不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小海歸”吃了“閉門羹”——根本不在被邀請之列,海歸變“海待”似乎得到了新的佐證。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以留學時間、留學國別、文憑等級三條標準區分出來的不同“海歸”部落,流向和生存狀態卻有著天壤之別—— “雙高”職位鎖定“純金海歸”
據了解,此次留交會已經征集的近8000個職位,主要來自知名企業和高校。其中,教授職位占了四分之一,總監級的技術才俊、經管精英也異常搶手。為增強職位的競爭力,廈門南洋學院特意為待聘院長開出了60萬元年薪。幾乎同時,中國留學網也掛上了48所高校擬招3000海歸的“英雄帖”,待遇同樣誘人。但是,“雙高”職位鎖定的目標也相當明確:最好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出國留學的“80年代”。 作為“80年代”的一員,北京雙威留學生創業園董事長王曉功表示,只要看看留學時間、去的國家和文憑等級,海歸的含金量很容易區分。毋庸置疑,留學時間10年以上的“海歸”含金量最高。“我們這批人當時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即使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高校,有機會公派出國的也不會超過3%,而且絕大多數在美、英等發達國家學有所成。所以,回國發展成功的比例遠遠高于沒有留學經歷和晚些時候出去的一代一點兒也不奇怪。” 事實也證明,總數并不多的“80年代”目前已經冒出了一批國內急需的領軍人物,比較集中的領域包括高校、外企和自主創業。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一名畢業在即的博士生表示,自己根本沒有留校任教的奢望,因為與那些“云游”海外十余年,具備海外知名院校教授身份的“海歸”教授相比,自己的競爭力太弱,而且近年來也少有土生土長的本校博士落戶清華。同時,大比例的“海歸”師資也已經成為不少高校值得“炫耀”的資本,由“海歸”院長領銜的北航軟件學院,三分之二以上的教授具有“海歸”身份;而在專門培養MBA、EMBA人才的長江商學院,上百位專職、兼職教授中,沒有“海歸”身份的反而成了“稀缺”品種。 “零經驗”難進外企大門 據了解,2000年幾乎是區分“海歸”就業難易的分水嶺。1998年赴英留學、現任威久留學咨詢公司市場部經理的劉誼以其雙重身份告訴記者,2000年畢業時在網上申請了幾個工作,很容易就得到了OFFER,其中一份工作的起薪就是6000多元,但是由于自己不太喜歡,很隨意就放棄了。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一、兩年時間,情況就發生了逆轉。 中智出國留學公司總經理王華也表示,根據中智人才庫掌握的情況,目前外企普通員工月薪在3000至4000元,中層一般在6000元左右,但可以享受到很多獎勵措施,比如銷售提成、項目提成、年終分紅等,因此實際收入遠比賬面上的月薪要高很多。“90年代”回國后進入外企發展的,相當一部分已經成為公司的中層,無論是職位還是收入都還不錯。但是,近兩年外企對有一定海外工作、實習經驗的“海歸”越來越感興趣,而那些從海外直接學成回國的學生,已經很難邁進外企的門檻。 找工作不能只靠好運氣 年初才從英國學成歸來,目前在一家美資出版機構任職的李超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畢業后就能找到一份像他這樣的工作,在同期留英的同學中算是運氣好的。“我身邊的海歸就業情況并不樂觀,20%的人在合資企業或國企;大概30%在外企,但其中在真正意義上的外企(大型外資企業)工作的也就10%。另外,還有10%的人自己創業,大約20%的人待業。” 對此,北京雙威留學生創業園董事長王曉功認為,小“海歸”是否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并不全是運氣的問題。“海歸”就業和大學生就業的本質是一樣的,如果沒有什么過人的本事,又都盯著“金領”職位,變成“海待”一點兒也不奇怪。但是,如果把目標調整一下,找份2000元起薪的工作不應該太困難。畢竟中國十幾億人口,出國留學的不足二千分之一,中國的“海歸”不是太多,而是遠遠不夠。(晨報記者 徐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