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春雨
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無疑是當下影響市場最重要的因素,市場普遍預期會議將帶來一系列利好消息。接受采訪的私募人士表示,會期越臨近,概念炒作越容易“見光死”,若政策推行不及預期,市場還將面臨向下調整。
三中全會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此前炒作的金改概念、城鎮化及土地流轉概念均與其相關。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認為,金融改革,雖然喊得很響,但沒有做到根本上。國企改革則不會有太大共識?傮w來看,三中全會可能不會有大的體制變革,而技術性改革仍值得期待。
預期與實際是二級市場永恒的矛盾,也是題材炒作容易“見光死”的最大原因。杭州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李國林表示,他最擔心的是三中全會的改革方案達不到市場預期。
景泰利豐投資董事長張英飆認為,市場對于三中全會的預期已經非常充分。特別是7-9月市場上漲,機構投資者獲利頗豐,現在需要注意的是,三中全會結束后,除帶來改革紅利外,還可能重啟去杠杠。上周國務院出臺《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未來5年淘汰8000萬噸鋼鐵產能,可視為政策啟動信號。四季度,如果政府啟動對地方債和過剩產能的去杠桿,加上美國12月開始退出QE以及年末資金考核的風險,季末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廣東一家私募投資總監更為關注地方債問題,她預計三中全會期間公布地方債務規模和解決辦法的概率較大,而處置的方式將影響資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