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收益率不變的情況下,隨著資金杠桿的放大,優先與劣后資金收益率比值加速放大。
如果基金總收益出現虧損,劣后遭受的損失還會隨著杠桿放大而加倍擴大。因為劣后資金不但要首先承受虧損,還要保證優先固定收益。
證券時報記者 姚波
結構化設計,作為信托產品的重要設計被普遍應用。隨著信托產品的日益增多,結構化設計日漸復雜,一些結構私募為了滿足優先級投資需求而將杠桿不斷放大,實際上劣后級的收益杠桿會呈現快速放大風險,尤其是資金池信托產品的風險不可忽視。
部分陽光私募杠桿風險放大
在弱市產品難發的困境下,部分陽光私募的信托產品的杠桿提高到1:9(即劣后與優先初始資金比,初始資金杠桿為10)、1:10,甚至更高。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這部分私募產品主要是投資固定收益的陽光私募,在固定收益整體收益不高的情況下,為了支付給優先級投資者和渠道合計占投資金額10%的費用,產品杠桿一放再放,其風險不可小視。
從目前信托產品的認購來看,一般投資者都是購買優先級,劣后多為陽光私募等融資方自有資金參與,但也有不少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追求高風險的劣后產品。
統計發現,隨著基金收益率的變化,在不同的產品結構化下,劣后資金獲得的收益有可能大幅度變化。以最常見的固定收益結構產品為例,如果有9000萬元的本金,資金初始杠桿比值為2.5(即3600萬元的劣后和5400萬元的優先資金,用9000萬元/3600萬元得到2.5)。如果優先級約定收益5%,在基金總收益10%的情況下,優先級總能獲得固定5%的收益,此時劣后級資金獲得17.5%的收益,兩者的收益率杠桿為3.5(17.5%/5%)。不過,在10%收益率不變的情況下,隨著資金杠桿的放大,收益率杠桿呈現快速放大。當資金初始杠桿升為5(即1800萬元的劣后和7200萬元的優先資金),雖然同樣是10%的收益,劣后獲得收益放大了將近一倍,達到30%,收益率杠桿放大為6。而當資金初始杠桿升為10,劣后的收益就擴大到55%,收益率杠桿放大為11。
如果基金總收益出現虧損,劣后遭受的損失還會隨著杠桿放大而加速擴大。因為劣后資金不但要首先承受虧損,還要保證優先固定收益。按照同樣的計算方法,如果基金整體虧損10%,優先按照5%的約定收益,2.5倍資金杠桿將收益率杠桿放大到6.5,劣后虧損比率達到32.5%;5倍資金杠桿時,收益率杠桿放大到14倍,劣后虧損比率達到70%。可以發現,資金杠桿從2.5擴大到5倍時,負收益率杠桿從6.5倍到14倍,要高于正收益時的3.5倍到6倍。也就是說,基金負收益時,劣后的收益率杠桿放大效應較基金正收益時更明顯。值得注意的是,杠桿處在較高狀態下,如果風控手段控制不力,優先級也有可能受損。
結構化資金池風險擴散
結構化設計還可以用于信托產品的資金池設計。據業內人士透露,信托資金池除了可以采用以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模式,還可以通過結構化設計來擴大資金池的募集規模。從產品設計來看,由于信托結構化設計不局限于優先和劣后兩層劃分,還可以設置出優先受益權(優先信托單位)、一般受益權(一般信托單位)與劣后受益權(劣后信托單位)的三層配置模式,甚至向上有四、五、六層的遞延分層。通過多級嵌套,優先反復被當作劣后使用,作為杠桿迅速擴大資金池融資規模。通過這種模式,不管分多少層,最先承擔虧損的是最劣后的那一層,最后可能承擔虧損的就是最優先的那一層。
該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分層的拓展實際上是將風險擴散化。以應收賬款信托為例,A借了1000萬元給B,這1000萬元就是A對B的“應收賬款”;然后A又把這1000萬元的應收賬款受益權通過信托渠道質押給C,向C借了700萬元,一旦B無力還款,A就收不回應收賬款,于是也沒錢還給C,結果B的信用風險將導致三個層級的資金全部受損,出現了風險擴散化。多層結構化信托與這個模式十分類似,隨著風險鏈條的拉大,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目前,監管層對信托資金池產品已經開始加強監管,謹防此類風險出現。
相關新聞
結構化設計拓展至各類理財產品
除了公募分級產品外,日前,包括券商資管產品、基金專戶和私募債都開始嘗試分級產品。
上周,券商資管產品的結構化分級產品新鮮出爐,國泰君安君得豐一號通過結構化設計,成為國內第一只債券分級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此外,鵬華基金近期推出的一款專戶鵬城理財高息債分級3號資產管理計劃,也是應用了結構化設計的專戶產品。債券方面,部分券商開始嘗試通過結構化設計,計劃將10%的私募債分成優先和劣后兩類,優先獲得固定收益,而劣后級則在高風險情況下獲得15%的高收益。
相關人士表示,結構化設計通過分層設計將普通產品劃分為優先和劣后級后,可以滿足不同風險需求的投資者。尤其是低風險的優先級,能夠滿足廣大追求低風險和固定收益的客戶群,因而受到包括券商、基金等眾多產品設計方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