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作者 林中
近期反彈行情中,市場焦點再次聚集在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上,作為陽光私募中定位比較獨特的“隱形冠軍”系列產品,對挖掘具有成長性的優秀小公司有著多年實踐經驗,本期《紅周刊》對其管理者京富融源總經理林海進行了專訪。
專注自己的盈利模式
《紅周刊》:近期新興產業股很“暴利”,你們參與了嗎?
林海:只是反彈初期很少量地參與,因為第一我們不會去追高短線熱點,第二我們認為這只是政策推動下短期交易型機會,漲得快但跌的風險也大。只有符合我們自己的選股標準的個股,才會帶來大的確定性收益。
《紅周刊》:新興產業板塊中小盤成長股也很多,有些應該是隱形冠軍(細分行業中不為人知的成長性龍頭),行業不是決定成長性的重要因素嗎?
林海:與“行業決定論”的看法不同,我們確立的是自下而上的選股盈利模式。能夠真正成為隱形冠軍的企業分布在各個行業,新興產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更關注各個企業的自身具體情況。
《紅周刊》:你們關注企業哪些基本面情況呢?
林海:我們主要考察這幾個方面:1、公司競爭力如何,是否是國內細分行業的龍頭,是否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2、公司盈利模式是否具有長期可持續性;3、公司新產品開發情況如何;4、管理層團隊的決策機制是否靈活;5、公司老總是否實實在在搞實業,而不是熱衷于資本運作;6、公司是否能夠不斷兌現承諾。所以,行業因素在我們看來不是最重要,只要符合這些條件的公司,不論它是處在傳統還是新興產業,都是我們隱形冠軍的選擇。
《紅周刊》:中小盤公司中都是細分行業的龍頭,該怎么去選擇呢?
林海:我們主要有兩種投資模式。一是中線品種上注重大周期投資。也就是要在企業的生命周期中的青春期去投資,這是對成長股的價值型的投資,選擇的品種要至少預期能有50%~100%的空間。我們以前在太陽能產業剛剛崛起時就對這個產業進行了深度研究,提前布局投資。另外一種是中短期的小周期投資,這是政策、事件推動的交易性機會。典型的如我們以前投資的新安股份,該股因草甘磷市場變動而階段性受益,再如之前的種子行業因政策推動帶來的短期機會。
未來的超額收益預期很重要
《紅周刊》:對上市公司量化打分,你們看重哪些指標?
林海:簡單來看,目前一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低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對未來業績的預期。通過成長期權模型,我們用折現出的企業未來價值與目前股價對比,有足夠的成長性的企業才可能有超額收益。另外,與銷售收入增長等指標比較,我們更看重毛利率的變化,我們選擇的對象毛利率一定要不斷提升,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對產品的定價權,而不是被動地跟隨市場變化。
《紅周刊》:有些公司市場占有率非常高了,還值得投資嗎?
林海:這個不是絕對的。只要企業所在的行業市場規模能夠不斷擴大,這些企業依然可以享受行業蛋糕做大帶來的收益。小公司大行業也是這個道理。
《紅周刊》:怎么看待細分龍頭多元化投資呢?
林海:如果某個細分行業的龍頭新進入的新領域是與原有主業相關的上下游的行業,或者這反而有助于其降低內部交易成本。對于進入嶄新的領域,其實成功難度會很大,這種公司需要觀察。
《紅周刊》:非要選個未來看好的行業,你們選什么?
林海:“十二五”規劃國家產業轉型是非常確定的,所以從中期角度來看,我們看好有政策扶持的新興戰略產業!笆濉币巹潓ζ湮磥戆l展空間都會有明確預期,這屬于我們講的大周期投資,其目前的熱鬧則只是屬于交易性小周期投資,真正的大機會還在未來。我們看好應用范圍比較廣的新材料領域。
成長股投資也需要風險控制
《紅周刊》:怎么才能找到那些有效信息呢?
林海:通過閱讀賣方研究報告或者機構聯合調研,得到的信息都是平等的。所以,就需要通過渠道找到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等最高層了解到一手信息,然后再去跟蹤印證。我們通過“占領”地方區域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優勢信息渠道,在某個地方區域內一般都會形成一個小圈子,通過這個小圈子總能了解到一些潛在的好公司的情況。所以,普通投資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才會更容易得到有效信息。
《紅周刊》:投資者從基本面出發買入持有成長股就會成功嗎?
林海:不是。投資是個綜合的考量。除了選股,對宏觀的判斷、具體操作等方面占了我們更大比重。因為小規模的成長型公司機會多但同樣變數也大,所以風險控制也非常重要。我們在對目標品種完成建倉后,如果未來該品種損失超過了總市值的3%,就會止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