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十大精英男性之特寫李金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9:47 mangazine.名牌 | |||||||||
前言 李一言 一 先讓我們來分享一個美國人的傳奇人生。
麥克爾·羅區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優等生,曾在白宮親獲美國總統頒發的學術勛章。而就在畢業前夕,母親、父親和兄弟居然在短時間內相繼辭世。面對人生的大變故,當年(1974年),麥克爾只身來到遙遠的印度學習佛法,試圖尋找到人生的意義。 然而,在修煉七年之后,師傅卻讓麥克爾重返美國,接受“經商”這一人生考驗,因為,那才是更真實的生活。于是,作為和尚的麥克爾回到美國,從一名鉆石學徒做起,將一個靠貸款5萬美元起家的小公司,做成年銷售額達1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的鉆石公司。其間,他還于1995年獲頒佛學博士學位。 聽起來,這又是一個關于成功的故事,雖然成功早已成為這個國家的時代主題—不同之處在于,這是一個和尚主動踏入商海并獲得成功的罕見案例,因此,和尚的動機以及成功的經驗,就有了那么一點特別的意義。 有意思的是,和尚宣稱,作為副總裁的他在公司所做的大部分決定和決策,都是依據他所接受的佛教原則。這些原則有三: 其一: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賺錢。因為,擁有較多資源的人要比沒有的人更能行善事。關鍵是要用干凈誠實的方法賺錢。這樣,賺錢也可能變成修行的一部分。 其二:應該能夠享用金錢。創造財富的過程不應該讓我們身心俱疲。一個為了生意弄壞了身體的人,根本失去了經商原有的目的。 其三,萬事皆有盡頭,所以,在最后回顧既有的成就時,應當從中看到一些永恒的意義。 總之,“無論是商業活動,古老的佛教智慧,甚至是人類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富裕自己的生命,達到自我內在與外在的豐盈”。 在本期雜志下廠的前幾天,我看到這樣一本名為《當和尚遇到鉆石》 的書。雖然它看似與本期的年度十大精英男性評選遙不可及,然而,我似乎還是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 顯然,麥克爾的第一原則是讓我最初頗有些驚訝的。佛家講究超脫之態,你很難想象它會有如此強烈的進取之心。但“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宗教或許最終必須與世俗的生活、真實的人生相結合,才能具備更普遍的現實意義。事實上,麥克爾所遵從的這一原則,實際上與“資本主義之父”亞當·斯密的核心理論—商人的天職是賺錢—有著驚人的一致。 而聯想到在2004年“過勞死”的愛立信中國總裁楊邁、麥當勞全球總裁坎塔盧波,以及剛剛英年早逝的均瑤集團的王均瑤,則使人對那第二原則產生頗多的感慨與共鳴。 至于第三條原則,則直奔人生的終極意義這一永恒的主題。在一個人人渴望成功的年代,時代的浮躁卻讓很多人遺忘于、甚至不屑于這一終極命題。然而,事實終將證明,遺忘了這一點,最終將有可能使我們在惘然中迷失根本的方向。 無疑,麥克爾是試圖向世人宣示一點:商道與佛道在本質上應該是共通的。他的傳奇人生經歷,便是他給出的例證。 當然,這是一個孤證。不過我相信,但凡正確的理論,從根本上應該是相通的。但如同本期卷首語中所說,我們不太希望將這個有關商道的故事,被人簡單理解成提供了又一重商業計謀和成功捷徑—從佛學中尋找指導。因為在這本書中,這位佛學博士還非常具體地從 《金剛經》 的經義入手,結合他的實際商戰經歷,來闡述這三條原則是如何深刻地影響著他,并啟發和指引著他的成功道路—我們之所以愿意引用這個故事只是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名佛學博士以其特殊視角所總結出來的這三條看似淺顯的原則,實際上與我們一向倡導的中國當下精英階層的個體選擇與使命有著相當程度的重合。 三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曾經說過,“時間之箭正在指向一個繁榮的、活躍的、充滿奇跡的黃金時代,而在此進程中,令我們久久難忘的,是那些正在涌現的、或者說曾經涌現的精英們的背影。” 我們仍然堅信我們的判斷。回顧去年本刊評選的首屆中國十大精英男性,不少人在逝去的這一年里依然停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有人在為攀上新的高峰積蓄力量,但也有人遭遇了人生罕見的大變故。短短飄忽一年的光陰,世界似乎已經發生了改變。 但或許這就是人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命運才是人生舞臺上永恒的主角。命運的莫測,或許會更進一步地讓我們回首自省:何謂精英,如何成為精英,以及何以是精英階層的使命與個體選擇? 何謂精英,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本刊也曾進行過多次闡釋。不久前,一個朋友在闡釋他心目中的精英概念時說,“但凡在能夠深刻促進時代的領域內的出類拔萃者,即為精英。” 應該說,他確實概括出了精英階層所應具備的首要特質。當下中國正在發生令世界矚目的變化,身為精英,理所當然應是時代的重要影響者與推動者。而能夠進入中國十大精英男性序列的人,更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 《mangazine·名牌》 2004年中國十大精英男性的評選結果,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質。最后當選的十大精英,高度集中于公共管理、商業、學術、文化藝術、體育、娛樂等領域,在這些對時代有著巨大影響的領域,他們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因此,如同“做生意就要成功”一樣, 《mangazine·名牌》 愿意旗幟鮮明地為時代精英們的卓越表現鼓與呼,愿意為嗅覺敏銳地把握時代脈搏和商業機會的人鼓與呼,愿意為每個個體的成功鼓與呼。 但僅有如此,還遠遠不夠。在命運和歷史面前,再強大的人類,仍然渺小如斯。 因此,回到第二條—“成功的過程不應該讓人身心俱疲”。雖然多數時候,惟勤奮者方能成功,但生活絕不應是苦難的修行,且20世紀的歷史早已證明,對于任何試圖泯滅與壓抑個人欲望與世俗幸福的烏托邦嘗試,都應該予以足夠的警惕乃至于拒絕。即便是成功的欲望,也絕不能扭曲個體的心性自由與世俗快樂。所以,我們也愿意以高揚的態度,贊同享受的生活、自由的人生、和諧的社會,以安頓我們日趨勞累的身心。 不過,這也只能使我們獲得自身的逍遙。這時,便需要有第三條—對終極價值的追問。 因為,在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將成功視為惟一的目的與價值,那么,整個社會將徹底變成冰冷的叢林與殘酷的戰場。所以,惟有時不時追索人生的終極意義,精英們才能更加清醒地把握此生的航向。畢竟,“人生百年矣,奄忽若飄塵”,畢竟,人生僅有一世,萬物皆有盡時。 據說,每逢滿月或新月之時,西藏的僧人們都會吟誦一首詩文如下: “學習看清依緣而生之萬物 如同星辰, 如同你眼中之困境, 如同一盞油燈,一個幻象, 如同露珠,或如同泡沫; 如同一場夢境,或如同閃電, 或如同一朵云彩。” 在一個喧囂向前、高歌猛進的年代,或許惟有在片刻停留、靜止中觀照這一些,我們才能更加發自內心地想到溫情、想到回報,想到愛,想到慈善,想到節制,想到和解,想到滿足,想到寬容。 也惟有如此,精英們才能真正地成其為精英。人,也才能真正地成其為人。 而我們,也才能更加從容和坦然地面對這個劇變的時代,并做出自己的選擇。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