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商界精英 > 正文
 

只識3個字的老干媽 辣醬創造10億童話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8日 16:29 和訊

  全國聞名的“老干媽”辣椒醬系列產品出自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家民營企業。這個身家上10億,每年上繳利稅上千萬元的公司靠的是每瓶售價三四塊錢的辣椒醬起家,創始人陶華碧是個曾經只認識3個字的農村婦女——

  “老干媽”童話:

  她是只識3個字的10億大老板

  金黔在線訊 一個沒上過一天學、僅會寫自己名字的農村婦女,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間,創辦出了一家資產達13億元的私營大企業!這,既不是聳人聽聞的假新聞,也不是20世紀前的傳奇故事,而是當今令人難以想象的真實童話!

  創造這個新童話的農村婦女名叫陶華碧,今年已經51歲了。說出她的名字,許多人也許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媽麻辣醬”,卻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陶華碧就是打工者們幾乎天天必吃的“老干媽麻辣醬”的創始人,生產這種食菜的大企業的董事長。

  這個大字不識4個的農村“老干媽”,連文件都看不懂,她到底是如何創辦和管理好擁有1300多名員工的大企業?她有什么“絕招”和“竅門”,能夠被人們借鑒?近日,記者專程采訪了“老干媽”,了解了她奇特的、極富傳奇色彩的成功經歷……

  “絕招”一:因勢利導地抓住機遇就事半功倍

  “老干媽”名叫陶華碧,今年51歲,出生于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她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仍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揀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當時,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醬,作為專門拌涼粉的一種作料,結果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后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她想:反正拌涼粉的作料有好幾種,缺少麻辣醬也不會耽誤生意。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居然都轉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會這樣?難道來我這里的顧客并不是喜歡吃涼粉,而是喜歡吃我做的麻辣醬?!難道我這個小店生意興隆,也是因為有這種麻辣醬的緣故不成?

  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了。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后,又掏出錢來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到了后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可她做的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她心里又納悶了:麻辣醬充其量只是一種食品作料,這些人買這么多回去,吃得完嗎?

  有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后,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心里憋得慌,就關上店門,想出去看看別人的生意怎樣。她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卻發現人家的生意都非常紅火。什么原因?天啦,原來就因為這些人做作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里買來的!頓時,她的肺都要氣炸了。

  我怎么能用自己的東西喂肥了別人,反而坑了自己呢?第二天,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了。結果,那些賣不到麻辣醬的老板紛紛來求她,還半開玩笑地說:“你既然能做出這么好的麻辣醬,還賣什么涼粉?干脆開家麻辣醬工廠算了!這話一下觸動了陶華碧的靈感:是呀,有這么多人愛吃我的麻辣醬,我還賣什么涼粉?趁機開家工廠,我也嘗嘗小老板的味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舍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于1996年7月借南明區云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干媽麻辣醬”。

  這時,她的工廠規模簡直就像一個家庭作坊。麻雀雖小,產供銷等“五臟六腑”卻必須俱全,幾十個工人要管理不說,工商、稅務、城管等很多對外事務都要應酬……大字不識一個的陶華碧覺得真是太難了!她有什么“絕招”管理好工人,經營好工廠呢?最初,她采取的是最“老實”的辦法:自己身體力行,我這個老板怎么做,工人就怎么干!她從不對員工橫加指責,只是對他們說:“我把你們當家里人,你們也把這里當成家。我怎么做,你們跟我怎么做就行了。”

  當時的生產工序幾乎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有一道工序是搗麻椒、切辣椒。這可不是好“玩”的,隨著刀起刀落,濺起的飛沫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淚,工人們誰也不愿去做這道工序。于是,陶華碧就親手操刀,她一手握著一把菜刀,兩臂一用力,兩把菜刀上下翻飛,嘴里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員工聽了,都笑了起來,紛紛拿起了菜刀……那段時間,他們的工作很艱苦,陶華碧身先士卒地干,結果肩膀得了肩周炎,10個手指的指甲因攪拌麻辣醬全部鈣化了。

  最發愁的是,辦廠之初的產量雖然很低,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余下的都要自己出去推銷。于是,陶華碧親自背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位食堂進行試銷。沒想到,這種笨辦法效果還真不錯,不過一周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脫銷了……陶華碧深感意外,卻也因此吃了一顆定心丸。

  1997年6月, “老干媽麻辣醬” 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而且有殺出貴陽的勢頭。精明的陶華碧心想:水深水淺都試出來了,我“老干媽”還怕什么?老話不是說要“趁熱打鐵”嗎?索性,我擴大規模,把工廠辦成公司得了!

  “絕招”二:“感情投資”擁有超強的凝聚力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工人一下子擴大到200多人。此時,對于陶華碧來說,最大的難題并不是生產方面,而是來自管理上的壓力。

  最令她頭痛的是,工廠擴大成公司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規,各種規章制度都要出臺,財務、人事各種報表都要她親自審閱,特別是工、商及政府其他部門經常下達文件要她貫徹執行;作為民營企業,她還要經常參加政府主管部門召開的各種會議,準備講話稿上臺發言……所有這些,對于沒文化的陶華碧來說,簡直就是“趕鴨子上架”啊!

  沒有規矩哪能成方圓?沒有文化怎么上“講臺”?望著越積越多的文件,辦著什么都得試探著去做的公司,陶華碧首先想到的是請能人。她按照自己樸素的感情,制定了惟一的擇人標準:忠厚老實,吃苦耐勞,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可具體該請什么樣的能人呢?她想來想去,把自己的長子當作了比較的標準。

  陶華碧的長子李貴山是個轉業軍人,當時在206地質隊汽車隊工作,雖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當時的陶華碧眼里卻已經是了不起的“秀才”。她想先把李貴山拖到自己這個民營公司來幫忙,卻又不忍砸了他的鐵飯碗。沒想到,李貴山得知母親的想法和顧慮后,卻笑著說:“都什么年代了,那還有鐵飯碗?!”她還是不同意,可李貴山自作主張,辭職來到了她的公司。

  李貴山幫助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文件,整章建制。李貴山讀,陶華碧聽。聽到重要處,她會突然站起來,用手指著文件說:“這條很重要,用筆劃下來,馬上去辦。”幫母親“看”完了文件,李貴山便開始起草規章制度,然后再讀給母親聽。陶華碧聽得極為認真,聽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李貴山修改……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滿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畫個圓圈。李貴山看著這個畫圈,哭笑不得,他在紙上寫下了“陶華碧”三個大字,讓母親沒事時練習。哪知,陶華碧對這三個字看了又看,一邊搖頭,一邊為難地感嘆說:“這三個字,很復雜,很復雜呀!”

  在長子李貴山的幫助下,陶華碧終于制定出了公司最原始的、帶著濃厚鄉土氣息的規章制度,寬嚴并濟,獎懲分明。但是,只有長子幫忙,陶華碧還是深感人才不夠。于是時隔不久,她又招聘了一個具有本科學歷的青年。怎么培養這個人才,又怎么留住這個人才?沒有文化的陶華碧卻有她自己既樸素又獨特的“絕招”。本來,她招聘這個本科生的目的,是想讓他當辦公室主任,但她卻沒有馬上任命,而是先讓他在公司里做雜活,用她的話說:“這是淬火!”然后,她又派他到全國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場,這一招用她的話說:“這是磨磨!”半年后,她才任命他作辦公室主任……這個人,就是如今“老干媽”公司里的第三號人物王海峰。如何管理好公司越來越多的員工呢?陶華碧又有她另外的同樣既樸素又管用的“絕招”:實行管理親情化,自始至終對員工進行“感情投資”。

  最初讓長子制定規章制度時,她就把這一招視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員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華碧考慮到公司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員工吃飯難,她決定所有員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當“老干媽”公司現今已發展到1300人,這個規矩仍然沒有廢止。這么龐大的企業,一直這樣實行全員包吃包住,誰敢想,誰又敢做?然而,陶華碧不管花多大的“血本”,卻始終堅持了下來。

  制度雖然這樣制定了,但她還親歷親為,總是在人們想不到的地方關心人,體諒人。公司里有一個廚師來自農村,父母早喪,家里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可他愛喝酒抽煙,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幾乎都被他花掉了。陶華碧得知這一情況后,很是擔心。有一天下班后,她專門請這個廚師到酒店喝酒。酒桌上,她對他說:“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從明天開始,你要戒酒戒煙。因為,你要讓兩個弟弟去讀書,千萬別像我一樣一個大字不識。”這番語重心長的話,使這個廚師深受感動,當即表示戒酒戒煙。但陶華碧還是不放心,她只讓他每月留200元錢零花,其余的錢則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時候他弟弟上學要用錢時,再從她那里支取……

  只是關心個別員工,陶華碧覺得還不夠。每當有員工出差,她還總是像老媽媽送兒女遠行一樣,親手為他們煮上幾個雞蛋,一直把他們送到廠門口,直到看到他們坐上了工交車后,她這才回去……

  一個大企業的董事長,誰能像她這樣為一個普通打工仔理財?誰能這樣從細微處關心每個員工?不說是絕無僅有,也難找到第三個啊!雖然沒有文化,但陶華碧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一個人,感動一群人;關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動整個集體。果然,這種親情化的“感情投資”,使陶華碧和“老干媽”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減。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可敬;在公司里,沒有人叫她董事長,全都叫她“老干媽”。公司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各異,他們每天吃、住、工作、生活在公司,時間久了,互相間難免發生摩擦,但只要陶華碧一出面,問題就迎刃而解。就這樣,公司全體員工在她“親媽媽”一樣的呵護下,團結一心地為“老干媽麻辣醬”的迅速發展拼搏起來……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時間,“老干媽”公司就迅速壯大,發展到1200人,產值近3億元,上繳國家稅收4315萬元。

  “絕招”三:“誠信”經營是發展的“硬道理”

  公司發展到這個程度后,已經見過了世面的陶華碧,漸漸感覺到自己的“土辦法”再也跟上激烈的競爭形勢了,必須與時俱進。怎么個“俱進”法呢?她想:自己雖然沒多少知識,可天下有知識的人多呀!毛主席不是說過嗎?“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我就來個“他為我用”,“借智借腦”,把別人的現代化管理引進來!

  打定了主意,陶華碧就把公司的管理人員輪流派往廣州、深圳和上海等開放城市,讓他們去考察市場,到一些知名企業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她直率地對他們說:“我承認自己‘老土’,但你們別土,企業別土!你們每個人出去后,都幫我拿回一點新東西來!”這一招還真管用,派出去的管理人員陸續回來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學化管理的道路。

  當公司走上正規化后,長期嘔心瀝血的陶華碧終于感到心真的有些累了。每當看到同齡的老太太們坐在樹蔭下,抱著孫子相互拉著家常,她就羨慕得不得了,恨不得馬上加入她們的行列。有一天晚上,她情不自禁地拿著一個小凳子,走到了老太太們中間。她們看見她來了,頓時就把話題轉到了她身上,問她:“你賺了那么多錢,幾輩子都花不完,還這樣拼命干什么?”陶華碧一聽,頓時愣了,真的不知該如何回答。那天回家后,她躺在床上仍在思考這一問題,幾乎徹夜未眠。第二天,正趕上公司召開全體員工大會,按著會前的安排,作為董事長的她要給員工們講一講當前的經濟形式,如何應對“入世”后的挑戰,然后具體工作指標由副總經理下達。會前,長子李貴山就為她擬了一份講話稿,一遍遍地讀給她聽。她的記憶力非常好,聽了幾遍后就能幾乎一字不拉地背下來。但在會上講話時,她突然想起昨夜那些老太太向她提出的問題。她心里忍不住一陣感慨,馬上轉換話題說:“昨晚,幾個老太太問我:‘你有那么多錢,還拼命干什么?’我想了一宿,也沒有想出個結果來。看到你們,我現在有了答案:企業我帶不走,品牌我也帶不走。毛主席說過,未來是你們的。我一想呀,我這么拼命,原來是在給你們打工哩!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為了你們自己,你們更要好好干呀!”聽到這,所有人都一愣,掌聲隨即響徹起來……

  感情,感情就是凝聚力,感情有時甚至就是生產力!憑著最樸素的感情,憑著企業家最精明的直覺,陶華碧悟出了這種道理。她樂了,也開心地笑了:原來,“老干媽”之所以能夠這么快地做好做大,就是全憑著感情的凝聚力;原來,最初的那套土得掉渣的關心每個員工的原始的規章制度,哪怕企業如今現代化了,依然是“安身立命”之本啊!

  2001年初,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陶華碧準備再建一處廠房。當時,公司大部分資金都壓在原材料上,她便準備向政府貸一部分款。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委很重視,立即協調建行給她貸款;協調好了后,區委辦給她打來電話,讓她到區委洽談此事。她很高興地帶上王海峰和會計來到區委,乘電梯上到區長辦公室所在的3樓。因為電梯很舊,門已經壞了,陶華碧走出電梯時,一不小心被電梯門掛住了衣服,她一下子跌倒在地。陶華碧爬起來后,兩個隨行人員以為她要發惱,誰知她卻說:“你們看,政府也很困難,電梯都這么爛,我們不貸了。”隨行人員對她在這一瞬間就做出的這個重大的決定感到十分驚訝,還以為她是在開玩笑。她不禁嘆了一口氣,說:“貸款,就是向政府借錢,給國家添麻煩。真不貸了,我們回去。”這件事,很快就被看到、聽到的人“泄露”,傳播開了。傳來傳去,政府官員和許多企業家卻并不把這看作笑話,反而說:“‘老干媽’真是通情達理,跟這樣最講感情的人打交道,才放心!”從此,陶華碧和她的公司辦起事來,更是通達。因為,“最講感情”的她又擁有了“誠信”這塊金字招牌。

  有了這樣好的信譽,陶華碧好不愜意。辦起事來從來風風火火的她,更是自信,特立獨行。有一次,一位香港客商來“老干媽”公司考察,他對陶華碧十分敬佩,拿出自己的名片想和她交換。沒想到,陶華碧微微一笑,說:“對不起,我不用名片。”那位客商很是吃驚,接著感嘆起來:“您是我見過的惟一沒有名片的董事長。”陶華碧一笑作答,她自信地想:全國各地,能吃辣椒的人有幾個沒吃過“老干媽麻辣醬”呢?“老干媽”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嗎?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老干媽”的品牌廣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商品好了,假冒的就出來了。一時間,全國各地的市場上,竟然每年都有50多種假冒的“老干媽”!這是陶華碧最為頭痛的事,她終于對這事不再“講感情”了,開始花大力氣打假。她派人四處臥底調查,但假冒的“老干媽”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她大聲疾呼:“我才是真正的‘老干媽’!”但湖南的一家“老干媽”卻繼續我行我素。陶華碧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饒地與湖南這家“老干媽”打起了官司,一打就是3年!最終,陶華碧的“老干媽”終于打敗了湖南的“老干媽”。這一回,陶華碧吃一塹長了一智;2003年5月,她的“老干媽”獲得了國家商標局的注冊證書。

  如今,“老干媽”公司累計產值已達13億,每年納稅1.8億,名列中國私營企業50強排行榜的第5名。陶華碧這個沒上過一天學的農村“老太太”,把一個民營公司辦到這種程度,創造了新時代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童話。她的成功,令人嘆為觀止;而她的成功之道,更值得當今無論學歷多么高的人們反思和借鑒!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致富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阿拉法特病重
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2004珠海國際航空展
第六屆孫子兵法研討會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2004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高峰親子鑒定風波
加息后如何買房還貸
樓蟲幫您買樓支招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