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理財產品歲末突顯轉機 2006年再戰江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5日 17:57 經濟視點報 | |||||||||
□經濟視點報記者 王若谷 臨近歲末,年終獎金、紅包和到期的存款又吊起了人們的胃口。資金如何增值?這是一個問題。放眼理財市場,股市持續低迷、儲蓄失之呆板,只有人民幣理財產品,卻似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各家銀行紛紛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中信銀行的“理財寶”人民幣理財、中國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A+計劃”和“B計劃”、廣東發展銀行的“銀信寶”人民幣理財、中國銀行的中國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等一系列產品“忽入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上半年,由于央行儲備金利率下調、貨幣市場基金等收益下降等原因,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一路走低。因此,各銀行在下半年新推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很少,基本上是銷售舊產品的后續產品。下半年,監管機構提高理財“門檻”,人民幣理財產品更是遭遇“寒流”。然而,為何臨近歲末,人民幣理財產品卻呈卷土重來之勢? 結構型產品大行其道 事實上,仔細觀察市場上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不難發現,自10月以來,理財產品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特點:原本各不相干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匯理財產品競相聯姻,各行接連推出多種“結構”型理財產品。 所謂“結構”型理財產品,即用人民幣加美元組合投資或投資人民幣賺取美元收益。它的根本特點是,“掛鉤貨幣”,投資外匯市場以獲取收益。因此,嚴格來說,這是一種匯市衍生產品。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鄭州分行金融理財師閆勇表示,對于老百姓而言,投資這種理財產品的本金風險不大,但收益風險很大。記者查詢省會幾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0.7%~3.6%,確實蘊藏著不小的風險。 這種理財產品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一位資深金融業人士表示,目前,銀行的存款十分充足,但各類貸款總額相對不足,直接導致銀行喪失相當一部分利差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銀行要加大貸款力度,另一方面,銀行也需要為巨額資金尋找新的投資渠道。 自今年3月,央行的三道令正式推行、儲備金利率下調以來,國內商業銀行投資央行票據已是吃力不討好。在國內投資渠道日趨狹窄的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都開始對國際金融衍生產品虎視眈眈。 相對于國內銀行間票據和基金市場,國際外匯市場存在更多的機會。因此,各大銀行才紛紛開發出與外匯市場掛鉤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為人民幣理財產品找到新的出路。 “結構”型理財產品一般可分為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如某銀行的1年期固定收益產品為人民幣本金、美元固定收益產品,預期年收益率可達2.30%;浮動收益產品則為半年期人民幣本金、人民幣或美元不固定收益產品,預期收益與歐元兌美元匯率變動掛鉤,預期年收益率為0.75%~3.50%。 這類理財產品的另一個特點是,由于直接投資國際外匯市場,因此相當一部分理財產品承諾以美元支付收益。對于天上掉下來的“美元”,部分投資者可能興高采烈。但事實上,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一直在走低,人民幣升值潛力被許多機構看好。銀行承諾以美元支付收益,只是為了減少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損失而已。 投資之道以何為先 “其實,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不管是人民幣理財產品還是外幣理財產品,其名稱應統一為‘人民幣理財計劃’。”閆勇說,“長久以來,人們都有這么一個誤區:把外幣理財產品和人民幣理財產品嚴格區分開來。而事實上,只要是用人民幣購買的,都是人民幣理財產品。” 認識上的差距,導致了人們觀念的陳舊和錯誤。閆勇表示,實際上,日常的理財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銀行并不能幫助老百姓快速“生錢”,就算能實現短期內的增值,也是承擔了相應的風險的。 對于人們日常的投資,閆勇建議,一定要先看風險,再看收益。他指出,許多人購買理財產品時,只注意收益,不注重風險,這是相當危險的。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換句話說,就是收益越高,賠錢的可能越大。 “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比選擇收益更重要。”這句話道出了投資的第一要義:風險承受的心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金融理財師曾維峰說,投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普通老百姓的投資,最好借助銀行和專業機構的力量,以避免風險。當然,個人觀念的提升,是進行投資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因素。 閆勇說,參加銀行理財就像參加旅行社的組團旅游,坐車、買票、爬山,都有專人幫你打理好。但是也必須到人家指定的飯店食宿。就像理財師幫助人們理財一樣,不需自己費心,但收益不會太高。 而參加自助游的話,就能夠順自己的心意。但買票得排隊,也沒有團購的優惠,自己吃飯也可能被宰。自己進行投資,其道理是一樣的。 銀行理財產品的不斷創新,使理財業務走出了低水平價格競爭的陷阱,也為廣大投資者帶來了高附加值、高含金量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同時,銀行自身也在市場環境中進一步學會了贏得機會、創造價值。 但金融從來就是有風險的。閆勇建言,銀行不是萬能的,客戶不要對銀行期望過高。應該以一種成熟而理智的心態,面對投資。 靜觀其變不失為上策 隨著今年11月份《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正式實施,高息攬儲的違規操作正在減少,各家銀行更加注重產品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對于老百姓而言,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中國光大銀行鄭州分行私人業務部經理方萍認為,目前,結構型產品是個發展趨勢。如何在這個發展趨勢中獲得收益,將是各家銀行今后的重點工作之一。 閆勇認為,明年,人民幣市場將全面向外資開放,屆時,掛鉤貨幣將會更多。銀行理財計劃也將呈現出更加分明的層次和更加豐富的品種。隨著外資銀行的介入,雖不可能對人民幣理財市場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但必然會使國資銀行受到激勵。 也就是說,目前,人民幣理財市場正處在一個易變的階段。明年,其發展趨勢才會逐漸明朗和確定。因此,他建議廣大投資者,最好還是持幣觀望。機會,應該在明年出現。 對于資金較充裕、投資欲望較強的投資者,閆勇建議,歲末投資方向應以貨幣市場基金為主。貨幣市場基金穩定的收益和較強的流動性,對廣大投資者而言,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方向。同時,最好不要選購固定期限基金,以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