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信托業之一:中國信托業出路何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5日 09:03 中國經濟時報 | |||||||||
聚集信托業(一)-蘇培科 近期,一貫低調行事的中國信托業協會在北京高調舉行中國信托行業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并針對近期信托行業一些焦點話題進行了新聞發布會和討論會,參會人員普遍認為外界和管理層對信托行業的理解和關注程度不夠,而且長期以“壞孩子”的印象來看待信托業,這將不利于信托業的長遠發展。
在此次會議上,信托界的頭頭腦腦們還普遍反映目前監管思路嚴重滯后,而且監管政策始終是以“穩定、不出事”為監管目標。同時,“一法兩規”太粗、業務規則不明確,通常是以“一人感冒,全行業吃藥”、“一刀切”等措施來解決信托行業的諸多問題,這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嚴重制約著中國信托業發展壯大。參會的信托業人士除了抱怨之外,還請求管理部門對信托行業進行政策解凍、法規完善、監管到位、改分業監管為功能監管、公募為主私募為輔…… 對于這一系列訴求和信托行業發展緩慢的現狀,筆者認為管理部門有必要和有責任進行認真地反思,看究竟采取何種方式監管、以何種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各大信托公司也應該從自身多找原因、反求諸己,對行業和自身發展的不和諧因素進行深刻反省,而不能將一切責任歸咎于監管滯后。如果監管過于超前、干涉過多,反而不利于行業的發展,中國股市“政策市”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政策在市場中不當干預,導致股市經常迷失方向。在最近幾年的股市體制改革中,就一直在不斷地強調市場原則,讓深陷困境的中國股市漸漸恢復本色。中國信托業的改革和監管應該避免再走證券市場的老路,須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和諧地發展中國信托業。 自1979年成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恢復開辦信托業務算起,至今幾十個年頭里,我國信托業長期以來存在定位不清、功能不明、發展方向模糊、制度設計不合理、管理混亂等等問題。對此,有人分析認為這與監管不到位有著重大關系。原因是對信托業的監管主要集中在淺層次審批和問題應急處理等管理性功能上,在監管觀念、內容、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忽略了在行業規劃、制度建設、配套政策、風險管理、市場協調等方面的服務性功能,而這些恰恰是對信托業規范發展真正具有決定性價值的東西。另外一個主要因素是,中國信托業缺乏權威、行之有效的監管架構。無論是人民銀行時期還是現在的銀監會,具體管理信托公司的職能部門僅僅是銀監會非銀司下設的信托處。這種機構設置不能適應新時期信托業發展和監管的客觀需要,也與信托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稱。目前,信托法規建設滯后、信托監督管理機構在級別和人員配備上嚴重不足等都是中國信托業發展中不和諧因素。 根據此次信托行業會議上反映的問題和要求,與2005年“中華信托萬里行”活動的調研結果對比差別不大,可以將信托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建議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一、信托業的行業自律應加強對信托公司和信托經理人的誠信管理,加強職業道德風險的管理,樹立行業的整體意識,維護社會公眾對信托業的信心;二、建立統一的信托市場監管體系,實現公平競爭原則;三、200份限制與私募發行信托產品限制了信托業務發展的空間;四、建議監管部門改變以監管銀行的辦法監管信托投資公司,銀行與信托的業務性質不同,屬于不同范疇的監管對象,要求監管的內容、方式以及手段自然應該不同;五、建議降低對信托投資公司的監管費收取標準;六、建立信托財產登記制度;七、建議對信托產品的流動性作出制度安排;八、完善信托稅收方面制度;九、信托公司營銷渠道嚴重受阻,信托公司無法走出去和樹立好的品牌;十、信托公司不能負債經營客觀上限制了信托投資公司作為金融媒介的作用,經營杠桿無法發揮作用,影響了資本收益率;十一、外匯信托業務管理規定不明確,使得外匯信托業務在委托人的范圍、開戶、結算、資金運用等方面必須有相應的外匯管理規定才得以實際運作,因此建立外匯信托業務管理規定十分必要。 對于這些問題和建議,中國信托業協會希望將其充分曝光,通過不同的觀點和視角進行學術爭鳴,以引起相關管理部門的關注,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化解信托業發展過程中的客觀矛盾。這些呼吁都非常有必要,但是如果行業政策真正放開,允許創新試點,又有幾家公司能夠脫穎而出?信托公司自身能否適應市場化的生存環境? 內蒙古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信托業務總部的范永勝總經理在討論時就提出異議,管理層對信托行業所有的要求和訴求都給予放開,每家公司未必都能夠適應。由于信托進入股市比不過基金,進入貸款又比不過銀行,再加上管理人員的參差不齊,結果將“代人理財”變成了“代人斂財”。 因此,在要求制度和法制環境完善的同時,信托公司也應該不斷反思、固本強基。筆者曾在《信托業除了嚴格自查還須清理整頓》一文中分析,目前我國信托業法制環境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導致市場誠信時常缺失,金融問題此起彼伏。在這種情況下,完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公開報表、加強公司治理、出臺相應法規、引入第三方監管、建立防火墻有助于改變信托公司“壞孩子”形象,也可以真正保護委托人的利益,可以防止違規運作和揭開“私募”幌子下的遮羞布,建立行業“黑名單”。只有將信托公司的報表公開、透明地公布,才能讓委托人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財產流向和操作流程,防止不透明的洗錢、利益輸送和暗箱操作,也可以明確鑒別信托公司的水平,把資金委托給誠信的公司。而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下,按照信托責任來賺取陽光利潤。 對于信托行業的透明運作,中國信托業協會會長、中誠信托董事長王忠民認為,信托業透明操作當然是好事,但前提是要“以公募為主,以規范的私募為輔”,突破信托公司私募的限制,使信托產品標準化。目前信托業不能完全做到透明的原因和“私募”有關,產品單一定位私募存在眾多缺陷,最主要的表現是流動性不好安排,在目前環境下又容易把風險傳遞到社會和政府,同時由于私募的性質也限制了來自社會的監管壓力,在信息披露、引入外部審計等方面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減小了風險,而是增加了風險,實際上信托是接近“零風險”,對信托業取消一些限制、走向公募,有助于信托行業的長遠發展。 在規范、合理的基礎上,逐步放開,走向公募、透明是大勢所趨。但是如果監管缺位、治理混亂、誠信制度不完善,長期“代人斂財”,私自改變委托人意愿,其“零風險”業務將變成高風險業務。這和券商一樣,券商的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也是接近“零風險”,如果不隨便挪用客戶的保證金,無論多么委靡的行情也不能傷及旱澇保收的業務局面,也就不會出現今天這樣窘迫地生存局面。 對此,筆者曾以開賭場和賭博為例比喻過券商,賭博者之間的輸贏跟賭場旱澇保收的抽成并無直接關聯。無非是參與賭博的人少了,場子的生意就會不景氣。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收縮戰線。如果這樣量力而行、不參與其他與該業務無關的事情,尚不至于賠錢,無非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券商如此,信托也是如此。 所以,信托業內除了怨天尤人、抱怨、爭取合理的政策和利益之外,還須做好分內之事,規范自身,再量力拓展新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