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這座城市主要傳統與活力的低收入群體漸次遷移,富人正越來越多地占領這個城市的空間,兩者失衡的同時,這座城市的面貌也變得越來越平庸,越來越失去個性
□ 本報記者 劉峰 孫菁
有北京就有夢想。
資本的力量正試圖將這種夢想變為自己的特權。
那些承載了這座城市主要傳統與活力的低收入群體,則正面臨失去這種夢想的可能。
北京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近期就北京舊城改造提出的“富人居住權”論,一時間引起廣泛爭議和關注。
普通平民究竟是去是留,陡然間成為北京城市定位的一大迷局。不論未來如何變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富人正越來越多地占領這個城市的空間。就在城市定位搖擺于貧富之間的同時,這座城市的面貌也變得越來越平庸,越來越失去個性。
“實際情形確乎就是如此。”面對《財經時報》的采訪,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顯得異常激動,“但這是一個可笑的邏輯,在中國出現這樣的城市規劃是一種正常的不正常行為。”
金融街:一個富人造市的個案
“居住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人們有理由選擇自己的居所。任何人類居住的地方,如果它的生態是因貧富而定那一定是一種悲哀,如果還要大力彰顯,那就更是一種悲哀了。”曾參與過威尼斯雙年展、巴西圣保羅雙年展的國內著名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范迪安對《財經時報》說。
然而對于北京大多數普通居民來說,真正的悲哀在于不是不想選擇,而是不能選擇。住在地價高昂的二環城內,已成為越來越奢侈的行為,遷出成為必然的抉擇。
這方面,于近年崛起的金融街可以說是一個經典的城市拆遷改造案例。
位于復興門的金融街原是四合院和舊式樓房的聚集地。如今除了零落的散戶,已經基本看不到老城區影子。記者走訪了解到,2004年金融街共拆遷400多戶,到2005年5月還剩未拆遷戶數為100戶,金融街的開發建設量已經完成了80%左右。
沒有人不會認同金融街的國家級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很多電信行業和大型公司都選此地作為總部。圍繞這三個主體的相關中介服務公司也在金融街應運而生,使此地的經濟發展更為活躍。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專門請了著名的咨詢公司一家家精算,2003年一年金融街13公頃區域內就實現各項稅收83.6億元,占北京總稅收的5%,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金融街的改造成功,使那些在金融街上班的城市白領可以從容享受他們美好的上班生活,而被迫遷出的原住居民則只能感嘆房價的高昂。
對此,任志強的觀點是,富人階層落戶市中心能為城市創造更大的價值。“在國外正在形成一種面包圈的城市格局,窮人居住在面包圈上,面包圈里的核心區土地價值最高,它應該為城市提供最高的稅收、最高的產值和最富裕的居住條件,應該讓富人居住。”
工薪階層:城市的棄兒?
蔡女士原住在位于金融街的四合院,舊城拆遷后就搬遷至位于南三環邊上的角門南站,她說目前住在這一地區的人基本上都是從市中心、二環內搬遷至此。她的鄰居就有分別從琉璃場、南池子、天橋、宣武門那邊拆遷過來,而且現在不斷有原住在市中心的大批低收入人群遷到此處。這里只有14路一條公交線路可以到達市內,公交車的數量不夠需求,再加上堵車,上班遲到是家常便飯。附近的配套設施也跟不上,沒有郵局、銀行和教學質量較好的學校。女兒只有每天早上乘14路車到終點站,再步行20多分鐘到位于二環白塔寺的學校。
來這一帶看房的馬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從市中心搬離得到的拆遷補償費使他們只能把自己的二次住宅地選在四環甚至郊區,并且著重看簡易樓房。“設施比較好的樓盤我們都不敢想!”她說。
“發達國家的城市規劃,好像一般都是富裕階層住郊區,平民可能更多的住市內。”馬女士這樣表達了她的困惑。“成熟的國家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他們的中心地區地價一般也比較貴。但市中心一般不會建大戶型的住宅。政府采取了一些調控手段。市內多是小戶型住宅,供給低收入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迎昌說。
蔡女士感到極不適應的是,原本溫馨的四合院生活,如今變成了冷漠的鋼筋水泥為伴,多年和諧的鄰里關系被打破。蔡女士感嘆說“感覺自己一下子被這個城市拋棄了!”
“現代化是很容易實現的,讓低矮的房屋、老舊的遺址原地倒下,讓摩天大樓瘋長”,專業人士這樣說。“那這些倒下的房屋里面的居民是不是在摩天大樓到來之前都難逃離消失的命運呢?他們不應該被遺棄!”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說。
誰的北京?
我們的城市整容,雖然充滿了雄才大略,但是更充滿了傲慢與偏見。二環內的胡同和雜居之處都被人稱為“城中村”。如果說城中村是城市的補丁,顯得寒酸和落伍,那么建造摩天大樓,無非是將這些補丁給鑲了個邊,但這個補丁更明顯了,更不協調了。
“這是我的北京,這是我最后的北京!”37年前詩人食指這樣寫道。從城中村遷出的人是否有這種想法記者不得而知。但是蔡女士說“這已經不是我的北京了!”住所是“家”的物化,人一生的精神家園的建設與住所的關系息息相關,住所的變遷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武漢大學彭富春教授這樣闡釋家與家園的關系。
“北京的民居是所有北京人和外地人、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希望看到它的存在。一個城市的景觀應該不僅僅是面貌上的,也就是形似,更多的應該是神似,應該有文化和歷史意義上的傳承。”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范迪安說。維系一個城市歷史的不僅僅有物,更重要的還要有人。
有專家分析,經過舊城改造和城市再開發,根據不同經濟實力,居民在北京的住所將會越來越分散。以天安門為中心,北京城被二環、三環、四環和五環等主干道路所環繞。隨著經濟適用房在四環外大量建設完工,工薪階層大量遷出市中心。與此同時貧富差距正在迅速擴大。針對低收入人群,市政府正在修建“經濟適用住宅”,以低廉的價格出售,同時還在建造廉租房。富裕階層可以住在二環、三環以內,平民也許只能住到5環附近。“在北京,居住的位置將標志著你的經濟狀況。”該專家說。
“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的宋迎昌說。對拆遷率、回遷率等進行一定的調節和控制。
精英立場
核心區應該住最富的人任志強 北京華遠集團總裁
現在老城區里大部分是劃拔的土地。從住在里面的居民身上,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政府是拿不到土地租金的,而他們占用的是城市最黃金的土地,在國外可能形成的是面包圈的居住方式,窮人居住在面包圈上,面包圈的核心區里頭是土地最具有價值的地方,它應該為城市提供最高的稅收、最高的產值和最富裕的居住條件,應該是最富的人住,所以低收入者從城市中心遷出去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這對整個城市中心的復興來說很重要。
建筑是要解決城市的風貌馮侖 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如果我們蓋一棟房子仍然是一群民工在這兒住著,那么這個城市復興只會引起更大的混亂,所以城市復興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就業結構、就業人群的一個改變,而不完全是一個房子的改變。那么這是一個基本的城市發展的脈絡,我們要承擔改變它的就業結構、居住形態、文化形態以及周邊的生態環境,還有更多的社會責任。
建筑既要解決一個新的城市風貌,又要保留文化傳統。這樣才能保證它的活力。
富人有車住市區的可笑邏輯周孝正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社會學家
富人有房有車住市內,窮人什么都沒有住郊區,這個邏輯本身就很可笑,但這就是中國目前的現實。地產商也希望看見這樣的場景,所以出現這種反其道而行事的城市規劃,這是一種不正常行為。如果這種局面一旦形成,肯定會出現交通狀況更加惡化,城市配套設施將更不完善,影響整個城市的均衡協調發展。這些房地產商口口聲聲三個代表,其實他們只能代表他們賺錢的欲望。就拿農民來說,一畝地地價是2.5-5萬,地產商拿過來之后就變成50萬。
人們有理由選擇自己的居所范迪安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北京的民居是所有北京人和外地人、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希望看到的它的存在。一個城市的景觀應該不僅僅是面貌上的,也就是形似,更多的應該是神似,應該有文化和歷史意義上的傳承。北京不會變成“二手香港”,北京和香港也沒有任何可比性。現在政府、民間,專家學者和媒體都很關注北京的規劃,北京現在也在大力倡導城市拆遷或者改造中的人文歷史等因素,只是稍微有些晚了。地產商的這些言論是“非民主的生活觀”,人們有理由選擇自己的居所。
北京胡同數字演變
1949年,建國初約有胡同7000條。在胡同兩側,散布著許多被稱為“四合院”(中間庭院,四周房屋圍繞)的傳統住宅。
80年代初期統計的數字,北京胡同剩3670條。
自2000 年以來,北京市政府加快了危房老房的拆遷工作。至2003年,總計409萬平方米的老房屋被拆除,相當于2000年以前10年的總數。胡同尚存2000多條。
2001年7月,申奧成功,引發了北京市內房地產投資熱潮。
當年市國土資源局下文指出內環土地基準價5300元至6000元,二環以內土地基準價為4400元至5400元。
2004年10月,北京市危舊房改造,拆除危房面積25.49萬平方米,超額完成25萬平方米的年度計劃。動遷危房居民2.23萬戶,超額完成2萬戶的年度計劃。
今后3年里,舊城每年仍將拆遷5萬戶,拆除65萬平方米的老房。
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北京胡同已不足2000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