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抽取地下水到引黃河水,再到抽取地下水,20多年來,濟南市保泉的巨額投資在一個理論的爭議中搖擺不停
本報記者 李攻 發自濟南
為了讓濟南的泉群不成為“死泉”,保住“泉城”的美稱,在過去20年中,濟南花
費了相當大的代價來保泉。但是,由于保泉戰略一直在抽取地下水,引用黃河水,再抽取地下水之間搖擺不定,花費了22億元之后,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在深冬的薄霧中遠遠望去,玉清湖水庫就像一座古代的城池。
這座“站”在平地上的水庫,堤壩有12米高、占地9600畝。
1月20日,是“四九”的第四天,幾條小船冰封在湖邊;一群叫不出名的鳥在岸邊追逐覓食,一切都顯得那么安靜。
這種安靜,在玉清湖水庫已經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
自從濟南西部地下抽水試驗開始之后,玉清湖水庫——這座引黃供水項目就陷入了停頓。
玉清湖水庫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濟南西部地下抽水試驗開始于2004年7月。抽出的地下水通過玉清湖原來的輸水管道向濟南市區供水。
從那時起,玉清湖水庫就“停產待命”了。玉清湖水庫的由來
玉清湖水庫竣工于2001年7月。
其時,正是濟南的供水最為緊張的時候。在2000年,濟南這座以泉水聞名的城市陷入了空前的水荒。地下水位降至創紀錄的21.3米,而趵突泉需要地下水位達到27米才能噴涌。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泉水早就停噴,就是市民的飲水也成了問題。
用水最為緊張的時候,甚至出現了被迫用消防車為市民供應生活用水的情況。消防車前提著大桶小桶接水的長隊,成為濟南市缺水期最常見的景象。
而玉清湖水庫,再加上2000年4月建成的鵲山水庫,大大緩解了濟南市的供水緊張狀況,也為以后泉水噴涌創造了條件。玉清湖水庫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按照當時政府部門的說法,兩座水庫的建成,使濟南市地表水供應能力達到每天80萬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比例由原來的7∶3變成4∶6。這將使濟南泉水復涌,甚至在正常降水狀態下保持常年噴涌成為可能。
2002年仍然是濟南的枯水年。雖有上述兩座水庫建成,但泉水到了噴涌的邊緣又縮了回去。
2003年濟南雨水大增。在炎熱的夏季里,平均每周兩次的降雨令濟南這座北方火爐感受到了涼爽。
天遂人愿,2003年9月7日,以趵突泉為代表的濟南泉群在停噴548天之后恢復噴涌。這一年中秋節晚上,山東省和濟南市的黨政領導齊聚在趵突泉邊。
2004年又是一個豐水年。豐沛的降水使得濟南的泉群到今天還在噴涌。
但濟南泉群的“水荒”并沒有結束。2005年1月23日,濟南地下水位已經降至27.85米,人們開始議論泉水還能否堅持到春節。
就在這個時候,關于保泉策略的爭論又浮出水面。而這場爭論的結果,不但關系到濟南人能否喝到甘甜的地下水,而且關系到投資20多億元建設引黃工程的科學性。“一碗水”和“兩碗水”之爭
濟南地下是“一碗水”還是“兩碗水”?理論上的熱烈爭論與玉清湖水庫的安靜形成鮮明對比。
簡單地說,“一碗水”理論認為濟南的地下水是一個整體,無論在哪里抽取地下水,都將對泉水產生影響。這一理論支持濟南引黃河水戰略。
持“一碗水”理論的專家主要來自原山東省801水文地質隊,山東師范大學地理系黃春海教授是這個觀點的有力支持者和倡導者。
“兩碗水”理論認為,濟南市區(也是泉水聚集區)的地下水和濟南西部(下稱“濟西”)地下水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系統。在濟西抽取地下水并不會影響泉水。而濟西蘊藏有極為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完全能夠滿足濟南供水需求。
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局高級工程師商廣宇支持這一理論,他也是現在濟西抽水試驗的極力推動者。
商廣宇說,濟西地下水儲量在100億立方米以上,每天可供開采的數量在110萬立方米。
“這場爭論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濟南市名泉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李世欣告訴記者。就在2004年12月底,濟南市名泉保護管理辦公室在經過5年的課題研究之后,形成了題為《濟南市名泉保護戰略對策及措施》的報告。但這份報告仍然沒有對濟南地下是“一碗水”還是“兩碗水”作出結論。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莫衷一是。所以還要爭論下去。”李世欣說。
“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其實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困難。”商廣宇說,“但是有的時候,對有些人來說,模糊要比清楚更好。”
“如果真的搞清楚了,可能會帶來‘政治風險’。”商廣宇說,“那么大的投資,如果被證明決策不科學的話,將會有怎樣的影響?”20年保泉與近30億元投資
就是這一理論上的爭論,使得濟南的供水保泉戰略在抽取地下水、引用黃河水、再抽取地下水三者之間飄忽游移。
濟南的保泉戰略開始于1981年。當時有一位中央領導來濟南。濟南當地領導建議去趵突泉看看。這位領導說,有什么好看的,不噴涌的趵突泉就是一池死水。
這位領導當場提出,要濟南在一年內恢復泉水噴涌。
一年就恢復噴涌壓力太大,最后濟南當地領導表態,三年恢復噴涌。
隨后,根據黃春海“采外補內”的策略,決定停采城區內的水,在東郊和西郊地區新建水源地。
此舉沒有見到成效。1982年,濟南泉水開始了長達220天的持續停噴。三年保泉戰略歸于失敗。
從1986年,水源轉向引黃河水。1988年,投資2億元的引黃一期工程竣工。但這座設計能力為日供水20萬立方米的工程最多的時候只達到了每天5萬立方米的產量。并且在運行五年之后,1993年工程大部分廢棄。
“1988年的2億元已經不是一個小數字。恐怕能頂現在的10億元。”商廣宇很是惋惜。
1989年,濟南市再次召集各路專家商討濟南的供水戰略。商廣宇回憶說,去了五六十個人,而“兩碗水派”只有幾個人,顯然“抵擋不住”。會議決定,推遲開發濟西地下水源,繼續上馬引黃二期工程。于是就有了后來的鵲山水庫和玉清湖水庫。而這兩座水庫的投資達到了22億元。抽水試驗:保泉歷史的輪回?
現在,從濟南西部進行地下水抽水試驗本身來看,似乎是“兩碗水”理論又占了上風。
濟西抽水試驗能夠上馬,商廣宇將原因歸之于領導思維方式的改變,沒有了過去舊框框的束縛。
商廣宇說,濟西抽水試驗一期工程的投資只有3000萬元,再加上二期投資也不到7000萬元。如此之少的投資就可以保證濟南人的生活用水。
作為抽水試驗的一期工程,現在的日抽水量在18萬~21萬立方米。如果試驗成功,還將上二期工程,濟西地下水每天供應市區將達到40萬立方米以上。
一位擔任過山東省政協高層領導的水利專家曾表示,如果濟西抽水最終能夠完成濟南保泉供水的目標,那么,濟南此前耗費巨資所興建的系列供水工程,將被證明是走了彎路。
其實,濟西抽水試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減少供水成本。引黃工程的巨大負擔已經使供水部門難負其重。
李世欣告訴記者,自來水公司的抽水試驗,名為試驗,其實意在抽水。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抽取地下水成本非常低廉,每立方米成本也就是2角錢的電費而已,基本上不用過濾、消毒等諸多工序。而引黃河水需要沉淀、過濾等等工序,每立方米成本在2元以上。就算每天只抽15萬立方米,每天節約的成本也在30萬元左右,一年下來就是一個億。這個賬誰都算得明白。
其實,在建設引黃項目上,供水方面的“熱情”并不高,但又不能不做。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建設兩項工程時,自來水公司的資產只有三四個億,而這兩項工程投資多達20多個億,有點“蛇吞象”的味道。
事實上,水庫建成之后就成了供水部門的一項沉重負擔。相關人士說,20多億元每年的利息就是一億多元。現在自來水公司的人均負債多達70多萬元。
玉清湖水庫建成之后就出現了滲漏現象,最多時淹沒周圍土地一萬多畝。水庫方面被迫每年每畝給予農民700元的補償。
高成本帶來了高水價。2003年9月,濟南市上調了水價,居民用水價格從每立方米1.75元一下子提高到2.6元。
而且居民對飲用黃河水并“不買賬”。濟南市民說:“水甜甜不過泉水,水臟臟不過自來水。”
“玉清湖水庫的水雖然符合標準,但是口感等方面顯然比不上地下水。”玉清湖水庫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所以,居民對玉清水庫水的‘需求有限’。即使在最高峰時,玉清湖水庫的產量也只達到設計能力的一半。”
鵲山水庫仍在運行。但據商廣宇說,每天只有8萬立方米左右的產量。維持這個產量是因為該水庫已經引進外資,停了沒有辦法對外方交代。
現在,濟南市除北部地區的部分居民需要“消化”那8萬立方米水之外,絕大部分地區又喝上了地下水。
濟南保泉的歷史轉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從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