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石像與詩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8日 16:56 經濟觀察報 | ||||||||
蔡天新/文 到達圣地亞哥 隨著利馬在飛機引擎的轟鳴聲中遠去,我們即將進入一片新的水域(南太平洋在此拐了一個彎)。這注定是一次無法實現的會晤,我只能在睡夢中感覺那片浩瀚波濤的存在,晚
處于南緯33度的圣地亞哥此時正值夏末初秋,早晨的氣溫在攝氏15度左右。我乘坐大巴到達市中心的圣盧西亞廣場,找到附近一家價格實惠的家庭旅店,店主的名字叫喬治,他和太太及其長女輪流充當接待員。雖說當年南美洲的兩個解放者玻利瓦爾和圣.馬丁并未就建立聯邦取得一致意見,但這塊大陸的居民相互之間串門一般不需要簽證,喬治的旅客主要來自鄰國阿根廷和玻利維亞。休息了一會兒后,我洗了個熱水澡,便到附近的步行街去兌換比索。那時智利和阿根廷的經濟尚未滑坡,包括美利堅在內的西方國家也對他們的公民敞開大門,物價自然不菲,機場大巴票價六美元就說明了問題。 考慮到這一次沒有機會去復活節島(它到智利本土的距離遠得不可想象),我去參觀了一家民俗博物館,那是一幢獨立的氣度不凡的建筑,四周被鮮花和草地所環繞,并栽有幾棵高大的棕櫚,這在相同緯度的北方很少見到,可見南北氣候并不具有完全的對稱性。大門外面有一尊約四米高的石像,頭大、腿短、耳長,正是復活節島(當地人稱之為拉帕.努伊)上后期石像的典型。石像的頭頂平坦,通常放置著被稱為普卡的圓柱型頭冠,可是眼前的這一尊卻沒有。由于石像重數十噸,不容易被盜走,目前所知流落到海外的僅四座,其中圣地亞哥有三座,另一座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除此以外,巴黎還有一顆石像頭。這些表情嚴肅的石像究竟來自何方,它們的雕刻者又是誰?含意何在?無人能夠知曉。聶魯達在《詩歌總集》第十四章《大洋》里歌頌了拉帕.努伊島上石像的建造者,稱他們有著化石的臉和大洋的皮膚,以及祖國莊嚴的孤獨。 離開博物館以后,我忽然萌生出一個念頭,想去參觀一下智利外交部。當年,火車司機的兒子聶魯達為了有機會出國,毛遂自薦去做領事。23歲的他在一名朋友的陪同下,冒昧地闖進外交部長的辦公室,沒想到他竟然如愿以償,被派往地球儀反面的小洞——緬甸首都仰光,從此步入了外交界,直到出任駐法大使,這為他的詩歌和詩名的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遺憾的是,我找到的是教育部而不是外交部。 聶魯達故居 翌日午后,我去參觀聶魯達的故居。在智利,詩人有三處故居被用作博物館,圣地亞哥只是其中之一,另外兩處在海港城市瓦爾帕萊索和瀕臨太平洋的黑島。我已不記得故居所在街道的名字和周邊的環境了,只記得那是一個大院子,進門以后有一個卡通片一樣的詩人肖像,披著一件白色的風衣,和真人一般大小,游客喜歡站在旁邊留影。里面是一座二層樓房,木制的梯子建在戶外,周圍被綠色的青藤環繞。我小心地爬到樓上,那里擺放著詩人生前用過的各種用品,尤以那枚諾貝爾文學獎的獎章引人矚目,不過,或許是年代久遠,放在玻璃櫥內的這枚獎章色澤有些灰暗。 1904年,聶魯達出生在智利南方小鎮帕拉爾,那里離開圣地亞哥有三百多公里。帕拉爾位于潮濕多霧的森林地帶,雨水充沛、河流縱橫,離開太平洋也不遠。雖說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區在智利北方的阿里卡,那里經常連續幾年無雨;可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也在智利,正是在帕拉爾附近的菲利克斯灣,那里平均每年有325天下雨;蛟S是這些綿綿不絕的雨水造就了聶魯達多愁善感的氣質,他擅長寫愛情詩,并以《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成名。雖然詩人后來以一部政治史詩《詩歌總集》贏得諾貝爾獎,可是他最為世人傳誦的詩句恐怕仍是:“愛情是如此的短暫,而遺忘又是那樣的久長(Es tan corto a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1973年,即聶魯達獲獎的第三年,在美國政府的策動下,智利發生右翼軍人的流血政變,聶魯達的密友、民選的阿連德總統被推翻,那一天是智利的“9.11”——9月11日。兩周以后,聶魯達死于癌癥,被圣地亞哥的軍人政權草草下葬。在士兵的包圍下,智利的民眾為他舉行了肅殺而悲涼的葬禮。詩人死后,其作品幾乎完全為皮諾切特將軍所禁,后者領導的獨裁政府改尊另一位諾貝爾桂冠詩人加布里埃拉.米斯特拉爾為“國母”和智利的文化偶像?墒,米斯特拉爾本人非常低調,我在圣地亞哥找不到她的蹤跡,惟有五千比索面值的紙幣上印著她的肖像,那張端莊的臉上混雜著西班牙人、巴斯克人和印第安人的血統。米斯特拉爾出生在智利北部,比聶魯達年長15歲,做過女子中學校長和外交官。她以一組《死的十四行詩》奠定文學地位,后來成為拉丁美洲第一頂諾貝爾桂冠的獲得者,這組詩是對她年輕時不幸早亡的戀人的悼念。 瓦爾帕萊索 在智利的最后一天恰逢我的生日——3月3日,這也是我在南半球的第一個生日,其實昨晚在盧卡斯我已經提前迎來了。上午九點,艷陽高照,我步行來到圣盧西亞廣場,那里有一輛大巴即將開往海港城市瓦爾帕萊索。如同杭州有“西湖一日游”一樣,圣地亞哥也有“海港一日游”。對我來說,參加旅行社組織的游覽活動,還是平生頭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從圣地亞哥到海邊的直線距離并不遙遠,可是由于山路彎彎,到瓦爾帕萊索的公路里程為110公里。我一邊想象著當年聶魯達經常乘坐的窄軌火車,一面聽導游和鄰座的農場主滔滔不絕地講述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的釀造工藝隨著海拔高度的不斷下降和氣溫的上升,面貌一新的山谷接連出現,不可思議的是,它竟然依次分成了蔬菜、葡萄、森林和漁業四個經濟帶。 一個半小時以后,我們到達海邊的最后一座山頭,從山頂可以清晰地看見南太平洋。這是我第一次在陸上見到它,不由我想起日本的伊豆、臺灣的宜蘭以及加州中部的卡梅爾和溫哥華,那幾處地方也是建在太平洋海邊的崖石上。作為首都圣地亞哥的外港,瓦爾帕萊索與希臘首都雅典的外港比雷埃夫斯頗為相似,只不過后者是一片平坦的土地,而前者依著陡峭的山勢修建,每戶人家的屋頂往往與鄰居家的地基持平,聶魯達在詩中稱它是“一座向天上延伸的城市”。以他的故居為例,表面上看有五層,其實每層都直接連著地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從瓦爾帕萊索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美麗的海上日落,黃昏時分,整座山城的每幢房子都同時浸入金色的余暉中。不過,這只是這座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原因。 在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開通以前,瓦爾帕萊索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從美東開往美西或亞洲的船只在繞過麥哲倫海峽后,通常要在此?俊S绕涫请S著秘魯銀礦的發現和美國西部淘金熱的興起,她又成為從美洲西海岸通往歐洲的船只必然?康难a給港,憑借著這種天然的地理優勢,瓦爾帕萊索逐漸從小漁村發展成為海港城市。繁忙的運輸業給城市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同時也帶來了西班牙、英國和德國的移民,他們把自己國家不同的建筑風格呈現給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而隨著1915年巴拿馬運河的開通,瓦爾帕萊索失去了太平洋西岸主要海港的優越地位,她又十分幸運地沒有成為一座過分擁擠的現代化都市。 今年是聶魯達誕辰一百周年,瓦爾帕萊索的市民制作了一條兩公里長的詩歌長卷,以資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