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臺永動機 老板們的中國式休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9日 17:24 中國企業家 | |||||||||
面對時時變幻莫測的商業環境和經營壓力, 中國的老板們做出了不同的休假選擇: 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家們對于休假的態度多不積極甚至抵觸,
而那些海歸們則多視休假為必需 文/本刊記者 劉建強 美國。硅谷。滑雪場。全副武裝準備奮力滑下的徐勇不得不生生停住自己的腳步—手機響了。接著一分鐘30元的越洋電話,這位百度副總裁在瞬間就回到了中國,回到了公司。 “習慣了,”徐勇說,“所以就談不上干擾不干擾。我畢竟還是在休假啊。” “休假?我沒有休過假。”這是陳索斌(金王集團董事長)的回答。和陳索斌一樣,很多人盡管承認休假是一種較好的放松方式,但是很遺憾,他們沒有時間。 他們的時間哪兒去了? “其實也不是真就那么忙,公司離開你幾天也不會就倒了。”華潤萬家總經理陳朗說。“但是你看到你的同事都那么拼命地工作,你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出去(休假)心里不踏實。”最近華潤萬家來一個大學生,觀念新,一個人去云南玩兒了五天。“也挺好的。”陳朗說,但也沒有要馬上效仿的意思。 陳索斌接到記者電話的時候還在青島跟客戶談話,第二天已經出現在北京中國證監會的門口:“要開個會。休假?真的是沒有時間啊。” 古人早就認識到,“居處不理,飲食不節,勞過,病共殺之”,這不是詛咒,而是警告。作為一個中國的企業家,他們仍未脫離創業的長征,環境又時時變幻莫測,身不由己人盡可解。“企業做到一定程度,時間就不是自己的了。”統一潤滑油總經理李嘉說。但是,一年中間,真的連一周時間也抽不出來嗎?三天?恐怕沒有時間只是個借口,更重要的是觀念:我們的很多企業家還沒有休假這個概念。 《中國企業家》調查顯示,被訪企業家中,“大約1/3在最近一年中沒有外出度假的經歷,而另外2/3的企業家,在最近的一年中,至少會為自己安排一次外出度假的機會。”這個結果大概能讓人感到一些振奮。我們在采訪中發現,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家對于休假的態度多不積極甚至抵觸,而那些海歸們則多視休假為必需,他們會自覺地把休假與傳統的“五一”、“十一”等法定假日區別開來。“那不叫休假,如果在國內,哪兒都是人。”信中利投資集團董事長汪潮涌說。而即使是“五一”和“十一”,也可能還是有不在少數的企業家準備把它們“一晃而過”。 海歸:盡情享受假期 (代表人物:黎化民、徐勇、汪潮涌、曾文祺、張國鑫) 飛機抵達韓國機場,乘客黎化民的第一件事是先去租一個手機,然后把號碼發給公司的人,以便他們能隨時找到自己。這位德勤咨詢(中國)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德勤人力資本服務集團中國業務的合伙人解釋說,這是因為中韓兩國手機網絡不同。 盡管“隨時隨地都要準備接電話”成為假期的一部分,黎化民的興致并不會為之稍減。“公司的業務節奏并不因你一個人的休假而停下來。但是有些事情需要你做出快速的反應。每個行業都這樣。”他的樂趣在于能夠一直跟兒子在一起,彌補一下平時無暇顧及的缺憾。“從三年前開始,每年都是我跟兒子兩個人出來休假。”在這個意義上,假期對黎“很重要”。 汪潮涌每年都會休假,按照歐美模式,在每年7、8月份,元旦前后。他帶著全家人,爭取每次去不同的地方,比如歐洲、加拿大、美國,冬天滑雪,夏天躺在熱帶海灘上。短則一周,長則半月。汪潮涌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對歐美生活方式比較認同。汪在華爾街做投行的時候,每年都是那么忙,但“該休假還是一樣要休”。汪潮涌說,一個人休假就像是汽車要加油,如果到時不休總會感覺缺點兒什么,而且影響工作效率。 “還是一個習慣問題。我看到一些國內的企業家,周末都不休息。企業家拼命創造財富,卻沒有時間享受。”做投行的時候,汪潮涌在國內有很多項目,他發現國內的企業家風格與國外同行迥異,連軸轉。汪認為,有人說先工作,到退休時候再去玩,這種觀念可能讓他錯失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比如,他退休了,孩子們也長大了,他再也體會不到與小孩子在一起的快樂。“實際上,作為聯絡感情的手段,企業家們應該一起去休假,比如與合作伙伴。這要比吃頓飯好多了。” 多年來,汪潮涌休假,“該去的地方大都去過”,有的地方,比如夏威夷,已經去了四、五次。“現在能不出國就不出國。”盡管國內的度假區設施還不盡完善,但汪感到“越來越好”,而且不用倒時差。他建議大家去海南的亞龍灣看一看。去年,他帶著全家人去了麗江,玉龍雪山,“感覺很好”。 曾文祺的愛好一度與汪潮涌相同:去海南。這個以嚴謹著稱的人有一整套放松身心的辦法。如果春節你正好在海南,看到一個個子不高面色嚴肅的人或站或坐在海邊看書,可以禮貌地問他一下是否姓曾。 徐勇最希望的休假方式是一氣兒休上三個月,去歐洲或非洲大陸轉一圈兒,或者在國內,背一個包,踏遍川藏青。最近他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愿望,但時間絕對不可能有三個月。“百度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沒有時間休假,現在好多了。”當他在度假地打開電腦,用去兩個小時處理文件時,家人的眼光里并沒有責怪。 徐勇覺得,周圍的一些企業家也開始有了身體是工作的本錢的意識,但是主動去改變工作生活方式的還不多,健康還沒有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而且,同樣是休假,有的是被動式的休息(疲極而歇),有的則是主動的,時刻注意身體與工作的平衡。徐勇認為一個人的生活品質由他的親人、朋友、健康、財富等因素決定,要盡量做到全面發展,不可偏廢。 美籍華商張國鑫更是休假的愛好者。“你天天都在天上飛啊。”這是張父對他的評價。他的家人分布在美國和臺灣,他本人工作在大陸,所以休假對他來講就是探親。當然,作為一個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家,他能夠把一家人都接到韓國去給母親作壽,然后又飛到法國與兄弟姐妹團聚。他可以抽出時間來帶著自己的女兒去哥倫比亞大學報到,給她置辦學習生活用具;飛回臺灣參加兒子的野營。盡管張國鑫承認,“這樣的休假比較累”,看他的樣子,也似乎樂在其中。 綜而觀之,這是一群比較快樂的人。他們普遍認為自己目前的狀態“是幸福的”。一年中抽點兒時間,與由于你從而也變得緊張的家人一起徹底放松一下,完全可以做到。假期不能完全拋開工作,這并不構成休假無意義的論據。“我最近的一次休假是全封閉的,手機、筆記本都沒有開,”徐勇說,“但是也沒有感到有什么特別的不同,只是家里人覺得不錯。” 本土企業家:工作就是休假 (代表人物:陳索斌、陳朗、王志東、朱威廉) “確實,把工作看作生活的全部,至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大多數企業家面臨的一個問題。”陳索斌說。他認為,自己的企業還在創業期,既不是成功者,也不是失敗者,但是不進則退,絲毫不敢懈怠。“這也跟每個企業家個人的人生目標有關系。”根據陳索斌的觀察,他沒有看到身邊有哪位企業家是過得很瀟灑的,即便是成為媒體明星的王石,陳去萬科的時候,看到的也是一個“很努力”的王石。 但是,中國的企業哪個不是在創業中呢?我們剛才看到的諸位快樂人物,也并沒有因為休假耽誤了企業的發展。陳索斌如履薄冰的態度過于自我苛求—休假跟放縱不是一回事。 那么,是不是有了職業經理人,企業家的擔子就輕一些、可以放松一下呢?比如,像萬和集團的盧楚其一樣,可以今天飛歐洲,明天飛美洲嗎? “不然,”陳索斌說,“一個好的執行層也需要與決策層不斷溝通。決策是非常重要的,市場不斷變化,需要決策者每天想出應對方式。”而且,“目前的情況下,即使休假也肯定是不完整的,要時時被工作打斷。你說這到底是工作呢還是休假?一個職業經理人也該具備這樣的素質,能把工作融入到生活中。” 陳索斌的例子比較特殊,他的人生目標就是做一個成功者,“為社會服務”—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個人過很好的生活,很悠閑,那就沒有必要去做一個大的企業。”陳的下屬非常同意陳的看法:“陳總把工作融入到了生活中,活力十足。”像陳索斌一樣的企業家在中國不在少數。陳活力十足,很大程度是因為他今年還不到四十歲。 “我已經十年沒休過假了。”陳朗說,聽不出來有無奈的意思。他想了想,接著說:“不止十年了。”正如汪潮涌等習慣了休假,陳朗也習慣了沒有休假的生活。陳朗非常干脆地說:“這很不正常。”對于沒有時間休假這種說法,陳朗認為是個借口:“事實上是沒有把這件事當成一個事兒來想,沒有這種文化習慣,也就沒有預期。”陳朗的公司各部門也經常舉辦一些名為“家庭日”的活動,讓員工和家屬一起來參加。“不過,那也還是個工作,屬于團隊建設。” 陳朗鼓勵自己的屬下休假,“這是好事情。”但具體到他自己,“我的同事也大都沒有做到,所以我更不能去了。你看著同事們那么拼命,自己出去休假心里不踏實。在公司里,反而是那些平常不太忙的人去休假的比較多。這肯定是不對的。”陳朗認為,休假是一個人的權利,是社會進步、企業進步的表現。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完全同意正方的觀點,但是卻不能那樣去做,至少是現在還不能夠。 作為盛大網絡的副總裁,美籍華人朱威廉同時還身兼數職,已經三年半沒有回過美國,“很想有假期,但是不行”。朱的例子表明,并不是所有有過西方生活經歷的企業家都會視休假為當然選擇,至少,他們并不都能隨心所欲。正如汪潮涌所說,即使外國人里也有工作狂。 第三次創業的王志東覺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休假。“平時學會調整自己,你就不會感到工作辛苦,那你為什么還非要休假呢?如果你感到工作辛苦,那就證明你不是真正喜歡這個工作。”王志東以自己為例,說明一個人對于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是不會感到疲倦的,“只有樂趣。別說休假,每天都舍不得走。工作本身是可以享受的,不必要像犯人放風一樣集中在一個時間里跑出去。”這很符合當年那個“黑客少年”的氣質。 有一類人,你很難想象他們會出現在歐洲的滑雪場、夏威夷的海灘上,就像有的人永遠吃不慣西餐。這并不是錯誤。正如選擇休假是一個人的權利,不休假同樣也是。那就讓我們用曾經風靡一時的甜言蜜語進諫吧:您該休息一下了。 他們的2004年國慶節 一般的認識是,錢越多的人擁有的自由也將越多。部分企業家們無暇休假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個“有錢人”應該是有定語的,就是退了休的有錢人。汪潮涌已經說過,當你退休的時候,可能已經失去了很多無法追回的美好的東西。 陳朗的意見是,自由與錢并不是正相關。他大學畢業就到華潤工作,受國內企業家影響比較大。“在休假的觀念上,從我的老板到我和我的同事,都是不健康的。”陳朗表示,他肯定會有所改變,但對于具體的日程,他似乎并不太關心。或者,這也不是他能夠決定的。 徐勇還是承認錢能夠帶來更多的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錢的概念,”他說,“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人的境界也會達到一定的水準,心胸會變得開闊,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由。”聽起來,還是與錢有一定關系。 “對于我來講,做好做大企業是我的追求,我在精神上是自由的。跟錢多少沒有關系。”陳索斌說。 而對于2004年的這個國慶假期,每個人在自由和金錢之間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汪潮涌不把“十一”這樣的節日當成“假日”,他認為這兩種日子的概念不同。所以,他不會在節日里安排假日的事。徐勇將有可能與太太一起跟旅行社從四川入藏,然后再進青海,全程越野車。“比較有挑戰性。”徐勇有點兒躍躍欲試。 “‘十一’還沒有打算,就是跟家人孩子在一起吧。”陳索斌說。 “我哪兒也不去,就在家休息。”李嘉說,他都安排好了,在“十一”跟久未聯系的朋友們見見面。“不談工作,就談閑事兒。” 面對一個長假,企業家們并沒有表現出能得到休息的工人般的歡樂。所懷者大,所憂者重。對于休假,我們的意見是,如果你不能夠做到王志東、陳索斌式的“天人合一”,那就像汪潮涌、徐勇一樣通過短暫的休息調整好自己的節奏吧。人總是要休息的,主動的休息比困極而眠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本刊見習記者齊飛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