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公布的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看,下半年宏觀政策選擇和實體經濟的基本基調已經形成。
文/馬光遠
在遲延一天之后,國家統計局于8月11日上午公布了7月份宏觀經濟的關鍵數據。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8%,降幅比6月擴大0.1個百分點;而工業品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自2月份伊始,CPI與PPI已經連續六個月雙雙為負。
但是很顯然,外界對7月份數據的之所以異常關注,在于7月份作為2009年下半年的“開局之月”,經濟關鍵數據表現如何,直接決定宏觀政策的走向和實體經濟的基本運行態勢。而相關部門對7月份數據的慎重從推遲一日發布可見一斑。由此筆者認為,7月份宏觀經濟的關鍵數據基本可以為下半年宏觀政策選擇和實體經濟的大方向定下基調。
從7月份的經濟數據看,其一,CPI和PPI雖然連續6個月在負的區間運行,而且PPI的降幅較上月依然在擴大,但并不能據此以西方經濟學的經典理論判斷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通縮狀態。從CPI和PPI的環比數據看,7月CPI與上月持平,而PPI環比上漲1.0%,已連續4個月上漲,CPI和PPI基本處于觸底反彈的態勢。這說明,工業生產和經濟回暖的跡象日益明顯,通縮魅影似乎離中國經濟越來越遠。
其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7月份增長32.9%,比上年同期加快5.6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回落0.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說明單純依賴投資拉動增長的救急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中國經濟開始悄然釋放前期政策猛藥聚集的風險。從結構看,國有企業投資增長40.1%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6%成為了近期投資的熱點和主力。這強烈地預示著,民間投資回暖尚待時日,而房價上漲帶動的房地產熱有可能成為宏觀經濟下一個風險的引爆點。
其三,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看,7月份同比增長15.2%,但比上年同月回落8.1個百分點,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1-7月份,同比增長15.0%,比上年同期回落6.7個百分點,與上半年持平。從近年看,盡管消費在GDP增長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但其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所以,前半年盡管有15%的增長,但因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36%以上,這意味著,消費在GDP增長中的比例可能進一步下滑,消費尚未真正啟動,仍然處于探底的過程。
就下半年而言,宏觀政策的著力點和經濟熱點基本上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如何“微調”;二是政策目標如何從保增長轉向調結構和促民生;三是房地產與股市等虛擬經濟出乎意料的大熱對實體經濟禍兮福兮;四是是否會發生物價的惡性上漲。
筆者認為,如果說前半年宏觀政策重在“放量”,而下半年則會適度的轉向“結構”上來,而投資在完成了前期維穩的任務之后,很顯然會將接力棒交給啟動消費上來,這都是下半年政策“微調”的重點;關于未來物價的走勢不可掉以輕心,我們目前采用的政策帶有很明顯的“以毒攻毒”的痕跡,用天量的信貸趕走了通縮這個狼,如果不適可而止,恐怕會帶來惡性通脹這個更可怕的老虎;第三,房地產和股市的復蘇與實體經濟本身背離的走勢說明,在實體經濟回暖步伐緩慢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的“過度寬松”助推的不是經濟實體,而是泡沫,而房價的過度上漲更是形成了對消費的“擠出效應”,下半年如何防止泡沫對經濟體的沖擊,亦將成為政策的主要關注點;其四,調結構,促民生離不開關鍵領域的改革,而社保立法的再次推遲,資源價格改革依然沒有時間表,這已經成為下一步消費、民間投資和中小企業復蘇的最大制度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