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黃羅維
文前提要:隨著中國臺灣地區對大陸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松綁,臺灣樓市一下子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與香港和上海等城市相比,目前臺灣地區的房價并不高,后市發展的潛力巨大。所以現在也有不少投資者躍躍欲試,準備去那里“抄底”!
“錢進臺灣”成現實
“可以去臺灣買房了!”近一陣,中國臺灣地區無疑成了各方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因為有種種跡象表明,該地區的投資限制正在被進一步放松,由此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契機。這幾天,本刊編輯部也接到了不少讀者的電話,一位投資者這樣說:“聽說臺灣地區開放了對購房的限制,我對此很感興趣,但相關資料太少了,不知道情況究竟如何?”
讀者的話無疑引起了記者極大探究的興趣,連日來大家也是通過各種渠道采訪搜集資料,以期能夠給讀者一個滿意答復。其實早在去年6月,本刊一組《錢進臺灣》文章的刊出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而之后一系列相關政策的相繼推出,也正在使這昔日的夢想逐漸變成現實。
據悉,中國臺灣地區“金管會”6月30日推出“開放陸資來臺從事事業投資政策”,包括發布新修訂的“兩岸金融業務往來許可辦法”等,從而對大陸資金進入臺灣地區全面解凍。
這一政策的推出,無疑透露出大陸和臺灣地區的雙向投資可以成為現實。對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徐博東教授認為,自1991年開放臺商對大陸地區投資,到現在大陸資金赴臺投資正式實施,已經過去了18個年頭,過程可謂漫長。而從今年4月26日第三次“陳江會”最終達成共同推動陸資入島投資的共識,到6月30日臺灣當局最終開放陸資入島,推進的速度不可謂不迅速。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刺激之下,雙方迫切需要加強合作,共同對付金融風暴對兩岸經濟的沖擊,使得兩岸形成命運共同體。
據統計,到今年5月為止,臺商對大陸的投資,累計核準金額超過771億美元,但由于陸資不能入島,導致兩岸資金流動失衡,兩岸產業資源的配置及流通受阻,兩岸經濟整合喪失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和機會,而現在要做的只是抓緊時間“補課”而已,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盡最大的努力彌補以往的損失。
房產投資新契機
而在所有這一系列政策中,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莫過于臺灣地區對不動產投資的開放了,而在此前很長一段時期里,大陸人士赴臺購房一直有著諸多限制,使得在那里投資房產最終都難以實現。而現在臺灣地區的相關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在該地區買房不僅現實,而且還可能因此獲得不少通行和居留上的“便利”,其帶來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
相關消息出臺前后,臺灣地區的房地產市場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第一太平戴維斯總經理朱幸兒表示,已有多組陸資買方正與賣方洽談,而且從今年4月開始,整體商辦樓市場的帶看量就較前月增加三成。與此同時,6月份臺北樓市的交易也是熱浪滾滾,市場上游資充沛,投資型購房族紛紛出手。根據中信房屋數據數據顯示,近期臺北市交易量維持穩定成長,其中以松山區、大安區、內湖區與信義區最多。對此,中信房屋董事長特別助理胡佩蘭表示,若陸資企業持續進入臺灣,預期地區商辦市場會出現一波很大的需求浪潮,在可預見的未來,陸資將成為臺灣地區股市、樓市攀升的重要推力。
那么,接下來許多投資者關心的是,當前臺灣房地產市場的狀況究竟如何呢?細細分析一下,從總體來看,臺灣地區樓市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末的瘋狂后,目前基本還處在沉寂階段。比起香港、上海等地來,臺灣地區目前房價水平并不高,比如在房價最高的臺北市,目前價格水平在20000元/平方米左右,但臺灣人均GDP卻已達約1.6萬美元,是上海的兩倍多。通過這一系列數據分析后我們可以發現,在兩岸經濟互動發展不斷加強的大背景下,臺灣地區的樓市也孕育著不小的潛力。對此,臺灣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認為,臺灣過去對大陸的政策相當保守,這是壓抑房地產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據此前臺灣北區房屋不動產理財研究室的調查發現,在未來兩岸政策開放的條件下,有將近7成的浙商有興趣投資臺灣房地產,其中以買地開發的34%占比最高,其次則是辦公大樓22%、豪宅19%以及店面17%,而以投資目的來看,賺取差價為主要誘因,所占比例達44%,其余依序是出租收益占27%、商務使用17%、自用11%和其他1%。
就此,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了臺灣信義房屋。該公司分析師認為,近期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推出,初期將有利于商業不動產及高端住宅市場,因此近一段時間以來該類物業已經產生了明顯的惜售氣氛。而對于較為一般的普通住宅類產品,在目前階段還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另外目前市場面最為關心的是,哪一家公司將會是第一個在臺置產的陸資企業。仲量聯行進一步分析認為,預計未來臺北甲級辦公樓需求將會持續增加。一旦大陸資金進入臺灣市場,將進一步刺激房地產資本值的上升,甲級辦公樓租金也將大幅攀升。
循環階段 |
擴張期 |
高峰期 |
谷底期 |
循環型態與因素 |
第一循環 |
1968年7月~1972年6月 |
1972年06月~1973年12月 |
1973年12月~1975年6月 |
轉型期7年(第一次能源危機經濟轉型+家庭型態轉型) |
第二循環 |
1975年7月~1979年6月 |
1979年6月~1980年12月 |
1980年12月~1982年6月 |
成長期7年(第二次能源危機 +經濟成長+理財觀念轉型) |
第三循環 |
1982年7月~1986年12月 |
1986年12月~1989年6月 |
1989年6月~1990年12月 |
飆漲期8年半(資金泛濫 +經濟快速成長 +投資觀念轉型) |
第四循環 |
1991年元月 |
~ |
2001年12月 |
衰退期10年(房地產股市超漲補跌) |
第五循環 |
2002~2008年 |
2010~ (預測) |
|
臺灣房地產進入另一個起漲循環 |
領先一步奪先機
毋需置疑,臺灣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已沉寂了許多年,而且當地的需求已日趨飽和,急需有一股外力來改變當前市場的現狀。而近期其投資政策的大幅度開放,無疑將會給市場帶來新的活力,未來樓市的發展前景已被看好。于是許多人也躍躍欲試,就像一位投資者說的那樣,“去臺灣樓市抄底!”,領先一步才能奪得先機。
據了解,目前臺灣房地產市場對大陸投資者的吸引力主要有兩點:第一是相對較低的利率;第二是商業物業的增值潛力。漢華機構董事長高大豐表示,目前臺灣地區最適合進入的是房地產業、旅游業以及消費品行業。其實,不少先知先覺的地產大鱷早已行動了起來,此前,一個由大陸多名地產巨頭組成的考查團已啟程赴臺,考查臺灣地區的房地產投資市場。參加的房企巨頭包括SOHO中國主席潘石屹、碧桂園董事長楊國強、萬通集團主席馮侖、合生創展主席朱孟依、世紀朝陽地產董事長曾偉以及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等,考察團在臺灣停留了約一周時間,其間所透露出來的訊號也頗耐人尋味。
從未來發展看,臺灣樓市的前景無疑是誘人的,特別近一段時間以來,也有不少投資者表現出了去那里投資的想法。不過在這里要提醒一下的是,在臺灣購房還有著不少特別之處,對此大家也要多加留意。根據信義房屋分析師的介紹,目前政策中對于個人較特別的規定有三項,第一是住宅產品須購置登記滿三年方能轉手;其次為在臺無住所之大陸人士房屋貸款最高不得超過5成;再者因取得不動產而得以在臺總停留期間由1個月放寬到4個月。換句話說,未來在臺灣地區擁有不動產的大陸人士,可以自由往來臺灣,每年總共可以停留4個月。
此外,在臺灣地區購房,在確定投資標的且簽訂買賣合約之后,必須辦理產權登記以及貸款事宜。其中除了交易金額之外,還有中介服務費用、辦理產權登記的代書費用以及相關稅費。而且取得不動產之后,每年尚須繳納地價稅以及房屋稅。其中有一點要特別留意的是,臺灣地區在房地產的稅費計算上,與實際交易市值無關,主要是根據土地及房屋現值作為計稅基準,實際稅費并不高。以買方需支付的契稅而言,稅率為6%,不過因為計算基準為核定的房屋評定現值,一般臺北市二手房的契稅可能不到實際交易總價的1%。最后就貸款部分而言,目前臺灣地區的銀行主要提供指數型房貸,各家銀行的利率及房貸條件不一,一般房貸成數介于七成到八成之間(在臺無居所之大陸人士房貸成數最高不得超過五成)。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投資者在去臺灣樓市“抄底”之前,也應該對區域的市場狀況多作了解。而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我們就從不同的方面對臺灣樓市進行了全面解讀,包括投資者的現身說法以及購房注意事項和市場狀況等,希望能夠給大家未來購房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鏈接:
近期大陸資金赴臺投資新規定
6月30日推出的“開放陸資來臺從事事業投資政策”包括發布新修訂的“兩岸金融業務往來許可辦法”等新措施放松了對臺灣匯出款項到大陸的限制,規定所有大陸人士來臺均可開立新臺幣、外幣的活、定(儲)存款賬戶,以及大陸人士可來臺貸款購買不動產等內容。根據新辦法,沒有取得在臺居留證件的大陸人士,向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申請許可后,即可來臺買賣不動產,其向銀行貸款數額以50%為上限,也可辦信用卡,但不能預借現金。而且為了配合開放大陸資金來臺灣地區的投資政策,兩岸民眾匯出入款項全面開放,過去須“符合如捐贈、出口押匯、保險給付額度”等15項限制性條款全部取消。此外,取得臺灣地區不動產的大陸居民,每年赴臺的總停留時間從現行的1個月放寬到4個月,每次停留期限和次數則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