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報訊(記者鄭江)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字顯示,7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3%,這是今年以來CPI漲幅連續三個月走低。在物價上漲壓力對我國經濟形成嚴峻考驗的背景下,CPI漲幅呈現久違的回落趨勢,引起各方關注。
從月環比看,7月份CPI比6月份上漲0.1%。專家分析認為,之所以CPI環比出現上漲,與6月份國家調整油價、電價等因素有關。
數據顯示,7月份城市CPI同比上漲6.1%,農村CPI上漲6.8%;食品價格上漲14.4%,非食品價格上漲2.1%;消費品價格上漲7.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
統計表明,在食品類價格中,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16.0%(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2.1%),鮮菜價格上漲8.4%,糧食價格上漲8.6%,油脂價格上漲30.8%,水產品價格上漲18.3%,鮮果價格上漲17.4%,鮮蛋價格上漲5.9%,調味品價格上漲5.9%。
■新聞分析
CPI走低傳遞三大信號
信號1 通脹壓力稍緩
從5月份CPI同比上漲7.7%,到6月份的7.1%,再到7月份的6.3%,CPI在經歷一年的持續攀升和高位運行后,漲幅開始呈現逐月走低的趨勢。
長期關注CPI走勢的經濟專家徐連仲認為,本輪CPI上漲的主導因素是農副產品,隨著這些產品價格的下降,它們對CPI上漲的拉動作用也在降低。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GDP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經濟增速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求關系。
信號2 上行風險猶存
“當前我國終端產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PPI上漲難以快速傳導到CPI,但會增加企業成本和經營困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由此導致的就業和收入減少,會降低一部分群眾對較高物價的承受能力。
從理論上說,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的上漲會對CPI產生較大的上行壓力。“PPI向CPI的傳導雖然受到產能過剩、價格管制等因素的制約,但對PPI的上漲趨勢,仍要給予足夠重視。”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提醒說。
信號3 穩定物價可期
今年以來,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在生產、流通等領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經濟增速適度回落,這有效緩解了供求矛盾,有利于抑制物價的過快上漲。
“國家扶持農業的政策已經開始顯效,下半年仍要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增加糧食、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和供應,為進一步穩定物價打下基礎。”張曉晶建議說。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