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評論員皮海洲
股市是一個制造富翁的地方。一家股份制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上市,其公司高管等馬上一夜暴富,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而一旦其職工股上市,又將有一批人因此而步入富翁的殿堂。這樣的造富運動,日前又在股市里再次上演。
7月21日,寧波銀行的6億多股限售股份上市流通,這其中就包括988名寧波銀行的員工所持有的3.977億股股份。根據寧波銀行《招股說明書》所列員工股東清單,董事長陸華裕持有700萬股,行長俞鳳英持股600萬股,其他的幾個高管持股數為500萬股到600萬股不等。除此之外持有200萬股—500萬股的有31位、100萬股—200萬股有51位,絕大部分員工持股數都在20萬股—100萬股。這就意味著,寧波銀行職工股的上市,包括其董事長在內的行領導將躋身千萬富豪的行列,該行將同時誕生91個千萬富翁和896個百萬富翁,寧波銀行的普通職員也都因此而成為百萬富翁,中國股市的造富運動又將因此寫下濃重的一筆。
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中國股市在造就一個又一個富翁的同時,就不能也將股民造富,相反甚至還把股民“造窮”了呢?這首先是由中國股市的定位決定的。設立中國股市的初衷就是為國企的脫貧解困服務的,即便是發展至今,股市仍然是重融資而輕回報。因此,在中國股市里,投資者就是一個個的義務獻血者。正是基于這樣的股市定位,圈錢也就成了企業上市的最主要目的,相反,輕視回報成了上市公司的共性。中國股民很難從上市公司獲得必要的投資回報,只能在市場上追漲殺跌,而這種投機行為對于投資者來說無異于刀刃上添血,投資者最終注定難逃虧損的命運。
也正是基于為上市公司圈錢服務的目的,所以中國股市弄出了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區別,非流通股平價發行、低價發行,而流通股卻是高溢價發行。非流通股股東只要1元錢可以買到的股份,流通股股東卻要拿出10元、20元來購買。然后,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來 “同股同權”。如今雖說是全流通了,但這種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發股方式并沒有作出任何的改變?梢哉f,中國股市造富運動中那些“富翁”們所賺的,也正是公眾投資者所虧的。在這樣一種市場機制下,股市又如何能造富中國股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