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富管理將成商業(yè)銀行必爭業(yè)務 商業(yè)銀行可做投行,也可收購基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04:02 理財周報
馬蔚華 招商銀行行長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是繁榮的一年,對于金融業(yè)更是如此。這一年里,我經常被繁榮的氛圍所籠罩,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在美國那個全球監(jiān)管最嚴的地方,我們在紐約設分行的申請獲得了批準。《現代金融法案》頒布后的將近20年內,美國不但沒有給中國,也沒有給其它發(fā)展中國家開設機構。某種意義上,我們這次在紐約設分行,是新中國成立后獲得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準入。 究其原因,不光是招商銀行達到了美國的監(jiān)管標準,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的繁榮。國外的商業(yè)銀行開始到中國來尋找機會,就連過去對中國的風險懷疑比較大的私人投資大佬,也紛紛來中國爭奪市場。 在繁榮的時候,一家商業(yè)銀行要有危機感、預見性和主動性 在繁榮背后,是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四年,我們的經濟增長超過了10%。到今年10月,中國的銀行業(yè)本外幣總額達51萬億,我們股票的市值(包括A、B、H股)也超過了28萬億。兩三年前,我們的市值只有2-3萬億。有一天,某個媒體刊登了一個消息,說招商銀行的市值超過了德意志銀行。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我并沒有為此而激動,因為衡量一個銀行的水平,不僅僅是市值。特別是在中國目前這樣一個階段,市值不能體現你的競爭力。 在繁榮的時候,作為一家商業(yè)銀行,第一要有危機感,對繁榮進行審視和判斷的危機感;第二要有預見性,要看到銀行的重大歷史轉折,進而實施轉型;第三,要有主動性,為應對中國開放以后在國際上的競爭,主動提升管理能力。 最近,投資銀行接踵而來,叫你并購這家銀行、那家銀行。這都是好事,美國花旗百年的歷史就是并購的歷史,現在我們的市盈率高,換股也合算。但這些誘人的故事能不能把它講好,關鍵看你的管理能力。你并購一家銀行,結果你可能沒并購得了它,而是它把你接管了。你的管理能力,決定你并購對象的掌控力。因此,在繁榮的時候,我們要認真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管理基礎。 金融危機內因是經濟失衡加劇,外因是外資突然轉向 那我們怎么看待危機,繁榮離危機有多遠?過去30年,世界上大的金融危機發(fā)生過5次,小的不計其數。從拉美的危機,到歐美的衰退,到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再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機,都出現過一些共同的現象:貨幣增長過快,投資過多,本國貨幣被高估,外資迅速增長。 當然,每一次危機發(fā)生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之處:內因就是經濟失衡加劇,外因就是外資的突然轉向。這種時候,往往是矛盾積聚到一定程度,一根稻草可以壓死一匹駱駝。從歷史教訓中我們可以感悟到:繁榮背后都積累著危機因素。 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fā)出了一個信號:明年要使用從緊的貨幣政策。過去10年都是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這次不僅提到要控制總量,還要控制貨幣投放的節(jié)奏。對于企業(yè)來說,這意味著可能要面臨很多的危機和困難;對于銀行來說,危機跟企業(yè)差不多。銀行給企業(yè)貸了款,后面的貸款跟不上,企業(yè)出了問題,銀行同樣出問題。 國家要調控,要防止經濟向過快轉向,防止通貨膨脹向整體擴張,銀行業(yè)首當其沖。我們幾年前已經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一直堅持效益質量規(guī)模協調發(fā)展,每年把總資產規(guī)模的增長控制在20%以內。今年招商銀行20年慶,我們沒有為過去的業(yè)績所陶醉,而是在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 "財富管理中心"成為商業(yè)銀行必須做的一項業(yè)務 商業(yè)銀行現在面臨巨大的轉型挑戰(zhàn):兩個脫媒(資本性脫媒和技術性脫媒)一個轉移。銀行有兩大職能,一個是融資中介,一個是支付平臺。資本性脫媒,即股票、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的發(fā)展,使得銀行的融資份額減少。銀行過去"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再"傍大款",危險性很大了。另一個技術性脫媒,銀行的支付平臺,是借助IT的,從比爾·蓋茨到馬云,都在成為銀行的挑戰(zhàn)者。 "一個轉移"跟消費革命有關。我們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業(yè)務,原計劃8年盈利,結果4年盈利,而且盈利中40%來自透支的利息,這使我意識到,中國人的消費觀發(fā)生了重大轉變,中國人也透支了。 那誰在透支呢?年輕人和有錢人。現在的年輕人和有錢人,絕不會像他們上一代,一分錢一分錢地儲蓄,他們是"有錢就投資,沒錢就透支"。這種情況下,再天天拉存款、搞儲蓄、放貸款已經不適應了,商業(yè)銀行在"融資中介"和"支付平臺"之外的第三種功能--"財富管理中心"功能就逐漸產生了。 中國的中產階層越來越多,銀行需要管理私人的財產,另外是管理企業(yè)的財富,因此,這個"財富管理中心"成為商業(yè)銀行必須做的一項業(yè)務。在銀行間的競爭中,我的體會是,誰能夠看到三五年后的趨勢,誰能先去做,誰能做好,誰就擁有未來的主動權。 商業(yè)銀行可以做投行,也可以收購基金管理公司 到今天為止,中國所有商業(yè)銀行似乎都和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沒什么往來,但我覺得這種情況不應該也不會再繼續(xù)下去。 一個月以前,我在美國跟聯儲打交道的時候,也拜訪了美國幾家大私募基金的創(chuàng)始人。我想了解,他們的成功和美國商業(yè)銀行有什么關系。那一天,KKR的創(chuàng)始人告訴我,"馬行長,我讓你見證一個偉大的收購事件:我今天拿500億美金收購德州電力,其中我有多少錢,美國的幾家銀行幫了我多少忙。"我一看,美國商業(yè)銀行和PE之間,的確有著很密切的合作。 在這方面,中國有一個很重要的法律限制,商業(yè)銀行法規(guī)定"銀行的信貸資金不能成為資本金的來源"。這一條就把銀行所有的投資鎖定了,包括個人買股票也不能從銀行貸款。但我覺得商業(yè)銀行法到今天應該有所完善,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看到了中國銀行業(yè)綜合化經營的盛況,也提出了很多提案和修改意見。 現在的商業(yè)銀行發(fā)展趨勢,決不是單純的商業(yè)銀行,商業(yè)銀行可以做投行,也可以收購基金管理公司。招商銀行已經收購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也被獲批組建金融租賃公司,但各種金融業(yè)務之間要打好防火墻。 (李清宇整理) 歡迎訂閱《理財周報》!訂閱電話:020-87385997(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郵發(fā)代號:45-138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