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強險緣何屢遭質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1:07 財時網
作者: 崔帆 39億元虧損! 當保監會主席助理、新聞發言人袁力在新聞發布會上向京城各大新聞媒體公布這一數字時,又一次將交強險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實際上,自從交強險誕生以來就一直備受質疑。“暴利”是交強險實施后受質疑最大的一個問題,而交強險收支的不透明更加重了人們的猜測。 北京首信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勇通過自己的計算認為交強險存在400多億元的“暴利”,一時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此外,賠付額過低也是交強險飽受爭議的焦點問題之一。 記得去年6月,交強險費率一公布,一些家用車車主表示,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相比,交強險每年1050元保費,賠付上限僅為6萬元,“與往往高達數十萬元的人身傷害損失相比,根本不能解決賠償問題。” 當時,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此做出解釋,交強險作為中國第一個以“國務院令”頒布執行的法定強制險,其費率制定不同于普通的商業險產品,必須考慮中國國情,現有的商業三者險數據、費率、理賠情況只能作為參考,因為承保面擴大、保險責任增多,尤其施行無責賠付,可能導致風險加大。 同時,該負責人也反復強調,交強險是公益性險種,保險公司在銷售、管理、賠付過程中只承擔“代辦”角色,保監會在審核條款和費率的過程中,會考慮公司的經營費用、管理費用和各類附加費用,但不包含利潤因素,會本著“不盈不虧”的原則。 時值今日,交強險運作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保監會公布的審計數據引來各方的再度猜忌。明眼人都知道,現有的數據不能完全說明交強險的盈虧狀況。 但在數據之外,施行過程中有兩個環節很關鍵。 一是交強險費率正式公布前沒有舉行價格聽證會,而是由保險行業協會組織保險公司厘定的,缺乏第三方的參與。 雖然在交強險費率制定過程中,也舉行過消費者意見征求會,但對于交強險制定費用的依據、市場分析,消費者朦朧的居多,明白的太少。 二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的管理辦法遲遲沒有出臺。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交強險條例,國家將設立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在交通事故搶救費用超過交強險保額、肇事車輛未投保或者肇事逃逸后,對受害人先行支付施救費用。 救助基金的首要來源就是交強險保費,按“一定比例”提取,這也是交強險費率讓消費者感覺偏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強險施行已經超過一年,配套的救助基金管理辦法似乎杳無音信,難怪有人質疑了。 說到底,消費者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個明明白白,到底自己所交的保費中,有多少錢用于事故理賠,有多少錢用于維持交強險運轉,有多少錢用于救助基金以便應付不時之需。 若是車主都被“蒙在鼓里”,質疑之聲必然還有。 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如果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必將有利于其他政策性保險和強制險的推出。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