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個灰色地帶看基金公司是否誠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 18:42 理財周報
胡卉 砸下再多銀子打品牌,也抵不過一次誠信的缺失。所有資產管理機構都明白這一點。 但市場中的誘惑和壓力很難抵擋。牛市里,基金公司頻頻曝出交易丑聞,這些丑聞既有個人行為也有公司行為,我們在前面《新“基金黑幕”隱憂》一文中已有歸納。除此之外,更多誠信問題暴露在“灰色地帶”——不少基金管理人為追求業績和規模,暗自違反契約規定進行投資和營銷。 基金,需不需要誠信,還是只以凈值說話?投資者的答案顯而易見,被蒙騙是令人心寒的。其實,基金公司也在思考如何獲得投資者長期信賴和托付。 產品設計莫名不副實 基金合同中,雖然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得很清楚,但是在實際投資運作中,很多混合偏股型基金都表現得像股票型基金,倉位比例接近上限,有的基金甚至在某些時點超過上限。 比如,有的基金投資策略明明是精選大盤股,最后卻投資了小盤股甚至ST股;資產配置比例中股票的投資比重是30%最后卻被提高到70%、80%以上。 有的基金名稱含小盤字樣,季報十大重倉股中9只重倉股的總市值都超過100億元,其中包括兩市總市值排名前30位的中國石化、中信證券、貴州茅臺和太鋼不銹這四只權重股。 業內人士指出,產品設計與投資運作相脫離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業績雖然有所上升,卻對投資形成了一定的誤導,損害了基金的形象。 穩健投資莫紙上談兵 穩健投資是資產管理核心要求之一,也是很多基金寫進契約的投資理念。 然而,在牛市瘋狂氣氛中,為了競爭業績表現,很多基金表現得不甚穩健。波段操作比比皆是,題材股炒作仍然熱衷。有的基金短線風格兇悍堪比私募基金。據長盛基金和信誠基金公告披露,旗下基金參與“上半年第一莊股”杭蕭鋼構的炒作,一只是頭天賣第二天賣,一只是停牌前一天殺進,復牌即拋。 上半年題材股“過山車”行情讓一些基金飽受打擊,這一課應引為持有人鑒。 根據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A股基金中交易換手水平最高的一只基金換手率達到40.68倍,即平均每個交易周將股票清倉換倉一次。此外,換手率前十位的平均換手水平高達20倍,剔除申購贖回影響后,前10只基金半年的平均換手率依然達到15倍,最高達31倍,相當于半個月換倉一次。 信息披露莫遮掩 證券法之父羅斯有句名言,“所謂證券法,就是披露、披露、還是披露”。不僅僅上市公司需要詳細披露,基金持有人同樣希望基金管理人詳實披露信息。 在實踐過程中,不少基金管理人存在披露不清楚、披露滯后的情況,或者故意在宣傳文件中或玩弄技巧,或投機取巧。如基金公司更換基金經理,個別公司有時會在基金經理離職了幾個月才公布信息。事實上,只有離職公告得到證監會的確認之后,基金公司才能允許相關人員流動。 封閉式基金分紅莫拖延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封閉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幾乎所有封閉式基金在契約里也有相應承諾。但是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9月21日,剔除新成立的創新封閉式基金,仍有12家公司今年未能分紅,分紅次數達到兩次的只有基金開元、基金天元、基金銀豐等三家。 最近,長城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久嘉中期不分紅,引起持有人強烈不滿和投訴。(見《理財周報》9月10日報道《基金久嘉為何家藏27億利潤中期不分紅》) 由于封閉式基金沒有像開放式一樣的贖回機制,基金公司每年穩定的有1.5%管理費可拿,遇上牛市把基金凈值做上去了,再分紅,管理費的基數就要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基金公司分紅的動力。 誠信營銷莫忽悠誤導 不少基金公司通過分紅前申購、大比例分紅來吸引投資者購買基金。分紅以后基金凈值降低,總價值降低,分給新申購者的分紅款其實是投資人申購基金的本錢。而且大比例分紅不一定利于投資者,不少基金公司在大比例分紅時都宣稱分紅動機是為回饋持有人,但是,主觀上很多公司是為了降低基金凈值以促銷,客觀上還有一些公司是因為基金合同所限。頻頻分紅的基金,很容易在牛市中出現基金的反常現象:基金的業績越來越好,但是規模反而越來越小。沒有規模的擴大,基金的業績再好也無法帶來公司效益的提高。 同時,夸大其詞、片面宣傳過往的業績在銷售時非常普遍。最近,證券業協會向基金公司下發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人員執業守則(征求意見稿)》中就提及,基金銷售人員不得采取抽獎、回扣、送實物、送保險等方式銷售基金,不得以商業賄賂形式進行不正當交易。 風險控制機制需完善 在“最受尊敬基金公司”評選中,我們始終強調,基金公司內部員工必須嚴格遵守基金合同且內控制度健全,防范“內部人控制”中的倒倉行為、交叉持股狀況等現象;基金管理人應當始終把客戶利益最大化擺在公司利益前頭,不會公器私用。 但是,僅據2006年報和2007中報顯示,多只基金存在倒倉行為、交叉持股狀況。風控重要還是業績重要,業績重要還是規模重要?股東權益和持有人利益怎樣擺?基金公司很難正面回答。因為這背后存在一個根本問題:基金收益和管理費不掛鉤。 職業道德最根本 證券法規定,證券基金從業人員應當勤勉盡責,誠實守信,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贈送的股票。不得從事損害基金財產和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的證券交易及其他活動。 事實上,拷問基金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又何止“老鼠倉”?比如“內幕消息”,往往由一些券商研究機構提供的“賣方研究”,或者自行的買方研究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獲取、使用、傳播“內幕信息”和準內幕信息的狀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