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炒金灰幕調查(上)
游走于1983版《黃金市場管理條例》之外,興起于2002年中國黃金市場開放之后的地下外盤黃金市場——星星之火,愈加燎原!
在北京繁華市中心,一處處高檔寫字樓里,掛著各類國外金融集團北京辦事處的招牌,提供國內禁止的炒美盤或者港盤黃金期貨和現貨。
過去的8年間,開放的中國黃金市場中,一個令人吃驚的、高效的灰色黃金交易項目正在京城蔓延。
這是一條詭異的“炒金”路徑。
1∶100的高杠桿,投資一萬元可以做價值100萬的黃金炒賣,你的資金直接打到國外賬戶,合同只有外國公司公章,更有甚者,你點燈熬油24小時操作的黃金盤總會在深夜莫名故障,你每筆交易要向這些辦事處繳納50—100美元傭金……一個月,也可能兩個月后,你發現自己運氣很“背”,所入資金全部賠光!
地下炒金,是相對于國內正常投資渠道而言。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外匯市場與黃金市場管理處處長王宇曾經這樣總結“地下炒金”活動:一些境外機構通過電子網絡在國內開辦,以吸引國內投資者為目的的電子交易系統,主要進行境外保證金交易,也叫“外盤金交易”或“倫敦金交易”。由于境外保證金交易具有低門檻、高杠桿、開戶手續簡單、手續費較低、可以進行24小時連續交易等特點,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加入。
據中國黃金協會原秘書長鄭潤祥介紹,目前有7000家地下炒金機構如火如荼,數以萬計投資者前赴后繼。地下炒金分兩類:灰色地帶——打著代理境外黃金交易所的牌子,收取非法代理費;黑色非法——自行虛擬設立炒金平臺,誘騙黃金投資者與電腦進行對賭,然后騙光投資者的本金。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經過近兩月暗訪調查,北京地下炒金亂象浮出水面:據從業內部人士揭露,僅北京市朝陽區,從事地下炒金的金融公司達上千家,上海地下炒金的總量是北京的數倍。江蘇、浙江、廣東等發達省市更盛,現正在向內地三四線城市發展。
“國家不鼓勵,也不反對!”從投資者到經營者,幾乎無一例外,受訪者均發出這樣的一聲嘆息。
8月3日,央行等六部委《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黃金市場從業人員解讀為,進一步放開黃金市場。然而,1983年版的《黃金市場管理條例》出臺至今近30年,新法規“呼之不出“;多頭管理的黃金市場下,興起于2002年中國黃金市場開放之后的地下外盤黃金市場——星星之火,愈加燎原!
奔跑的交易平臺
股市疲軟,樓市調控,國際金價則連續8個月上漲,在近期通貨膨脹預期日益加強的背景下,被公認為最保值的黃金受到了追捧,而江蘇市民孫先生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始了地下炒金生涯
■本報記者屈一平
十年積蓄,在孫先生一腳踏入NAM美國金融公司北京代表處那一刻起,宣告終結。
江蘇市民孫先生在經歷了交易平臺若干次無端故障后,期待的黃金夢終于在賬面還有17萬美元的平臺上消失殆盡。
孫先生告到公安,告到工商、告到證監會,告到證監局、告到央行……一個月奔走無果,NAM換了平臺。
新的交易平臺還在繼續著,除了“NAM”三個字母變成了“CSA”,該金融集團的宣傳資料居然只字不差,甚至LOGO、簡介、經營理念、運作模式……
韓國人金漢順從NAM轉平臺到CSA,1萬美元最終血本無歸,以為運氣差自認倒霉。
消失的NAM
2010年7月9日,孫先生的NAM倫敦金黃金交易平臺,一夜間消失了!
北京市朝陽區國貿橋招商局大廈1831室——對外稱美國“NAM”金融集團北京代表處,實際注冊公司為“森通鑫業”公司。2009年10月底,孫先生第一次來到這里,開始了自己灰暗的炒金歷程。
45歲的孫先生畢業于某知名大學經濟系,2009年10月,正逢黃金市場連續數月上漲,多年替他炒股票的操盤手費女士,在多次接觸“NAM”代表處客服部業務人員之后,和孫先生一起開始了以小博大的外盤炒金之路。
“現在回過頭看,幾乎步步都是陷阱。”7月12日,投入的5萬美元沒了蹤影的孫先生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回憶說。
位于北京最繁華地界兒國貿中心樓附近的招商局大廈、“NAM”美國金融公司北京代表處的英文授權書、充斥著英文的合同樣本、美國銀行賬號……這一系列符號似乎都對來自江蘇的孫先生釋放著權威的信息。
按照該代表處理財顧問李柄通的說法,“只要看對了行情,無論黃金漲跌照樣能賺錢”。其操作模式如下:每一手當天買入賣出預付款金額為人民幣1000美元,每一筆需向該代表處提供50美元傭金加50美元點差,合計100美元。而在NAM黃金提供的電子交易平臺上,交易金額可放大100倍,投資人既可以買漲,也可以賣空。
一位資深黃金分析師告訴記者,合法的期貨交易杠桿比例一般為1∶5。也就是說,如果投入5萬元炒金,賺最多一次能賺25萬,虧也能虧掉25萬。杠桿比例高達1∶100就意味著,若投入5萬元炒金,可以一下子賺到500萬,也會一下子虧掉500萬。所以,地下炒金形同賭博,炒金者不到爆倉便會炒金不止。
1%的波動很多時候只是在一瞬間,100倍的杠桿就意味著你在這一瞬間輸個精光或者資產成倍翻。
盡管沒有看到NAM這個美國金融公司北京代表處的任何證券資格資質,中國證監會批準、上海黃金交易所備案等等手續全無,僅僅只有一個工商執照的美國金融公司和以小博大的黃金夢還是讓孫先生動了心。
“股票套了,債券虧了,房地產繳稅了,老百姓投資難呀,想想炒黃金也不錯。”孫先生這樣表述自己當初下決心的背景。
起初的交易還是十分順暢的,10月20日開戶,11月2日,5萬元本金讓孫先生和費女士炒到了17萬,費女士更是由于每天熬夜到美國“倫敦金”12點到2點的時段,幾個月的時間下來,50歲的人滿頭白發。
然而好景不常?交易平臺很快開始出現神秘失控。
“你看行情好的時候想買,平臺就總出故障,我就盯著不睡覺,好像和誰在較勁。”讓費女士較勁的還不止此:交割單上莫名多出的50美元/筆手續費,交易時無端的滑點,還有永遠也不接電話的理財顧問……
就在他們眼看著5萬本金快要變成20萬,打算提出本金兌現時,7月9日,交易平臺瞬間人間蒸發了!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隨著平臺的消失,資金信息和持倉信息完全空白,起初代理的理財顧問人李柄通回家奔喪,甚至,曾經的NAM官方網站也無影無蹤,客服電話中斷,郵箱地址不存在,就連400打頭的咨詢電話也成了空號……
那么,賬上還存有的20萬炒金余款呢?NAM北京代表處方面給出了回答,他們本來是和NAM上海代表處合作,是上海那邊交易平臺出了問題,他們現正在和NAM上海辦事處聯系,關于孫先生的賬戶上還有多少錢,他們也看不到。而有關上海辦事處的電話,不但網上查不出來,就連北京代表處的總經理郝某本人也說不出來。
孫先生和費女士兩人找到NAM,郝經理表示,NAM北京代表處授權委托書也找不到了,在孫先生和費女士接下來輪番造訪后,郝某最后甚至開始“金蟬脫殼”:“合同是和NAM簽的,錢也是打到NAM的新加坡賬戶,可以去美國找NAM。”
7月13日,記者隨同孫先生一同來到招商局大廈1813室,確切地說,是該辦事處僅有的兩間辦公室之一。坐在記者對面的二十多歲男子 ,這家公司總經理,外表干凈,手表閃爍,符合他金融職業的行頭。
當孫先生質疑交易平臺的虛擬性時,總經理郝某連用三個不知道,表示不是很清楚。“那我不知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這個我是完全不知道了。”他表示,確實是上海那邊代表處平臺的問題,他同時說明,正在積極和上海聯系,但是有關上海公司的任何信息,郝經理都表示無從提供。
北京資深黃金分析師劉倫告訴本報記者,國內炒外盤黃金處于灰色地帶,國家不反對也不同意,而在這些灰色地帶中,還有一種是完全“黑平臺”。
所謂灰色地帶是指在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合法的黃金投資公司,通過在內地發展代理商,開發國內客戶,但不受國內法律監管,長期“潛伏”。
而黑平臺是國內本土的地下炒金公司,對外所稱代理公司多為美國NFA(黃金期貨會員),入金銀行在國外,這些炒金公司的交易系統極不穩定,客戶極可能在此情況下虧損。
“在北京,最害怕遇到虛擬網站騙人的地下炒金公司,但是這方面的取證鑒定,投資者很難做到。”劉倫說。
CSA:改頭換面的NAM?
“合作兩年。”7月15日,就在NAM平臺消失第6天,記者以客戶身份再度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招商局大廈1813室,客服中心張小英這樣描述該公司作為CSA北京代表處的時間。
而這與此前該公司經理郝某在7月12日對孫先生提及的剛剛轉換平臺到CSA的說法,完全不相符合。
事實上,記者對比該公司前后提供的宣傳資料,驚訝地發現,似乎一夜之間,用了類似WORD中“查找替換”的工具,材料中,除了每處的“NAM”換成了“CSA”,其他所有內容絲毫沒有改變,就連郵箱地址也簡單地從原來的info@namforex.com換成了info@csaforex.com。
張小英向記者介紹說,他們是美國CSA金融集團在北京總代理,在京分公司就有五六家,其他省市也有合作公司,客戶都以不低于1萬美元保證金開戶,僅在北京就有上百客戶。
與入金手續的方便快捷相比,其出金手續似乎極其復雜。“我們公司在國外有個總賬號,客戶自己在里面設立交易賬號,賺錢了要出金,要遞交提款申請表給公司,再由公司遞交托管銀行,核查無誤后再打給你的中國賬號。”
記者聯系上海黃金交易所、中國證監會等權威證券機構,發現CSA沒有在國內任何一家證券機構注冊、不是任何一家交易所會員。遍尋一圈,僅僅在網上可以看到CSA的網站。同樣的交易手法,同樣的入金手續,似乎NAM再度翻版上演,只是,換了名頭。
孤獨投資漫長投訴
“他們都是一對一,我接觸不到其他客戶。”
操盤手費女士告訴本報記者,自己還幫一個韓國人金漢順操盤,通常簽合同時,都是在一個單獨辦公室,該公司總經理或者副總經理單獨和投資者簽訂外文合同,除了一個NAM的美國印章,該公司既沒有授權人簽名,也沒有任何收費憑據,所有手續傭金費用都是在平臺上直接扣除。
以至于在孫先生和費女士之后到公安機關報案時,能提供的只有那紙滿是洋文的合同書。
單線聯系是投資者深陷的原因之一,據孫先生說,他從來沒有見到其他的投資人,互相不知道,如樹狀分級延伸,無底黑洞越擴越大。
“讓你做進去以后,就感覺到跟誰都沒有聯系,你給經理打電話,他不理你,關機。”多年炒股的費女士做過基金、做過期貨,這種投資經歷,還是頭一次遇到。
三月開張,十月走人。8月1日,NAM北京代表處搬離原住址,孫先生和郝經理也成了電話單線聯系。
起初,郝經理態度180度大轉彎,與前度簽合同熱情不同的是,甚至出語威脅孫先生,無奈之下,孫先生走上了維權之路:媒體——證監會——證監局——公安——工商——公司。
孫先生首先來到了中國證監會。“1∶100的杠桿,無異于期貨,證監會應該管。”他信心滿滿地告訴本報記者。
中國證監會接待處表示應該找北京市證監局,北京市證監局的工作人員則告訴孫先生,這起事件已經涉及詐騙,建議他去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經偵隊報案,經偵隊刑警接待孫先生,記錄在案,認為此類案件性質較復雜,不能馬上立案,建議孫先生可以先去工商局,而在朝陽區工商局,王峰科長在認真聽取孫先生的投訴后,表示只能以調查公司注冊的名義先接觸一下這家名為森通鑫業的經營情況。
之后一個月過去,工商依然沒有查出端倪,公安立了案后表示取證困難,孫先生只得自己和郝經理不斷周旋,在多次交涉后,該公司開始陸續給孫先生“還錢”。
就在記者發稿前,本報記者接到一個不知名的電話,對方確定是媒體記者后,在不交代自己身份的情況下,要求本報記者報出媒體和記者姓名,遭到記者拒絕。孫先生當天收到了最大一筆10萬元還款,至此,全部款項到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