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研
在商務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共同運作下,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于7月6日正式建立。
業內人士表示,這項預警機制的啟動,將對我國利潤下降、產能過剩的有色金屬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據商務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此次建立的有色金屬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主要是通過專家系統和預警模型,從產量、經營成本、進出口變化對國內產業的影響等方面,對有色金屬產業的運行、市場發展變化和企業經營動態進行跟蹤監測,并與國內外同類企業的運營情況、市場情況等相對比,判斷可能存在的產業損害異常情況,及時向行業和企業發布預警信息。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表示:“有色金屬行業的情況和我國鋼鐵行業的現狀類似,盡管有巨大的產量和充足的產能,但發展過程中依然充滿挑戰。其中,一部分原因來自于近期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另一方面,國內企業之間長期存在的激烈競爭削減了大量利潤空間,逼迫企業大打價格戰,造成利潤下降和產能過剩的惡果。”
白明認為,盡管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產量常年穩居世界前列,但行業發展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此次預警機制的建立,將對有色金屬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護航作用。
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表示,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是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的一項基本的必備措施。建設一個覆蓋重點敏感行業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據悉,我國的鋼鐵、紡織、物流等10個行業已經建立了產業損害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