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胡東林
華夏商品交易所坍塌余波未了,投資理財市場再度爆發一場“地震”——因金價大幅波動導致大額虧損,高德黃金總經理張衛星要求客戶斬倉認賠。盡管兩樁事件有所不同,但相同的卻是,無辜的投資者又一次受到傷害。從更廣的意義來看,“衛星”的落地也再度折射出當前投資理財市場的無奈和尷尬。
人們往往將一些過失歸咎于有關方面的不作為,的確,無論是華商所從事的所謂現貨倉單交易,還是高德黃金一直自封的做市商角色,無一不反映了制度和監管上的尷尬。以前者為例,關于現貨倉單交易的合法性一直都是很多投資者的疑問,然而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說法。從監管層面來說,商務部是現貨交易市場的主管部門;工商、公安、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等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現貨交易市場進行監管;但如果涉嫌變相期貨交易的話,則查處屬于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制度上存在著模糊性,這為郭遠峰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同樣,高德黃金事實上并不具備做市商的資質,然而其卻在從事這一性質的資金操作,而且據稱還參與外盤對沖,這樣看來,有關方面的監管力度顯然不夠。
當然,事后只管拿起板子打屁股是不可取的,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華商所、高德黃金等一系列惡性事件表象的背后,恰恰隱藏著當前國內合規投資理財渠道嚴重匱乏的尷尬。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進入這些市場,或多或少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我們就是在網上搜索‘理財’、‘投資’,比較來比較去,最后還是覺得這種‘現貨’交易比較適合自己,其他的風險因素也沒過多去考慮。”一位華商所交易者稱,外匯、期貨這些市場專業性強且門檻高、風險大,而“華商所的交易門檻最低時一度只需200多元即可,且保證金比率僅為8%左右”,人們自然奔之而去。
“有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解決問題的勇氣。”一位業內較為知名的專家表示,“華商所出問題主要在于監管制度的滯后。從各方面的信息來看,華商所完全屬于變相期貨交易,也就是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對賭,這是非法的。”而在日前的一個研討會上,有專家表示,投資理財是人們的客觀需求,當前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對現有投資品種進行完善,另一方面在嚴格風控的前提下不斷探索能滿足人們實際需求的新品種,并加強市場體制監管及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而不是簡單地一再否定。
漲漲跌跌乃市場常態,正因如此,風險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應當是投資市場永恒的主題。就期貨市場而言,長期以來有關方面一直強調其杠桿風險,實際上,期市風險固然存在,但卻是顯性的、可控的;而合規市場之外的投資品種,雖然表面上風險不大,卻是隱性的、不可控的。從這一角度而言,如何吸引投資者進入合規的市場,除了在市場品種上動腦筋之外,投資者教育工作也大有改善之處。同樣,只有強化道德教育,讓市場每一個參與者都流淌著“道德的血液”,整個投資理財市場才能健康、和諧地發展。
郭遠峰跑了,張衛星沒跑,但愿這兩個人的去和留,能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