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記者 張彩平
“盡管此前媒體曝光過聯泰黃金案以及晨凱投資案,但在業內引發的關注,遠不及此次的‘北京高德頤和金銀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德黃金)爆倉事件’。”一家上海黃金交易所(簡稱金交所)會員單位老總昨天說,“自上周五以來,我陸續接到許多外盤炒金機構的電話,從側面向我打聽如何‘轉正’。”
謀求上岸
“隨著監管層和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黃金一有風吹草動,我們就很緊張。高德比我們會打擦邊球。其實,今年以來,我就一直在打聽如何轉到正規渠道操作。”一家崇明的外圍炒金機構告訴早報記者。
“要成為金交所的會員并不容易,對這些外圍炒金機構來說,除了獲得各方面(包括監管層)的首肯之外,恐怕還要拋掉過去的‘野路子’,學習交易所的操作規則,學習如何合規操作等。”上海金交所教務辦主任司繼進強調。
變相期貨?
8月28日,作為黃金業內的知名人士、高德黃金總經理張衛星承認,他在境內外的黃金期貨交易中損失慘重,已爆倉出局。高德黃金稱,“對客戶權益的清退工作已經完畢,高德公司正全力保證公司的正常經營。”
對于張衛星的損失,流傳較廣的兩個版本相差懸殊,一說是1.8億元,另一說則是3500萬元。據報道,高德黃金套牢了近400名投資者。
變相期貨?非法經營?對于高德黃金,市場眾說紛紜。
與地下外圍炒金機構相比,高德黃金并不“不違法”。
首先,目前并無證據表明這家公司在做外盤(炒外盤目前皆屬非法經營);其次,盡管被指“變相期貨”,但張衛星在接受網絡媒體采訪時卻理直氣壯地稱:“我們不符合變相期貨的第一條規定……從2007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就嚴格地執行了國家的法律規定,在杠桿比例上,我們按照法律規定上的1:5杠桿交易。”
高德黃金開展的是“T+D”(現貨延期交收)業務。
“既然是一項現貨業務,那么你就要看他的單子上標志的黃金來源是哪里?這一點尚不清楚,因此不能斷定其是否違規。”上海市公安機關有關人士如是表示。
監管盲點
事實上,“T+D”(現貨延期交收)業務存在明顯的監管盲點。
目前在黃金交易市場監管方面,期貨由證監會監管,而現貨由央行監管。但規范黃金市場風險控制的法規卻仍只有1983年出版的《中國黃金管理條例》,雖然新的《黃金管理條例》自2006年起就開始起草醞釀,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都沒有正式出臺。
業內人士稱,類似高德黃金的這類企業,跨越了諸多監管高壓線。
“其杠桿的控制,規避了證監會的監管,而黃金現貨市場屬央行監管范圍之內,通常的現貨市場也需獲得商務部電子商務市場批文,但目前管理辦法尚未出臺。”上述業內人士說。
黃金投資分析師資格評審委員會秘書長鄭潤祥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張衛星這樣的黃金投資公司不能算作金融企業,現在金融企業有一行三會在監管,但他們沒被納入這一監管范圍。”
“高德黃金肯定不是上海金交所會員,它既不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會員,也不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投資者。”國內上述兩大交易所昨天答復。
張衛星在其博客中特意“規劃”了自己的“未來”:“我對中國黃金市場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信心,對黃金未來的大牛市也充滿信心。對中國黃金場外交易市場的大發展及藏金于民的大趨勢沒有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