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黃金價格緣何突破歷史最高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王宇 2008年1月3日,國際黃金市場上黃金價格上漲到859.30美元/盎司,突破了1980年850美元/盎司的歷史最高記錄。盡管國際市場反應平靜,但是,這的確是國際黃金市場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格,這一價格將改寫國際經濟金融史的教科書。 1980年:曾經的歷史最高 國際貨幣體系曾經經歷了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三個時代。在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黃金充當一般等價物或準一般等價物,各國政府努力維持黃金價格穩定。有資料表明,1833-1932年國際黃金價格大致在20.62-20.69美元/盎司之間波動,1934-1968年國際黃金價格大致在35美元/盎司左右。 在第一次美元危機沖擊下,1971年8月,尼克松總統宣布,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同年12月,黃金價格從35美元/盎司上升到38美元/盎司。1973年2月,在第二次美元危機沖擊下,黃金價格上升到42.22美元/盎司。1976年,世界進入牙買加體系時代,同年1月簽訂的“牙買加協議”規定,各國貨幣不再規定含金量,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平價定值的標準,黃金非貨幣化進程由此啟動。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長期受到抑制的黃金消費需求得到了釋放,國際黃金價格在短期內大幅上升。再加上1979年國際政治局勢劇烈動蕩,接連發生了美國在伊朗的人質危機,以及前蘇聯出兵阿富汗等事件。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980年1月18日,國際黃金價格達到850美元/盎司,這是當時國際黃金市場的歷史最高價格。 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世界經濟保持了較低通脹和較快增長,黃金的保值和避險作用下降,黃金價格也隨之下跌。并且,在牙買加體系下,黃金在國際清算結算中的作用下降,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開始減少黃金儲備,中央銀行出售黃金的行為也推動了黃金價格走低。總之,1980年1月,國際黃金價格暴漲至歷史最高點之后,一直呈下行趨勢。2001年初,國際黃金價格下跌到255.95美元/盎司。 2001年美國9.11事件之后,世界儼然重新審視了黃金的保值和避險功能,國際黃金市場結束持續20年的下跌趨勢,步入上升通道。2004年12月,國際黃金價格上漲至456.75美元/盎司。2005年下半年,黃金價格連續突破500美元/盎司、600美元/盎司和700美元/盎司。2006年5月,黃金價格一度漲至730.00美元/盎司。2007年,黃金期貨價格上漲了31%,2007年12月31日,倫敦定盤價達到836.5美元/盎司,離1980年的最高價只有一步之遙。 黃金突破歷史高價的主要原因 黃金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商品,具有明顯的金融屬性。黃金的長期價格是由國際黃金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黃金的短期價格則會受許多經濟和政治因素影響,比如,通貨膨脹率、美元匯率、世界經濟形勢和國際政治局勢等。當通貨膨脹壓力增加或者美元貶值;當世界經濟中不確定因素增加或者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時,黃金價格就會上升,因此,一些國家將黃金價格變動作為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 從目前的情況看,推動此次黃金價格大幅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由于次級債風波而加深的美元貶值;二是由于石油價格大幅攀升而帶來的世界性的通脹壓力;三是國際黃金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四是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五是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 美元貶值是推動黃金價格大幅上漲的最主要因素。在國際市場上,黃金交易以美元計價,美元大幅貶值直接推動了國際黃金價格大幅上升。近年來,由于美國經常賬戶的巨額逆差,美元匯率不斷走弱,過去7年內,美元對歐元貶值超過40%;過去3年中,美元對各主要貨幣加權匯率下跌35%左右,目前美元指數已經跌破76.00。 通貨膨脹是推動黃金價格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和糧食價格持續上升,2008年1月3日,原油期貨價格也突破了10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位。石油價格和糧食價格上升,推高了工資水平,從而有可能演變為全面的、世界性的通貨膨脹。也就是說,石油和糧食價格上升只是通貨膨脹的第一輪效應,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通脹的第二輪效應,即工人因為物價上漲而要求增加工資。德國工人工資出現13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而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3.1%,為6年新高。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受石油價格上升的影響,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出現了199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并且,高通脹率又會進一步刺激通脹預期,造成工資-物價的螺旋式上升。 黃金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是拉高黃金價格的深層原因。印度是世界黃金最大的消費國,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長不斷加快,進一步增加了印度居民對黃金的需求。南非是世界黃金最大的生產國,長期以來,南非的黃金供給持續下跌,目前已經跌至25年來最低水平。 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使更多的投資者選擇了黃金。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一次調低了對2008年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實際上,由于次級債風波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它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美國實體經濟現在還無法確定”。美國經濟是否會因此而出現深度衰退,與美國通貨膨脹是否會因為石油價格上升而死灰復燃等問題一樣,都還無法確定。現在惟一能確定的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加不確定的世界。在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時,黃金避險和保值的特性成了吸引投資者的主要原因。 世界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加劇了黃金市場價格波動。目前伊朗、伊拉克、尼日利亞及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的政治環境依然不明朗,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遇襲身亡,使中東地區局勢更加緊張,世界地緣政治更加動蕩。 2008:國際黃金價格的可能變動方向 未來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動方向,主要取決于美元匯率走勢,而美元匯率變動則與美國經濟增長和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等密切相關。 美國經濟增長存在不確定性。短期內,美國經濟存在著兩種可能性,一是在出口帶動下恢復增長;二是受次級債風波拖累進一步放緩。隨著美元貶值,2007年美國出口增長迅速,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長11%,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7年第三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增長4.9%,凈出口的貢獻為1.37個百分點,僅次于居民消費的貢獻(1.88個百分點)。出口增長還減少了貿易逆差,2007年前三季度,美國貿易逆差下降了9.7%,經常項目逆差占GDP比重從2006年的6.2%下降到5.5%。但是,由于次級債風波的影響依然存在,美國經濟還存在衰退的可能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08年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從2.8%調低到1.9%,低于歐元區經濟的2.1%,也低于世界經濟的4.8%(見附表)。 美聯儲可能繼續放松銀根,進一步降低美元利率。為了應對次級債風波,防止經濟衰退,美聯儲已分別于2007年9月18日和2007年10月30日兩次降低美元利率,共75個基本點,將美元基準利率從5.25%降低到4.5%。最近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會議紀要顯示,為了防止信貸和房地產市場風波影響到消費支出,美聯儲可能進一步降低美元利率。 其他主要國家央行可能繼續緊縮,保持利率不變或提高利率。由于西方主要國家的經濟周期存在同步性,過去美聯儲宣布利率調整的決定后,其他主要國家會很快做出反應,宣布其貨幣政策將進行相同方向的調整。但是,這次美聯儲連續降息后,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和日本銀行表示,維持其基準利率不變。目前歐元、英鎊和日元的基準利率分別為4%、5.75%和0.5%。 對此,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特里謝表示,目前歐元區13國的通貨膨脹面臨上漲的風險,經濟增長面臨下行的風險,這是歐洲中央銀行一直維持利率不變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歐元區物價上漲持續的時間和力度都超過預期,可能引發工人提高工資的要求和新一輪工資水平上漲,為了阻止石油和食品價格的上漲演變成全面的通貨膨脹,歐洲中央銀行必須采取措施。市場由此認為,在通貨膨脹壓力下,歐洲中央銀行可能采取與美聯儲相反的操作,即提高歐元利率。日本銀行也表示,石油價格上漲帶來了通貨膨脹壓力,可能擠壓中小企業的盈利空間,從而產生抑制消費的影響,為此,在2009年以前,日本銀行希望保持目前的利率水平不變。 短期內美元可能繼續貶值,黃金價格將保持升勢。上面的分析表明,由于目前美國經濟增長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可能進一步降低美元利率;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和日本銀行可能保持現行利率水平不變或者提高利率,由于利差的影響,短期內,美元可能繼續貶值。黃金價格與美元匯率具有非常明顯的負相關關系,由此判斷,短期內國際黃金價格將繼續保持升勢。 為什么國際市場反應平靜 2008年1月3日,國際市場的黃金價格突破了歷史高位后,國際市場,包括國際商品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均反應平靜,沒有出現重大的連鎖反應。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2007年美元對歐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貨幣持續大幅貶值,雖然以美元計價的國際黃金價格連創新高,但是,用非美元價格計算的黃金價格可能并不過高。比如,2007年倫敦定盤價以歐元計上漲了17.89%(收盤于568.66歐元/盎司),而以美元計算的黃金價格則上漲了31%。 第二,目前國際經濟和國際政治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國際黃金價格的上漲趨勢,早已成為市場較為穩定的預期。并且,有分析表明,1980年的最高價850美元/盎司,用通脹率調整后為2079美元/盎司,如果從這個角度分析,2008年1月2日的859.30美元/盎司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第三,1980年1月28日,黃金價格突破當時歷史高點后曾轉而走低,2008年1月3日,國際黃金價格達到歷史最高后也開始向下調整,一些投資者可能選擇了獲利回吐操作。 從整體上看,由于美元貶值、世界性的通脹壓力增加、黃金市場供求關系變動、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等基本因素依然存在,短期內,國際黃金市場繼續走高的趨勢不會改變。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