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券商實驗室研究員 丁青云/文
2011年春,南國之城深圳春光明媚,國信證券資管產品卻有點冷。
朝陽永續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國信證券4大類、9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今年以來無一幸免全部陷入浮虧,平均虧損5.8%,而同期上證指數上漲3%。
其中,成立不到9個月的“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今年以來虧損8.48%,在198只券商理財產品中排名倒數第十二。“金理財”6號浮虧8.21%,排名倒數第十四。
事實上,今年以來,市場變化多端,績差者大有人在,但全部產品浮虧,并不常見。虧損是浮云。關鍵在于,為什么國信證券資管集體進入了埋伏圈?
9只理財產品全軍覆沒
“國信證券這幾年拼勁已經不如以往了,創業沖動沒有了,現在求的是穩。”一位上海資深業內人士表示。
而每況愈下的業績表現,也預示著,以往以兇猛著稱的國信證券資產管理正遭遇著鐵滑盧式的下滑。
朝陽永續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國信證券4大類、9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今年以來全部浮虧無一幸免。跌幅最大六只產品包括“金理財”限額特定 1號今年以來跌8.48%、“金理財”6號跌8.21%、“金理財”經典組合跌7.68%、泰然一號跌7.63%、“金理財”多策略跌6.3%、“金理 財”4號跌6.21%。
從成立以來的總收益看,國信證券5只理財產品處于浮虧狀態。其中,虧損最多的是“金理財”多策略,浮虧15.05%。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國信證券自2010下半年以來密集發行的4只產品,全部不“給力”,全部出現浮虧。
這樣的業績對國信證券來說,還是頭一遭。此前,國信證券運作一年以上的定向理財計劃均為正收益。在2009年最鼎盛期,國信證券所有集合理財產品的業績都位居同行業同類產品的第一。
國信資管業績的明顯分水嶺發生在2010年。2010年以前,國信證券總共僅發行了3只集合理財產品,表現一直不錯。其中,“金理財”經典組合總收益達162.6%、“金理財”價值增長總收益68.96%。
“國信資管產品集體表現不好,很可能是在這個階段,國信資管沒有押對風格。投資節奏調整和風格轉換不夠快。”一位深圳券商資管人士感慨,“券商資管還是要靈活些好。投資穩健一些沒錯,但在投資品種的把握上得靈活。”
“(業績)不出彩,主要是今年市場結構性調整導致的。今年市場普遍難做,尤其是一季度到現在。”國信證券資管高層人士如此回應理財周報。
理財周報記者就相關問題給國信證券公共關系部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得對方回應。
集體兵敗大消費醫藥股
國信證券9只集合理財產品何以集體中彈?
一季度管理報告顯示,這9只產品大部分重倉了大消費和醫藥股,且出現多只重倉相同幾只股票的情形。9只不同類型的產品投資結構和風格驚人一致。
今年浮虧最大的“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最為典型。去年四季度,“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重倉福瑞股份、上海醫藥、九芝堂等醫藥股,趕上了去年醫藥 股最后一波。今年一季度,“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繼續堅守福瑞股份,其投資比重占比高達6.46%,并增持10萬股上海醫藥。始料不及的是,福瑞股份經過 去年底的一波飆升后大幅回調,今年以來暴跌12.4%。另外,“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去年四季度以來一直堅守貴州茅臺,但今年以來,貴州茅臺表現非常疲 軟。
此外,重倉中小板公司國統股份也讓“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很受傷。國統股份今年以來暴跌25.5%。
“金理財”6號也同樣于去年四季度重倉了上海醫藥、貴州茅臺等醫藥和泛消費類股票。“金理財”6號是非限定型混合型產品,但風格相當激進,只投股票,股票重倉比例高達73.44%。
“我們認為,醫藥、白酒等消費類個股的成長性依然確定,因此沒有大幅減持這類股票。僅小幅提高了周期性行業的配置比例,這導致了一季度業績表現平淡。”“金理財”6號一季度管理報告如此總結。
導致“金理財”6號失手的另一原因還在其去年3季末堅守至今占產品凈值9.18%的軟控股份。今年以來,軟控股份結束了一路上揚的走勢,開始回調,今年以來累積跌幅17.8%。
國信資管的投資經理們毫不掩飾對大消費和醫藥板塊的偏愛。國信泰然1號、國信“金理財”4號、金理財價值增長等產品處處閃現大消費和醫藥股身影。
“去年下半年,他們整體轉向中小盤股,重倉大消費和醫藥板塊了。醫藥和大消費板塊去年表現不錯,但國信今年沒怎么做倉位調整,風格沒轉換過來,市場卻變臉了。”深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表示。
“關鍵是節奏沒把握好,市場是活的,投資不能一成不變,一個套路。”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士指出。
“同一個投研團隊,投資風格比較接近,但不能完全復制。一個團隊磨合時間長了,投研風格會越來越趨同,當然,這種方式容易束縛個人的發揮,投資 團隊需要不斷調整投資思路和跟準市場節奏,”前述上海投資人士表示,“如果投資風格只有統一,沒有調整的話,是很可怕的,很容易全部中彈。”
后蔣國云時代:8次異動換帥
這一切,與掛靴而去的前國信證券資管靈魂人物、前國信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蔣國云有著莫大的關系。
2010年是國信資管的分水嶺式的一年。這一年,前國信證券蔣國云掛靴而去;這一年,國信證券一口氣發了五只理財產品,極力沖刺規模。
蔣國云曾經是國信證券的一塊金字招牌。蔣曾任職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中科招商總裁助理、投資總監,銀華基金市場總監,國信證券總裁助理、研究所所長、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
一年多過去了,國信資管里那些蔣國云曾經的舊部,想必會很懷念蔣國云時期的輝煌。2010年以來發行的6只理財產品中,除了“金理財”收益增強,總收益1.41%以外,其余全部呈負收益。與蔣國云時期的輝煌不可同日而語。
據了解,國信證券目前并沒有上報資產管理部門分拆獨立的申請。而蔣國云去年初離職轉投私募之舉,也被業內理解為,國信證券不愿推動資管部門獨立,蔣無奈離去。蔣國云現在的身份是深圳瀚信投資公司的總經理。
目前,國信資管共有12位投資主辦,多有基金公司工作背景,不少來自于銀華基金和南方基金。引人側目的是,去年以來,國信資管6只產品變更了8次投資主辦。老將胡慧珍、李曉鋒輪流坐鎮各只產品。
最典型的是業績最差的“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該產品成立于2010年9月,至今已經經歷了胡慧珍、李曉鋒和楊輝三任投資主辦,平均每季度變更一次。
“金理財”泰然1號自2010年6月成立以來,投資主辦從胡慧珍到李曉鋒再到胡建華,走馬燈似的換了三次。
在前述上海投資人士看來,國信資管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很可能與此前人事變動有關。“蔣國云本人是做研究出身的,國信資管在蔣國云手上的時候比較激進。現任與蔣在這個方面存在差距。現在國信資管求的是穩,風格變了。”
國信資管到底怎么了
除了業績,國信資管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
規模上,目前國信資管資產凈值56.9億,在53家券商中排名第九;產品9只,數量排名第八。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以前,國信資管走的是 “精品路線”,只有3只理財產品,且業績均不錯。2010年以后,國信加快推出新品速度,平均不到三個月發一只新產品。2010年底,國信資管部總經理徐 敬耀表示,希望短時間內規模達到100億,翻一倍。
2011年初,國信證券將資管的銷售權限轉移給了經紀業務部。“國信的規模做得這么大,和他們營業部強大的銷售能力有關,自身營業部渠道優勢強。”
但國信資管重規模和營銷、輕業績的模式可否持續?此為其一。
“規模上去,沒有好業績支撐,規模還是會下來的,會被贖回。短期加強銷售,可以沖一下規模。但長期來看,是產品管理能力,而不是營銷能力決定規模。”前述上海投資人士表示。
國信資管的第二個問題是,投資思路雷同,產品風格趨同化。無論是非限定型混合型、非限定型股票型、非限定型FOF產品,國信資管的操作思路和節奏都極為統一,產品個性化不明顯。各投資主辦的風格趨同,缺乏鮮明個性和靈活操作,集體“誤判”在所難免。
國信資管的第三個問題,則和人有關。后蔣國云時代,國信資管如何確立團隊的新格局,是個不小的拷問。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信資管人員配置上頻頻生變,各大產品頻頻更換投資主辦,投資主力頻頻客串不同產品,導致不同產品風格趨同化。
“券商資管的投資風格和部門負責人往往有很大關系。蔣國云離開,國信資管從一種風格轉向另一種風格,是個巨大的考驗。”深圳一位資深機構投資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