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0年,股市震蕩仍在延續(xù),賺錢效應明顯下降。根據此前機構的一致預測,2010年股指仍將在2800點至4000點之間徘徊。盡管機構預測多數時候甚至成為市場的反向指標,但普通投資者仍不可忽視2010年的趨勢變化:投資風險相對增加,投資收益會相對減少。在這種背景下,比股票、基金更穩(wěn)健的銀行理財產品,或許會成為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在銀監(jiān)會去年以來進一步加強產品資金投向、銷售等方面監(jiān)管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2008年和2009年,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額迅猛增長至3萬億元以上,其中,低風險和相對高收益的信貸類理財產品,以4%—5%的年收益和相對低風險,贏得了廣大投資者的青睞,從而占據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大半壁江山。不過,自去年12月銀監(jiān)會下發(fā)《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后,此類產品受影響甚大,發(fā)行數量明顯減少,本報記者走訪發(fā)現,廣州市內多家銀行已基本停售了信貸類產品。因此,投資者的選擇也明顯減少。盡管如此,在目前銀行發(fā)售的產品中,仍有不少產品能滿足投資者的低風險要求,投資周刊進行了梳理,以供讀者參考。
此外,根據投資周刊多方采訪得到的消息,2010年,將會涌現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新型理財產品,比如投向企業(yè)重組及并購、投向私募股權或定向增發(fā)、投向于房地產信托基金、投向于奢侈品和藝術品領域、投向于另類商品市場、投向于股指期貨套利等。
■低風險投資配置
緊抓三類穩(wěn)健性產品
進入2010年,金融危機余波未去,經過2009年的回漲之后股市陰晴未定,外圍市場變數又非常大,尋求資本市場直接投資外的低風險配置是不少投資者的急迫需求。然而,信貸類理財產品這一種廣為使用的投資工具停止銷售后,投資者還可以投資哪些低風險的投資配置呢?這期投資周刊和大家一起探討2010年除博取股市高收益外,各種值得考慮的低風險投資配置。
○配置一加息預期促債券票據類收益率上升
理財專家表示,業(yè)內普遍預計中國央行在2010年2季度有加息的可能,屆時債券、票據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望水漲船高。因此,如果投資債券票據類產品,投資者目前應主選短期產品,以免未來無緣分享收益率提高的理財產品。
其實票據和債券類收益率剛步入年初便已經開始上調了。上周央行發(fā)行了央票,收益率上調了4個基點,為近4個月來首次調高央票收益率。今年央行通過收益率、利率等調控經濟的決心可以從此看出。
此外,而對于存量信貸類理財產品,在利率政策變化之前,信貸類產品的收益率還有下降的可能。專家提醒擁有存量信貸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捕捉一些債券及貨幣市場上短瞬的利率上漲良機,適度改善此類產品的預期收益。
○配置二分紅險是投資型保險主力
除債券、票據類理等廣泛使用的低風險配置財產品外,還有很多其他的低風險投資工具。投資型保險配置是不少人取得風險保障同時獲取收益的一種廣泛使用的產品。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三大投資型險種中,分紅險表現最為穩(wěn)健。
2009年,分紅險已經成為投資型保險的絕對主力。隨著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進一步拓寬,資金量較大的保險資金有望找到更好的投資機會,分紅險將由此獲得更加穩(wěn)健和可觀的收益。2010年,分紅險在投資型保險中的優(yōu)勢地位有望進一步確立。
此外,2010年通貨膨脹的預期會有所增強,專家分析,分紅險產品主要投資于與利率相關的產品,如債券、銀行協議存款、大型基建項目等,投資風格較為穩(wěn)健,通脹預期下,一旦加息,債券收益走高,將提高分紅險的投資回報。因此,分紅險既具有保障功能,又能滿足投資者資產穩(wěn)定增值的需求。
但專家同時提醒投資者,切莫把分紅險作為銀行儲蓄的替代品,因為它不一定能分紅。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保險公司會將分紅險賬戶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給客戶。但如果沒有盈余,分紅險就沒有紅利可分。
○配置三保本類結構性理財產品值得關注
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作為近年新興的理財工具,股市上行的時候為不少投資者帶來了高收益。然而,金融危機使各家銀行發(fā)行的掛鉤境內外各種金融標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遭遇收益大跌。業(yè)內人士認為,隨著經濟企穩(wěn)復蘇,以及通脹腳步日漸走近,有保本承諾的結構性產品是一種較為理想的低風險產品。
理財分析師表示,在資本市場不穩(wěn)定的時候,大部分結構性產品有良好的抗風險特質,完全或部分鎖定本金,避免投資者遭受更大的損失。在標的資產狂跌近80%的情況下,許多結構性產品實現了完全保本或80%以上保本。機構產品以結構設計鎖定風險、以有限成本博取超額收益,其實對于穩(wěn)健型投資者來說,是試水資本市場的較佳工具。
普益財富對上半年到期的3413款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收益排名發(fā)現,收益前四強被結構性理財產品所包攬。進入下半年后,荷蘭銀行一只90%保本的結構性產品實現年化收益率46.5%,另一款掛鉤黃金指數的開放式結構性產品,截止10月29日累計收益率達到了43.30%。
■展望
2010年將涌現一批創(chuàng)新產品
理財專家向記者表示,2010年很可能會涌現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新型理財產品,比如說投向于企業(yè)重組及并購、投向于私募股權或定向增發(fā)、投向于房地產信托基金、投向于中小企業(yè)產業(yè)基金、投向于奢侈品和藝術品領域、投向于另類商品市場、投向于股指期貨套利等。
其實,2009年信貸理財產品又出現了諸多新變種,如光大銀行發(fā)行的攀鋼鋼釩現金選擇權計劃、投資于股市的優(yōu)先受益權計劃等,金融機構創(chuàng)新的步伐從未停止。這些新式結構的產品從投資方向上看似風險頗高,實則與普通信貸類產品類似。
以元旦之后發(fā)行的一款產品為例,招商銀行推出2010年私人銀行套利回報系列之非凡常在1號優(yōu)先級產品,盡管產品主要投資于銀行間市場債券和交易所債券,但投資方向也包括利率和股票,因此預期年收益率高達7%。
再如優(yōu)先受益權產品,雖然有一定風險,但一來有企業(yè)信用提供擔保,二來通過止損清償機制設置了較高的安全邊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一些無擔保條款的普通信貸理財產品更加可靠,而收益卻高出不少。
不過大部分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理財產品應主要在高端客戶群里試點,一旦成熟,才有可能面向普通客戶推廣。
■主力品種掃描
低風險信貸類理財產品基本停售
低風險理財產品品種將有所減少
新年伊始,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小黃最近有點煩,他想在銀行購買的一款叫“信貸盈”的理財產品停止了發(fā)售。盡管他一再向客戶經理打電話,但對方卻只以“不好意思,你可以挑選其它產品”來婉拒小黃的請求。
小黃之所以對這款理財產品情有獨鐘,是因為它的低風險和相對高收益性,它的收益是低風險理財產品或定期存款利息的2—3倍甚至更高。
經多方側面打聽后,小黃終于明白,產品的叫停與去年12月銀監(jiān)會下發(fā)的《關于加強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有關。
事實上,遠不止小黃想購買的這家銀行的信貸類理財產品停止銷售,記者日前走訪廣州市內的多家銀行后發(fā)現,國內銀行基本上停止了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fā)售。正如很多投資者擔心的那樣,市面上銀行的信貸理財產品基本上絕跡了。普益財富理財專家向機記者表示,短期內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fā)行數量將受到較大影響,普通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的品種將有所減少。然而,對已經購買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普通投資者應該不會有較大影響,收益率也不會變化。
中信銀行理財分析師告訴記者,2009年以來這種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獲得不錯的收益回報,很多平均收益都超過了3%,是固定存款外一項較好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半m然沒有禁止,但是估計2010年此類理財產品的發(fā)行肯定會從緊的。不少投資者2010年要重新尋覓較為優(yōu)秀的低風險投資工具。”
信貸產品因低風險高收益受投資者青睞
信貸理財產品的運作原理是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將其信貸資產裝入信托資產池,打包成為理財產品,發(fā)售給客戶。2009年,資本市場雖出現大幅回升,但遠遠未能讓人們消除余悸。在債市、貨幣市場無亮點的市況下,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在銀行穩(wěn)健類理財產品中最受青睞。
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普遍高于銀行存款,且多年來并未出現虧本現象,具有良好的收益與風險組合,深得廣大投資者的青睞,近年來“長盛不衰”。理財分析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這種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獲得不錯的收益回報,很多平均收益都超過了3%,是固定存款外一項較好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2008年我國實行信貸額度控制,為了規(guī)避信貸額度控制,發(fā)行了不少信貸理財產品。2009年下半年信貸有所緊縮,信托類信貸理財產品也呈爆發(fā)式增長。
據普益財富公布的數據統計,去年1—7月,銀行的信貸理財計劃共發(fā)售1000多款,超過去年同期銀行信貸理財計劃發(fā)行總款數的900款。進入三季度之后,此類產品呈現爆發(fā)式增長態(tài)勢,去年11月信合作產品中信貸類產品發(fā)行量占比超八成。去年前11個月,公開披露發(fā)行規(guī)模的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發(fā)行規(guī)模達7594億元。
專家提示:
信貸產品的信用風險值得關注
對于信貸理財產品新規(guī)規(guī)定今后商業(yè)銀行必須實現信貸資產與其所有者剝離,然后再對資產進行評估定價,最后銷售給投資者。
郭田勇分析表示,盡管有諸多優(yōu)勢,但是作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信貸類理財產品仍存在風險。“從表面上看,該類貸款的所有權通過信托公司轉移了出去,但現實中,如果借款企業(yè)出現信用風險,往往由銀行提供貸款,因此絕大部分的風險仍留在銀行。”
其次,某些理財產品甚至用新發(fā)產品發(fā)行解決到期兌付問題,這種“無本取貸”的模式更是加劇流動性風險,隨著產品規(guī)模的擴大,風險也逐漸積累。加之表外貸款不在賬簿上顯現,監(jiān)管層無法得知銀行業(yè)的信貸規(guī)模,更無法知悉銀行實際承擔的風險,從而給監(jiān)管帶來很大障礙。因此,信貸類理財產品的叫停亦有其合理性。
卓越理財分析師也表示,信貸理財產品打包的一般是銀行的優(yōu)質信貸資產,其核心是信用。但值得警惕的是,在市場需求旺盛的形勢下,部分金融機構為爭奪市場,逐漸出現了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的現象,一味宣傳高額收益率以吸引客戶,對信貸項目質量、風險評級甚至投資方向等關鍵因素卻語焉不詳。這樣的營銷陷阱,需要投資者重視和防范。
判斷信貸類理財產品的風險度,有一個很質樸卻實用的思考方法:銀行目前六個月至一年商業(yè)貸款利率是5.31%,如果某信貸類產品號稱年收益率7%,也就是說,產品的融資方企業(yè)愿意以7%以上(信托公司費用、銀行費用等)的成本來融資,那就應加以警惕了。為什么呢?答案是銀行不愿意貸款給它。
南方日報記者黃倩蔚彭國華